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古籍分类是古籍整理工作中的首要且重要问题,我国古籍分类历史悠久方法众多。《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分类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承并发扬了传统的四部法,成为更完善的六部法,具有重大意义,但同时分类法中也有一部分不足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2.
从古今图书分类的差异角度出发,认为古籍与现代图书应按各自独立的分类法进行分类,而且一部专门的古籍分类法应适时出版.同时从类目设置、索引编制等方面为专门古籍分类法的制定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各古籍存藏机构使用的古籍分类法五花八门、复杂多样.本研究利用调研所得数据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成因,并通过综述20世纪以来的古籍分类研究进展,揭示了迄今尚未诞生一部统一的中国古籍分类法的原因,希冀有关专家能结合当下中小型图书馆古籍分类的现实需求和“即类求书,因书究学”的检索需求,合力编纂一部统一的具有时代意义、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的中国古籍分类法.  相似文献   

4.
卢秀丽 《图书馆学刊》2008,30(3):123-125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的编纂急需一部适应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分类法。根据少数民族古籍实际情况"因书设类",将《四部分类法》类目体系予以调整和扩充,使之成为统一规范少数民族古籍的分类法无疑是一条捷径。结合《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满族卷》书籍分类的实践,提出采用《四部分类法》类分少数民族古籍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产生、发展、演变历程,以及它们在目录学史上的影响,介绍了古籍五部分类表的编制和特点,并对其类属设置等问题作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6.
“四库分类法”是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法,也是目前我国古籍文献的主要分类方法。“四库分类法”的礼教价值内核使其与现代图书分类体系相互独立。文章就“四库分类法”和《中图法》划分古籍文献的关联性及各自局限性进行探讨,试建立二者的对应关系,为古籍文献的统一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四库法与中图法──古籍线装书整理琐谈之二臧铁柱(锦州师范学院图书馆)要整理古籍线装书,首先要掌握住古籍线装书的时代下限与收录范围,然后才能对其进行有序的整理。当前,类分古籍线装书来用的分类法主要的是使用《四库法》或(中图法》。应该承认,这两部分类法都...  相似文献   

8.
清乾隆时期,我国最大的官修丛书《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其四部分类法沿用至今,为现代图书馆古籍分类、编目所采用。CALIS古籍联机编目利用网络技术建设古籍联合书目数据库,使广域环境下的古籍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国家图书馆古籍收藏分为善本古籍和普通古籍两部分,各使用一种分类法,现在为编制古籍书目数据库,需统一分类法。为此,本馆专门组成"四部分类法的应用及其类目"课题组。课题组对四部类目的沿革流变、优劣短长、增删损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使调整后的类表更加科学,更具普遍意义,课题组选择了部分历来变化比较复杂的类目予以剖析。在此先刊出其中三篇,诚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中国古籍的分类问题再次引起目录工作者的关注。在有关讨论中,一种有代表性的意见是,传统的四库分类法以及现代的图书分类体系不能适应今天编制古籍分类目录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古籍分类系统。对这种意见,笔者认为,与其另建一个新的分类系统,还不如对四库分类法作进一步修订更为切实可行。四库分类法是一个集历代目录分类成就之大成的较为适用的古籍分类系统。它基本能够统纪中国历代古籍,反映先秦至清代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貌及组成部分的学术体系。因此,四库分类法问世二百年来,虽然不断有另建古籍分类系统的尝试,但迄今古籍分类仍基本沿用四库分类法。这个事实,便是它基本合理适用的一个明证。  相似文献   

