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间过得真快啊,又到期末复习的时候了,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吧?这学期,使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同学们主要学习了"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教学广角"这七个单元的内容。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把相关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现对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2.
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来说,写字教学是一大难点。往往是老师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写字本上见不到收效。这种"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让我伤透了脑筋。讲完《动手做做看》一课后,我照例领着学生上写字课。针对学生提出的难写字,我一个一个地示范指导。学生跟着我认真摹写。这一课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只有9个,学生提出了"提""题""漫""朗""喝"等几个难写字。很快几个字指导完毕。忽然,  相似文献   

3.
张弛 《江苏教育》2015,(10):72-73
<正>前不久,我参加了一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参赛者根据承办学校的教学进度自定参赛课题。按活动通知的要求,我推断了该校高二年级化学选修班的教学进度。于是,我打算重点讲授"化学平衡"一节中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不过颇感意外的是,我在课前被告知:该校的化学教学计划进行过重组,学生在高一阶段并未接触过"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的相关内容。也就是说,我即将执教一节几乎没有任何知识铺垫的课,这就好比学生还没有学过加减法,却要先给他们讲  相似文献   

4.
这一届初一(9)班的学生整体素质较好,但在上信息技术课时,一些优秀的学生总是说"会了,会了",可当他们实际操作时又会问这问那。典型的例子就是朱相宁同学,他聪明、成绩优秀、性格外向。这节课是学习用Word制作封面,这部分内容如果没有教师讲解,绝大多数学生制作作品时会很困难。于是,我决定讲解其中的一些关键技巧。可刚讲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本的封面设计可谓独具匠心。长期以来,却被许多教师所忽视。课本封面课是培养学生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教育,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的重要一课。几年来,每当我拿到新书,给学生上的第一节课就是封面。首先详细认真地给学生介绍封面,让学  相似文献   

6.
很多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到教材的某一点上,选材、说理过分侧重某一方面,忽略了本节内容在这一整课、这一单元所处的地位,从而使教学侧重点发生偏差。笔者结合区内一节研讨课,谈谈对该问题的看法,希望引起广大教师对整体把握教材的重视。该教师执教的是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本单元共设三课,分别是"走进市场""法制:市场经济的护卫者""品质:市场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7.
上完上午第二节课,我从教室走出。刚走了没几步,班里的几个学生就从后面追上来,不停地问:"老师,下节上什么课?"我随口答道:"音乐课。""耶!"几名学生兴奋地蹦跳着跑回教室。下午,我刚签完到出来,又有几个学生围过来问我:"老师,下节上什么课?"我一听就感到奇怪了,明  相似文献   

8.
"金课"建设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具有紧贴社会现实、内容变化快、师资队伍构成复杂不稳定、学科支撑弱等特殊性.建设形势与政策"金课",要从认识和实践上回答好"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如何评"这几个根本性问题,并从制度层面构建"金课"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案例再现】新学期,我听了五年级一节数学课,授课人是新参加工作的小老师,内容是《循环小数》。课始,老师声情并茂地宣布:"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循环小数"。接着,教师按照课前的预设施教:1.拍节奏,感知"循环""无限"等概念;2.找规律,猜图形。"这些图形是有规律的,下面的除法竖式呢?"教师话锋一转,"请动手计算1÷3=,70.7÷33=这两  相似文献   

10.
正就像在尖峰山脚下待了四年却从未登上它的高峰,听着你的课长大的我却从未写过一篇文章是给你的。许多时候因为轻而易得,那些原本值得珍重的往往会忽略掉。常常有人称你为"特""仙""师傅",而我则称你为"肖生""老肖""老师"。我之所以不用"您"来称呼,并不代表我不敬重你,相反,除了敬重,在我心里还有诸如敬佩、敬仰、敬爱等一系列难以言说的情感。我用"你"来称呼,更是因为在我这儿我觉得我们的关系不像称"您"那样有距离感。因为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政治课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改观。然而,作为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复习课,却总让广大政治课教师觉得戴着"镣铐"无法自由起舞。"翻炒冷饭""一讲到底""讲过就算""舍本逐末"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复习课堂。本文试从分析这四方面的问题入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寻对策,希望能有助于让复习课回归"新""活""实""准"的本色,提高复习课的实效。一、忌"翻炒冷饭",让政治复习课回归"新"的本色在高三政治复习课堂中,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将教材知识从头至尾、尽可能全面地重新读一遍。面对这样的"照本宣科",学生觉得多听一句、少听一句没什么两样。  相似文献   

