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略号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现代文中随处可见。其作用也有好几种。大家都知道:标点符号有体现语气这一作用。省略号在某些方面也有这种作用。如:“要……要……记住……革命……”,表示声音的断续。在书面上,省略号嵌在句子的字词之间,朗读时在语气上可以表达出来,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省略号用在象声词的后面,许多人在朗读时则往往被忽略。如:“哈哈  相似文献   

2.
初中阶段的十六种常用标点符号中,破折号是比较难懂的一种标号。《新编现代汉语》主编张静先生说:“许多意义、情态和声音的变化都可以用它来表示。”一般地,破折号用来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或表示语义转换、递进、中断、延长等,主要用法可以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3.
省略号 ,顾名思义是表示引文中省略的部分或话语中没有说完的部分 ,或者表示断断续续的话语中的停顿。在高中的许多篇课文中 ,省略号的使用非常活跃 ,其作用也较为复杂 ,表达的意念也颇多。下面就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一些省略号 ,浅析一下它的几种用法。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如 :“听筒里传来十分响亮而焦灼的声音 :‘不行 !太原离平陆一千多里 ,而且要翻山越岭 ,交通不便 ,时间来不及了 ,请马上设法空运……空运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共山西平陆县委为抢救六十一名食物中毒的民工 ,心急如焚 ,急盼北京市特种药品经营…  相似文献   

4.
《珍贵的教科书》第三段中有五处用了省略号。这些省略号有着不同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以帮助学生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快卧倒……”这说明指导员连话也来不及喊完,炸弹就爆炸了。表示一切都发生在突然之间。联系上下文理解,指导员没说完的话中包含有让“我”一定要把书保护好的意思。 (2)“我只觉得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这里省略的部分,完全可以从“我”醒后所看  相似文献   

5.
课文中省略号的用法归类小学语文单册教材中省略号的用法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一、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在文章里,要列举的事物很多而不能尽笔,此时可用省略号。例如:“后来,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地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一千多种。”(第5册《爱迪生》)二...  相似文献   

6.
[教学案例] <理想的风筝>一文共出现了三处省略号,都表示省略的意思.存第二课时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领略省略号的不同用法,引领学生与作者对话,从无字处读书,深刻体会省略号的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7.
省略号前后要不要标点,很多同学对此感到迷惑。有的同学认为既然使用了省略号,它的前后就不需要再用标点了。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那么怎样确定省略号前后是否需要加标点呢?这里介绍两条规则。一、省略号前标点的确定1.省略号前面如果是一个完整的句子,那么句末应当加标点。因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有一定的语气、语调,如果不标点就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例如:①“阿!闰土哥,——你来了?……”②“红旗插上大门岛!同志们,冲啊!……”上面两个句子都是完整的句子。例①表示吃惊,既有惊叹语调,又有对眼前情形的不敢相信,所以省略前用问号。例②表示…  相似文献   

8.
衡成荣 《辅导员》2009,(23):13-14
省略号,大家都认识,“……”,六个小圆点。它的用法主要有两种: 一、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二、表示省略。  相似文献   

9.
《穷人》(六年制第十二册)这篇课文共用了十三个省略号,有的省略号前面还用句号,有的前面用问号,有的前面用感叹号。课文第九自然段写桑娜想的话共九句,就用了五个省略号,其中有两个省略号前面还用问号,有一个省略号前面用句号,一个省略号前面用感叹号。对这一段话及这些省略号,一位教师在教学中依次问学生一个一个省略号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则依次对各个省略号表示的意思一个一个回答,对这些省略号的不同作用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一般地说,作为句子,陈述语气用句号,询问语气用问号,感叹语气用感叹号,祈使语气根据语气强弱分别用感叹号或句号.在句子中间,运用点号在表达口气方面大致为了强调某些词语,或表示激动的感情。至于标号,如破折号,可以用来表示说话中断或口气的突然转换,有时还可以表示声音的延长;如省略号,常用来表示语气的新续;如引号,则有特别提引的作用,不论正面提引或反面提引,目的部在指明强调的词语,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执教《月球之谜》一课时,有学生问:“文中第六段之后,用了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是否也可作为一个自然段呢?”关于这个省略号,《教师教学用书》解释:“第七自然段只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省略号。他表示文中的列举并没有穷尽……另外,省略号也使文章结尾具有了开放性……”如果照书上原文直接叙述,学生理解起来势必产生一定的困难,对此,笔者并未正面作答,而是故意将问题交给学生,让其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并将得出的结论予以归纳整理之后再来讲解。通过一段时间的讨论,绝大多数同学认同这个省略号代表了一个自然段,理由有二:一是省略号所省…  相似文献   

