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增云 《武当》2010,(3):13-15
八卦柔身功,也称八卦游身功。早年,它是八卦掌门内用以养心与调息而不外传的一套功法,仅王宫皇族成员有缘从大内高手习得此功。它创始于八卦掌开山祖师董海川,传尹福、宫宝田而集其大成。凡属清宫内八卦掌门人一系,皆熟谙此法。清亡后,宫内八卦掌门弟子纷纷离宫,这套功法才在民间得以流传。  相似文献   

2.
陈国伟  陈宣合 《武当》2012,(10):28-29
近几年来,由于中华武术的普及和推广,八卦掌这门传统的内家功夫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但常见有些练八卦掌者,多以习练八大掌和六十四掌等套路为主,而对传统中的一些基本功法却很少练习。诚然,八大掌等拳套实为八卦掌的核心内容,但殊不知其基本功也是八卦掌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高楼大厦的基石,虽然修习起来  相似文献   

3.
李翘 《武当》2012,(5):23-24
八卦掌作为内家拳派的一支,面世较晚,自晚清董海川先生在北京公开传授八卦掌以来,距今也不过一百余年。据本门师承记载及相关八卦掌史证,董公作为八卦掌的创始人并不准确。董公八卦掌得传自九华山道人碧灯侠,董公集前人之大成,把八卦掌这一道家秘不外传的功法公诸于世,并广为传播,董公作为八卦掌的传承者,功不可灭。  相似文献   

4.
卢艳彬 《精武》2006,(4):7-9
一个人不能练习推手,不能对搏和技击。但是,八卦掌秘传推手对搏功法却能一个人采用特殊运动形式,使自己始终处于实战对搏中。此功法是练八卦掌特有“活劲”的主要功法之一。八卦掌秘传推手对搏功法分定步与活步。此为定步推手对搏功法,是活步推手对搏功法的重要基础。定步非不动步,而是因势而动的幅度不大而已。练功要求:双掌始终粘在一起相互激烈搏击。防守和反击必须在身法、步法和精、气、神、意、劲的作用下进行。身如游龙,掌似闪电。动则虎啸龙吟,静则如山似岳。瞬间前步变后步,后步变前步。前手变后手, 后手变前手。行功中体会身体上下的矛盾劲、左右矛盾劲、前后矛盾劲。两掌劲力既对抗又含蓄。功法特点:体现了八卦掌走中打、打中走、走中防、防中打、打中变、变中化、化则变化莫测的技击特点。练功宗旨:水火相济,阴阳互易。练意练神练气不用力。行功中不可想象某式生某力,否则,就完全背离八卦掌秘传推手对搏功法的总体要求,要揣摩劲由法生,达到无形无象。练此功需劲力不断,意念不断,功防不断,动作不断。掌随身变,身随步翻,以气帅形。修习其他拳种之人学练此功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贾树森 《中华武术》2005,(10):16-17
八卦掌养生功法又名九九功,由两套(每套九节动作)构成。此功法是笔者于1992-1993年在八卦掌训练的基础上感悟所年在八卦掌训练的基础上感悟所得,经十年实践,在众多国内外的学员和患者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今介绍给读者,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健康和快乐,有兴趣者可试练30天,必有意想不到的收效。  相似文献   

6.
正戈 《武当》2008,(1):26-27
八卦掌属中国传统内家拳术,相传始创于清代董海川先生,后传尹福、程廷华等弟子。门徒众多。盛行于京津。八卦掌是以“走”为功法训练核心,一切实战攻防必须在“走”中完成。“抽身变势、移形换影”是八卦掌实战风格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7.
卢艳彬 《精武》2009,(7):28-31
八卦掌第三代传人、著明武术家、一代明师姜容樵先生于1963年出版的《八卦掌》一书,曾再版多次仍供不应求。之所以轰动祖国大江南北,就是因为先师将八卦掌中很多模糊不清、有争议而又众说纷纭的功理功法一一加以澄清、说明,将一生习练八卦掌之体悟和经验合盘托出,将很多秘不外传之法贡献出来,启发、激励一代又一代八卦掌人学有所得,练有所长。  相似文献   

8.
八卦太极拳的创始人是董海川的著名弟子程廷华、刘德宽和杨露禅的女婿夏围勋,他们三人为金兰之好。程,刘二人将所学八卦掌及一些直趟辅助功法与夏的太极拳结合起来,创编了一套走八卦劲、太极架,与太极拳风格迥异的八卦太极拳,该拳既严格遵循《太极拳论》,又突出了八卦掌的一些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勒爱祥 《精武》2008,(3):40-41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随卢忠仁先生习练“萧氏八卦掌”断断续续至今已有二十余载。在习练“萧氏八卦掌”之前,我还曾习练过八极拳和形意拳。但随着习练“萧氏八卦掌”时间上的推移,我从功法的实践上及理论的理解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和认识,便愈加感觉“萧氏八卦掌”之完善!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卢艳彬 《武当》2014,(4):28-30
拧旋走转中的“踢劲”和“摩劲”几乎看不到,只能体会得到,最容易被轻视和忽略,但却是八卦掌功夫不可或缺的重要功法。  相似文献   

