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在次适宜种植区的砂土地上栽培强筋小麦提高产量并改善品质,采用常规田间试验及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品质测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砂粒含量632 g/kg、粉砂粒含量293 g/kg、黏粒含量75 g/kg的豫东平原砂土地上种植强筋小麦,在施氮(N)总量均为300 kg/hm2的试验条件下,采取“底追均衡供应”(底、追肥量各占50%)、“追肥两次分配”(拔节期追施30%、孕穗期追施20%),即“532”施肥模式,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因素更为协调,可作为豫东砂土区现行生产、生态及技术条件下.,种植强筋小麦实现高产优质目标,氮肥合理分配和运筹的主要技术措施来运用.  相似文献   

2.
行距配比和播期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的是不同行距配比对优质强筋小麦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和播期对不同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沉降值、产量及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优质强筋小麦密播时产量和品质均偏优。播期的影响是:晚播有利于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的提高,早播和中播均降低优质强筋小麦品质;但晚播产量偏低。因此,在晚播密播均能提高优质强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种植、不同单位检验品质的综合研究表明:(1)强筋小麦与普通小麦产量处于同一水平,强筋小麦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明显.不同土壤条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小于不同品种对产量的影响.(2)品种类型之间籽粒黑胚率无明显差异,品种间差异显著;粘土地黑胚率降低、角质率高.(3)品种类型之间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无明显差异,但强筋小麦加工品质指标明显高于普通中筋小麦.土壤条件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是复杂的,沙质土壤对湿面筋提高不利,有利于稳定时间的提高;土壤对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小.(4)不同化验单位对小麦品质检验的结果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强筋小麦品质与氮肥施用技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高优503和新乡市农科所新引进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陕225-21系进行不同施氮量、不同施氮时期、不同氮肥种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新乡地区中高水肥条件下,优质强筋小麦的品种施氮量应在最高籽粒产量和最高蛋白质产量之间,即每hm2施纯氮1 65~210kg;施氮重点在越冬、返青期和孕穗期之间;氮肥种类以尿素或氨态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在豫北平原灌溉麦区,适时浇灌灌浆水对提高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都是重要的,最适灌浆水时期是小麦扬花后10~13d.此时灌溉比不浇灌浆水增产10.3%,比灌浆水晚浇(扬花后20d)增产4.6%.后期灌水对强筋小麦品质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后期不灌水时蛋白质含量最高,但湿面筋含量下降;后期灌水处理面团稳定时间均高于不灌水.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与强筋小麦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后期灌溉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豫北平原灌溉麦区,适时浇灌灌浆水对提高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都是重要的,最适灌浆水时期是小麦扬花后10-13d,此时灌溉比不浇灌浆水增产10.3%,比灌浆水晚浇(扬花后20d)增产4.6%,后期灌水对强筋小麦品质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后期不灌水时蛋白质含量最高,但湿面筋含量下降,后期灌水处理面团稳定时间均高于不灌水,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与强筋小麦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强筋小麦品质与氮肥施用技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河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高优503和新乡市农科所新引进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陕225-21系进行不同施氮量,不同施氮时期,不同氮肥种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新乡地区中高水肥条件下,优质强筋小麦的品种施氮量应在最高籽粒产量和最高蛋白质产量之间,即每hm^2施纯氮165-210kg施氮重点在越冬,返青期和孕穗期之间,氮肥种类以尿素或氨态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豫北地区两类强筋小麦最佳播期及晚播极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黄淮麦区近年来气候变暖、小麦冻害频繁发生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半冬性、弱春性两类强筋小麦品种最佳播期及晚播极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豫北高产麦区,半冬性强筋小麦品种常年的适宜播期范围是10月1日-11月10日,最佳播期为10月1日-10月15日,晚播极限是2月10日,2月份播种没有经济意义,3月份播种不能形成产量。弱春性强筋小麦品种适宜播期范围是10月15日-12月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15日-10月25日,晚播极限是2月底,3月10日播种没有经济意义,3月底播种基本不能形成产量。  相似文献   

9.
在豫北平原高产麦区,适时浇灌灌浆水对提高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都很重要,最适宜的灌浆水时期是小麦扬花后10~13天,比扬花前15天灌水增产82%,比扬花后10天灌水增产41%,比不浇灌浆水增产103%;后期灌水对强筋小麦品质有一定影响,但产量与品质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  相似文献   