11.
古籍保护和定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书籍产生那天起,人们就开始了同各种"书厄"的不断抗争,因此书籍的保护工作成为了中国书籍发展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古籍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全国古籍普查和古籍定级工作的必要性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古籍保护与开发的策略与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古籍的保护与开发相互关联,古籍的开发-维护-再开发-再维护是古籍价值得以传承的良性循环系统,而开发古籍是启动该系统的原动力.必须放开思路,多视角地拓宽古籍利用的渠道,使古籍开发融人文化产业.在数字化基础上,着重古籍信息的增值性开发,如建立中国文化元素数据库或加工其他古籍文化增值产品,使增值产品为广大世人所用.目前我国古籍开发的思路和手段单一,利用面较窄,在数字化过程巾损坏古籍的问题严重.应借鉴台湾地区开发古籍的经验,让社会各界参与古籍数字化的公开征选计划;同时应建立与数字化紧密结合的古籍开发长期规划与近期目标.在古籍开发过程中要制定严厉的惩罚与监管制度,加大对损坏古籍的惩罚力度.表2.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13.
知识服务背景下古籍VR阅读推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古籍阅读推广中文献不易获取、阅读理解困难等困境,指出古籍数字化的缺陷,提出古籍VR阅读的设想,并从建立虚拟古籍阅览室、构建古籍VR阅读系统、构建古籍VR阅读资源库等方面探讨古籍VR阅读推广实施路径,以帮助读者阅读古籍,理解文本内容,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标准规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籍数字化相关标准是建设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基础。目前我国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存在着著录标准规范、分类法和字库应用不统一等问题。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应以实现古籍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基本目的,主要方法有修订和完善古籍数字化著录标准、规范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分类标准、建立古籍数字化规范数据库、规范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字库、实行古籍与普通图书及音像制品统一建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意义]历史修复遗存是古籍的组成部分,是新的古籍修复周期处理的对象,研究古籍历史修复遗存不仅能丰富古籍修复技术,更能提高古籍修复质量.[方法/过程]分别运用归纳法和案例法研究古籍历史修复遗存的形式及处理措施.[结果/结论]古籍历史修复遗存形式包括修复材料、修复方法及其印记等.古籍历史修复遗存处理应依据具体情况分...  相似文献   

16.
同类书区分是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次号+辅助区分号是目前同类书区分的主要方式。通过剖析同类书区分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以书次号和辅助区分号集中实现同类书区分的缺点和局限性,指出应限制辅助区分号的滥用,利用多种技术和途径解决文献实体关系描述问题,推进基于FRBR理念的下一代书目格式和OPAC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学界在探索图书分类过程中,普遍在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的基础上结合中文古籍的特点,或增补加入新的类目,或采用其体系进行全新的改变。在各大图书馆具体操作时所使用的分类法五花八门,大致可分为中西文文献分开处置和统一处置两种不同的方法。民国时期图书分类探索均以杜威法为蓝本,是学界得以广泛交流的基础。民国时期图书分类探索看似成果甚多,但实际上新旧书籍如何处置的问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学界中人各自为政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导致制定出一部全国统一的分类法的目标也一直没有实现,但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学界对图书分类的基础理论忽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举例论述了在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中进行丛书著录的几点经验。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古籍编目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锡铎 《图书馆论坛》2003,23(6):143-145
图书馆文献编目多种,古籍编目历史最久而现实最落后,表现在至今没有统一的“四部分类法”,没形成统一的著录条例,尚有百万册以上的线装书没有编目。因此,笔者对这三方面问题的解决,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古籍特藏藏品包括汉文古籍及特藏藏品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及特藏藏品两大部分.其中,汉文古籍特藏藏品包括人们习见的普通形制的古籍以及简帛古籍、敦煌遗书、佛教古籍、碑帖拓本、古地图等六部分.这六部分各有自身的特点,难以在层级等次上找出统一的标准.有鉴于此,汉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级将六部分各自制定等级标准,从而使每个标准都能更加贴切、具体地反映该部分的自身特质.纵观《汉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级》(草案)的全部条款,一个极为鲜明的特点是“有时限”,在“有时限”的前提下,又表现出“不唯时限”的理念,因学术价值高低而上靠或下调,此外还有在艺术方面表现出来的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