12.
微课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刚刚兴起教育界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是,微课的应用作用已经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发挥出来了。当然,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所以,本文笔者就结合自己对微课的使用经验来从"微课+预习""微课+重难点突破""微课+习题讲解"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够展现出微课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那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突然,教我们班课的崔老师匆匆走了进来。"张老师,你们班今天有自习课吗?我打算把今天的课再重新上一遍。""重新上?为什么?是有学生故意捣乱干扰您讲课,还是……"我急切地追问着。因为这学期我们  相似文献   

14.
以前在英语教学中,笔者就经常让学生表演对话或小品来帮助他们进行复习并反馈所学内容来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我一直都觉得这样做的效果很不错,但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上英语的戏剧课。因为我原本认为戏剧表演是艺术学院或戏剧学院的专业课,离普通英语教学相去甚。但是这一年来,自从我们年级开设了英语戏剧课,我的这一想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英语戏剧表演课是如此精彩,我和我的学生都已被深深吸引,每周都在盼望着那节戏剧表演课。可是如何上好一节戏剧表演课,而且还是用英语上呢?这是我一直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我对如何上好一堂英语戏剧课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将我的一些上课的方法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21):67-68
教材适当安排了"实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观察与猜想"等选学栏目,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相关延伸内容的认识,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和资源;"实验与探究"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开展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探究能力等都有很好的作用,并从中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普及"优课"——《丰富多彩的正方形》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我对"实验与探究"教材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冯路 《儿童音乐》2014,(10):44-47
正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精粹。为落实"弘扬民族音乐"的理念,各学段的课标音乐教材均将戏曲内容纳入其中,在相应各册按照课标要求做出了安排。戏曲内容在教材中相对独立,自成序列,和其他的序列横向联系较少(但也不是没有)。同时,戏曲教学又是多领域综合的教学,至少涉及"表现""音乐欣赏(鉴赏)""音乐与相关文化",也不排除"创造"。因此戏曲教学的模式肯定具有独特性,同时是趋于综合的。在此,本文试介绍一种适用于小学阶段的"小学戏曲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一次,我到一所学校听一位老师执教一节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内容是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这位老师先是让学生了解课本上的习作要求,讲解什么是导游词,导游词分哪几部分,可以写哪些内容;接着分组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世界遗产"资料;最后,让学生选定一处"世界遗产"开始习作。只见学生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四五分钟过后,大部分学生似乎还无从下手,老师犯急了,提示:"可以在我们已学过的本组课文里,如《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中选一个内容来写。"话音刚落,"哗啦哗啦"的翻书声骤然响起,紧接着就是"沙沙"的写字声——原来学生都在照抄课文。  相似文献   

18.
每当接高一新生的课,总离不了自我介绍。我是把自我介绍和语文起始课结合起来上的。我的名字容易让学生联想到人们平常吃的食物。每次我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的时候,胆大的学生就会笑出声来。我也不责怪他们,继续我以下的介绍。我姓王。这一个"王"字,是汉字中最简单的字之一,易读易认易写。但谁能解释一下它的意思?(学生发言:"帝王""君王""国王""侯王""郡王"。)同学们这些解释不算错,但谁能说说为什么"王"是最高统治者或是爵位最高的或是势力最强的?没人说得出。于是我分析它的字形:最上一横代表天,最下一横代表地,中间一横代表人,把天地人三者贯穿起来的人才是"王"。因此,"王"的地位是最高的,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统治一个国家。因  相似文献   

19.
《明天,我们毕业》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最后一课,也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最后一课,可谓意义非凡。教材编辑没有推荐名家名篇,因为大多名家的小学时光与当下孩子的童年时光已有了"代沟",而是以学生"我"的口吻量身定做这表达"深深眷恋之情"的"最后一课",又可谓匠心独运。是故,这"最后一课"的教学既要言意兼得,又要关注习惯,着眼未来。一、在回忆中感恩每一位孩子的小学六年的生活,都如文中所说"像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中,在学完某几节内容或者某一章的内容之后,常常要设计一、两节习题课或者复习课来进行阶段性小结,以便巩固新学过的知识.笔者在教完了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之后设计了一节习题课来巩固这部分知识.按惯例,习题课和复习课教学大都是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地推进,以期通过更多的题型来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这也是很多数学老师在这种课型中的教学常态.可本节课使我对之前的这种常态有了新的认识.下面就截取本节课的部分教学片段进行整理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