12.
【教学案例】 《理想的风筝》一文共出现了三处省略号,都表示省略的意思。在第二课时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领略省略号的不同用法,引领学生与作者对话,从无字处读书,深刻体会省略号的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13.
学生做“约数和倍数”的练习时,常出现漏标或错标省略号的现象,如:5,10,15,20,25 4,8,12,16,20,24,28,… 1,2,4,5,10,20,…5的倍数 30以内4的倍数 20的约数这说明学生对数学中省略号的含义没有弄懂。为此,我针对学生的上述错例,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①5的倍数除了这5个数外,还有没有其他数?②一个数的倍数有多少个?应该怎么表示?③同是倍数问题,为什么“30以内4的倍数”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本中省略号的用法类析环县教研室刘钊省略号主要表示文中的省略部分。小学语文课本中,用省略号的地方约有70多处,现从它在句中的位置、用法和意义上进行归类,并作以浅析。从省略号在句中的位置看,有句首、句中、句末三种情况,一般句首出现较少,多数出现...  相似文献   

15.
论“不”字独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1 所谓“不”字独说,是指“不”字和“不”字的迭用形式单独使用,不跟别的语言成分发生结构上的关系。若有上下文,前后也有明显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某种标点符号隔开。0.2 能独说的副词数目有限,而且一般使用频率不高,用法也不复杂。但“不”字情况不同。据我们观察,“不”字独说的现象相当活跃。0.3 “不”字独说有两种作用:一是简明否定,二是修订引进。本文分别讨论这两种作用,并说明相关的一些问题。0.4 为了避免引例过长,有的地方不得不借助于省略号。但原文有的本身也有省略号。为了避免混淆,原文的省略号一律用三点(…),笔者所用的省略号一律用六点(……)。  相似文献   

16.
省略号在表示列举未尽的意思时,它的作用相当于“等”或“等等”。如果文章用了“……”就不必用“等等”,或者用了“等等”就不用“……”。但是,在报刊上去却经常出现省略号与“等”或“等等”连用的情况,例如: “文学作品有许多特点:例如通过特殊来表现一般,通过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等等”。(《人民文学》1978年第八期第109页) 例子可以举出许多。这些省略号都应该删去。在省略号和“等等”连用的情况下,一般都以去掉省略号为宜,因为保留后者,无论是从阅读和听觉上来考虑.都是有利于明确、清顺地表达文章意思的。而“……”是无法读出来的。有的文章中,省略号不与“等等”连用,但与类似“等等”的词用在一处,如“……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数学竞赛中,常常会碰到带“…”的计算题.有些同学不清楚符号“…”表示的意义,就无法解答这类题.其实,在数学中,“…”表示省略号(数学中的省略号一般不用“……”表示).它表示题目中省略了若干个带有某种规律性的数字、字母或文字.如“1+2+…+100”,这里的“…”表示“3到99的自然数”.解答这类..、3问题,首先要弄清楚“…”表示的具体意义,然后根据题目特点,采取相应的解法.现以竞赛题为例,介绍几种常用的解题技巧.一、反序相加例1所有个位数与十位数都是奇数的两位数的和是_______.(1…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课本中,常用省略号表示省略部分,而省略部分的含义是什么呢?它随着前面数据排列规律的不同而不同。 1.重复排列。如循环小数的一种写法:“0.3(?)515……”这里省略号表示“15”这两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2.递增排列。例如:“下午1点、2点、……就是13点、4点、……”这里被省略部分的数量按后一  相似文献   

19.
省略号表示文字中的省略部分,也可以表示说话或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用了省略号,其前面的标点符号怎样处理呢?从学生的作文上看,情况是比较混乱的。让我们根据课文的范例作一些归纳分析吧。一、省略号前面如果不是完整的句子,除了冒号、引号  相似文献   

20.
[案例]学习《荔枝》一文,教学临近尾声,学生还沉浸在母子浓浓的情意中。突然,一位学生举手道“:老师,我觉得‘荔枝依旧年年红’这个句子后面的句号用得不合适,用省略号好。”话音刚落,同学们议论纷纷,并迅速形成两派——“句号”派和“省略号”派。到底是句号好,还是省略号好?如何利用这一质疑点、争论点让对话触及心灵,引向文本更深处呢?[课堂回放]师(:赞赏地)说说你们的想法?(“问省略号”派)生1:我觉得用省略号显得意味深长,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有千言万语想对母亲倾诉。生2:荔枝依旧年年红,年年看见荔枝就想起母亲,思念永远不会停止。生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