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以明刊日用类书与通俗故事类书为考察中心,探讨了其借用歌诀纂辑资料的情况,从中概括出五种情形一,直接用诗歌纂辑资料;二,用歌诀配合散文,以补充散文陈述的资料;三,用韵文赞语对散文故事进行总结;四,歌诀与图、文共同组成三位一体的故事形态;五,将故事标题编成律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民问类书用歌诀编辑资料的方式与蒙学读物及通俗文学叙事传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明代日用类书的出版事业得到了巨大发展,各种日用类书不断被编纂、刊刻出来,版本繁复,数量众多,加之书坊、书商经营有方,遂成为明代繁荣发展的出版事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内容丰富、价格低廉的日用类书受到广大士农工商的青睐,成为普通民众了解世界、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的万宝全书。  相似文献   

3.
明代日用类书中保存有不少词作,这些词作以纂辑资料为主,兼有娱乐、交际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学的实用功能。其内容驳杂,语辞浅鄙,来源复杂,所收词之传播受传播者和受众的左右。编者的思想观念,书坊的成本控制等营销行为,受众的需求及阅读兴趣都会影响到其词的传播。传受双方的影响除表现在日用类书词作的内容上以外,同样体现在其选择词调上。  相似文献   

4.
宋元之际,伴随着民众文化的逐渐提升和文化需求的增长,以福建建阳地区为中心的文士、书坊编印了一批民间日用类书,包括家庭日用、交际应用等类别,传世者尚有数种。利用这些宋元民间日用类书,可以辑补、校勘宋元诗文,研究宋元基层社会,考察类书发展流变。宋元民间日用类书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利用和研究这些书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5.
畅销书是体现出版市场化的标志,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风向标.通过对书坊出版史料的梳理,本文考察明代图书市场上畅销的日用类书、童蒙读物、科举类读物、医药图书、小说和戏曲图书,探析其内容、畅销原因、社会条件及一些畅销书屡遭政府禁止而不绝的现象,以资当代出版业选题及政府管理借鉴.  相似文献   

6.
类书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著述体裁,在历史上曾产生过重要影响。明代作为类书编纂的重要历史时期,编纂类书的总数有多少、存佚情況如何,实有必要加以认真梳理。以现今著录明代类书最多的《中国古籍总目》为例,著录有439种。但据考察所知,其实明代曾先后编纂出类书665种,其中46种已亡佚不存,另有180余种至今尚存而《总目》未著录。  相似文献   

7.
沈伟 《兰台世界》2020,(1):145-148
清代编纂了数量众多的私修类书,按照其目的用途,可以划分为博通治学、诗文词赋、童蒙科举、道德教化、日用应酬五个类型,不同类型的私修类书在顺治朝至道光朝的时段内编纂数量各不相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特征。对清代私修类书展开研究,有助于发掘其中蕴含的文献学和历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国家图书馆藏《婚礼新编》是南宋武夷人丁昇之所编写的我国第一部专门辑录婚俗资料而形成的日用生活型通俗类书,今孤本传世。该书前十卷是婚礼制度和婚礼书仪的分类汇编,后十卷是与婚礼相关的典故。  相似文献   

9.
国家图书馆藏《婚礼新编》是南宋武夷人丁昇之所编写的我国第一部专门辑录婚俗资料而形成的日用生活型通俗类书,今孤本传世。它所收录的婚礼书仪文献是研究宋代骈文史,尤其是研究宋代骈文的主要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0.
狄青故事是文学史上流传较广的英雄家族故事之一,这一故事的产生与演变都经历了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两宋时代,不但在史实中对这一人物有详细记载,而且在野史笔记及民间的通俗文艺中就有不少狄青故事的叙说。元代,这一人物被搬上杂剧舞台。明代狄青故事亦广泛流传,不但在戏曲舞台上有与之相关的作品,而且在不少章回小说中亦有有关狄青的内容。清代则出现了集狄青故事之大成的四部章回小说。  相似文献   