10.
小麦科学施肥技术华琼1配方施足基础肥基础肥俗称底肥,是播种前结合土地耕整施入,适当深度耕作层土壤中的肥料。其主要作用是为小麦一生营养期对各种养分的需要奠定基础,防止各生育期严重脱肥,并有助于深肥引深根,增强根系抗倒伏的能力。基础肥要求用有机肥和无机...  相似文献   

11.
对商丘10种不同类型土质对强筋小麦品质与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池栽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自然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与土质类型本身属性关系不大,土壤基础肥力和全氮含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影响较大,速效氮和全氮含量与小麦品质呈显著正相关.5种达到二级强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土壤基础肥力是:有机质11 4.4g/kg、全氮(N)08.5 g/kg、速效氮(N)913.mg/kg、速效磷(P)92.4mg/kg、速效钾913.2 mg/kg .  相似文献   

12.
立项背景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国内外小麦生产发展与市场需求表明,实施优质小麦生产战略,是解决我国小麦产品结构性紧缺矛盾、维护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关键。而优质小麦生产发展的核心是在深入研究和确立小麦优质生产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实施专用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优质专用小麦(主要分弱筋、中筋、强筋三种类型)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含量是小麦品种品质划分的重要指标之一.以3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了不同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的常规化学测定方法和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方法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点、不同年度均表现为近红外法测定结果高于化学法;不同生态地区进行强筋小麦育种时可以比较有把握的用近红外检测法对后代群体的蛋白质含量进行快速无损检测来辅助选择;中筋小麦由于两者相关性不稳定,育种早期世代选择时可以应用近红外检测杂交后代的蛋白质含量大致情况,在后续种子量较大的世代需要进行化学法精确测定来辅助选择.研究结果可对小麦新品种培育,尤其是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培育中品质分析方法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硒肥试验表明,小麦生长后期喷洒硒肥对成产要素和产量没有明显影响;籽粒中硒含量显著提高;强筋小麦对硒的吸收高于普通小麦;灌浆期喷洒比孕穗期喷洒富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强筋小麦单位面积播量既定时,生长前期小行距的单株生长有一定优势,拔节期以后减弱;小行距使基部节间长度增加,植株偏高,抗倒性下降。随着行距增大,单位面积的成穗数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行距偏小时千粒重降低。在豫北高产麦区,强筋小麦新麦19号以23 cm等行距种植产量最高,行距偏小或行距过大时都会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6.
强筋小麦富硒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x硒肥试验表明,小麦生长后期喷洒硒肥对成产要素和产量没有明显影响;籽粒中硒含量显著提高;强筋小麦对硒的吸收高于普通小麦;灌浆期喷洒比孕穗期喷洒富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立项背景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国内外小麦生产发展与市场需求表明,实施优质小麦生产战略,是解决我国小麦产品结构性紧缺矛盾、维护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关键。而优质小麦生产发展的核心是在深入研究和确立小麦优质生产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实施专用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优质专用小麦(主要分弱筋、中筋、强筋三种类型)的生产取决于优良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氮肥用量及施用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施氮肥对强筋小麦新麦19苗期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对获得冬前壮苗很有必要。施用氮肥能够明显提高新麦19籽粒角质率,但肥的不同施用量和底追比例对籽粒角质率没有明显影响;施用氮肥对籽粒黑胚率和秕籽率没有明显影响。从产量和品质综合来看,施底氮6kg/667m^2、拔节期追N6kg/667m^2的施肥模式产量高、品质好、最经济。总氮用量超过18kg/667m^2时,不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肥力和质地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土壤肥力和质地条件下,强筋小麦的产量水平,高肥力条件优于中肥力;土壤质地对产量的影响,在高肥力情况下,中壤>重壤>轻壤(F=10.12*);在中肥力情况下,轻壤>中壤>砂壤(F=36.67**).土壤质地在中壤和重壤,小麦籽粒粗氮白含量可达到15%以上,土壤质地在轻壤、中壤和重壤,小麦籽粒角质率都能达到90%以上.土壤肥力中等以上,质地中壤或重壤,最适宜于栽培强筋小麦,而轻壤和砂壤则不宜.  相似文献   

20.
以优质专用豫麦34为材料,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强筋小麦灌浆期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试验设9个处理,各处理施氮标准为B10 kg/hm^2,B260 kg/hm^2,B3120 kg/hm^2,B4180 kg/hm^2,B5240 kg/hm^2,B6300 kg/hm^2,B7360kg/hm^2,B8420 kg/hm^2,B9480 kg/hm^2,追氮方式为拔节期70%+孕穗期30%。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强筋小麦在灌浆期旗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10:00左右和下午16:00左右。追施氮肥能提高强筋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合适的施氮量应保持在24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