11.
推手与散手     
张良 《中华武术》2007,(5):48-49
推手与散手从某种意义上说并非是一种功法,而是检验功法的一种手段,是对自身所学功法全面综合的检验。祖国传统拳学,特别是冠以"内家拳"名的拳种,都有推手的训练内容。太极拳叫打手、揉手,形意拳叫搓手、撕扒,八卦掌叫盘手,咏春拳叫碌手、黏桥,也有叫演手、粘手、拆手、搭手、缠手的,虽称呼不同,形式各异,侧重有别,但都是作为检验所学功法的手段而存在的。推手与散手并无严格的划分界限,搭手为推手,断手为散手。而推手既可以说是散手的前奏和放慢,  相似文献   

12.
郭振亚 《武当》2007,(6):27-28
八桩是刘派八卦掌之入门功法,主要培养人体外在的协调拧转之能,撑筋拔骨之功,内在的鼓荡圆滚之劲,周天横行之功。一、夹(夹马桩)  相似文献   

13.
八卦掌渊源新探周传良,于翠兰(续上期)四、八卦掌的八卦拳与八卦掌八卦掌又名八卦拳,长期来在武术界的认识是一致的。从认识的范围讲,对于一个拳种的认定,严格讲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其名称,二是其动作结构特征。而两者又有着差异,因为就拳种名称而言,它一...  相似文献   

14.
我于1974年从师学习刘凤春刘氏八卦掌。八卦掌为内家拳之一,练习内家拳有这么一种说法:形意拳的手,八卦掌的脚,太极拳的腰。八卦掌的脚的关键是走圈,为了保证八卦掌走圈练习正确、无误,少走弯路,给练习者一个明确的练习方法、规范的动作要求和严格的训练标准是十分重要的。我记得年轻时从师学习八卦掌时,如果在练习上有一点未能达到师傅的要求,师傅会说“挨打了”,并马上告诉我为什么挨打,并纠正我的错误。师傅经常说:差之分毫,谬以千里。  相似文献   

15.
八卦掌推敲     
谈起八卦掌,人们通常说:“八卦掌圭是转圈。”这并不全对。董海川原传八卦掌中,也自复线。“之”字形路线;向靓的连着几步的纵跃步;双脚齐跃向横侧的跳步;一脚尖点地,一腿提膝的拧转窑旋这等等。转圈,R是八卦掌的擅长处,占的比例大,占的任置重要。原传八卦掌之...  相似文献   

16.
八卦掌渊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八卦掌渊源新探周伟良,于翠兰一、引言八卦掌是传统武术中颇具代表性的拳种之一。大概是此拳在武林中一直享有较高声誉并流传极广的缘故,有关八卦掌起源曾是十多年前武术史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近几年来,对于这个问题的学术争辩似乎不多,但事实上并未取得任何新的进...  相似文献   

17.
张连生 《武当》2015,(2):16-17
大悲拳是中华武术宝库中具有极高健身养性价值和极强的技击威力的一大法宝,是中国武术文化同佛教文化相融会的一种密宗拳术。大悲拳拳姿端庄宁静、气势恢宏、身法舒展、变化多端、神妙无穷,对人的神志、脏腑、筋骨和肌肉均有全面的锻炼作用,是一套不可多得的以柔化为主、非常优秀的上乘功法。正因为大悲拳具有优异的健身养性效果,习练大悲拳的人越来越多。大悲拳不但包涵了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三种拳法,还包涵了大量的主要代表"北腿"的戳脚功夫,和易筋经、洗髓经和瑜伽的一部分功法。  相似文献   

18.
一、八卦掌练艺规矩十条八卦掌历代大师都十分讲究武德,高义盛所传《练艺规矩十条》集中体现了练艺德为先的宗旨,习练八卦掌者应知之,遵之。第一条:孝敬父母。父母者生身之本也,无父母焉能有我乎?为人不孝,禽兽不如,既不可教,亦不可交也,更不准入八卦掌之门。第二条:和睦乡里。乡里者,共井比邻而居者是也,和睦者,互相尊  相似文献   

19.
谭大江 《武当》2000,(11):41-41
本刊自今年以来,连续不断接到北京田克延先生的电话,就因为1999年《武当》第一期刊登了云南黄鑫《八卦掌基本知识》一文,其中援引了康戈武先生十几年前(1984年)于北京市武协八卦掌研究会会刊发表的一篇《八卦掌源流之研究》,说到“田回之八卦掌学于八卦掌第四代传人解佩启先生的大弟子史俊杰”,触及了“阴阳八卦掌”的源流历史和其父田回先生的声誉,田克延先生表示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家的权益——他要把黄鑫、康戈武、解佩启等——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历史钩沉法对八卦掌的源流进行探讨,其结果证明:阴阳八盘掌本来就是八卦掌;八卦掌来自于八卦教;八卦教内部流传的八卦拳就是八卦掌;八卦教是八卦掌形成的重要社会条件,梅花拳与八卦掌具有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