11.
四库馆开后,孙仰曾家族进呈图书二百余种,在私人进献者中名列前茅,但因资料所限,其家族情况、藏书及进呈事迹并不彰显。尤其是孙仰曾父子因家乘未备,误将自己列为明重臣孙镊后裔,《四库全书总目》因之而误,为学界因袭至今。论文据南京图书馆所藏孤本孙仰曾《寿松堂进呈书目》、孙峻《寿松堂藏书目》及上图、浙图藏多种稀见孙氏族谱,对孙氏家族及寿松堂藏书、进呈事迹予以考辨。  相似文献   

12.
如何有效地开展绘本阅读推广是当前公共图书馆界热议的话题之一。绘本是很多少儿最早接触的一类读物,也是绝佳的游戏载体与学习来源。以绘本中的角色、场景、情节、情感为依托,通过游戏的方式再现绘本主线内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有利于其更好地理解绘本故事,也有助于提升能动性与积极性。基于表演游戏视角,对绘本阅读的相关理论、公共图书馆活动开展优势、游戏优化策略等进行阐述,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3.
关汉华 《图书馆论坛》2007,27(6):180-182,252
我国是世界上保存图籍最为宏富的国家之一,这与历代重视典籍分不开,自汉、魏以来就设立秘书监进行专职管理。明代对此有所因革,朝廷典藏改由翰林典籍管理。其初由于朝廷重视,典籍发挥了身处翰林的特定优势,进展良好;自明中叶后,随着政局转坏,典藏亦渐趋衰败。其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军  杨华林 《出版科学》2016,24(5):111-115
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江南地区民间书坊蓬勃兴盛,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书坊众多、刻书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二是书坊出现的时间相对集中;三是江南地区替代福建建阳成为坊刻重心。民间书坊兴盛折射出士商关系的变化、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加快了明代图书出版从初期单纯赞辅政治的单一教化功能向中后期注重民众实用、休闲娱乐功能多元化的转变,为传播明代通俗文化、启蒙思想提供了平台。民间书坊及其出版活动成为影响明代社会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明代著名藏书家祁承火業提出的"购书三术"与"鉴书五法"图书采访理论给今天图书馆采访人员所带来的有益启示,希望采访人员继承这一采访理论,以完善和优化馆藏。  相似文献   

16.
藏书事业的兴衰与各个朝代统治者所采取的行政措施有着极大的关系。明代统治者采取了发展社会经济、大兴教育和科举、保护藏书等一系列有利于藏书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藏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了明朝藏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家图书馆馆藏“文革前”出版的连环画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图书馆馆藏"文革前"出版的连环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的以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为题材,还有的贴近现实生活,与现实社会关联密切。这些连环画展现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在连环画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以其通俗化、大众化优势为大众广泛接受和欢迎。"文革前"出版的连环画不仅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而且是记录和反映社会状况的宝贵素材,有助于普及大众教育、传承文化,对少年儿童具有启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社区图书馆非常普及、完善、发达,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伊利诺伊州亚塞社区图书馆管理规范,制度化程度高;读者借阅频繁、踊跃,资料利用率和文献传输频率较高;图书分类排架比较灵活,以方便读者使用为目的;馆际互借工作开展得较好;读者活动注重实际,平实而普及。总之,亚塞社区图书馆整洁、典雅、温馨、和谐,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充分体现了美国社区图书馆在社区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萧江 《编辑学报》2003,15(5):324-325
指出将科普期刊的普及性等同于普通、普遍、平庸、平均的误区,论述科普期刊普及性实现的9种主要途径,即寓普及于特殊之中、寓科学于生活当中、科学的叙事化和寓面于点。  相似文献   

20.
《郑堂读书记》是清代周中孚所撰述的一部大型目录学著作,其中录有明清俗语辞书二种,评价总体上是中肯的;该书还录有与明清俗语辞书性质相类似的其他著作,可以由此窥见明清俗语辞书的学术基础与编纂风气。对《郑堂读书记》收录明清俗语辞书及相关文献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