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治理具有鲜明的中国性,这种中国性难以简单地以域外理论进行解释。改革前全能主义体制的政治传统、改革开放所引发的社会转型以及国家与社会共同参与的第三领域的文化土壤,共同造就了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的中国性。通过对中国性的阐述,可以更好地分析与解释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治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体育社会组织治理模式转型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部署下,体育社会组织的社会化属性愈发明显。如何确保“脱钩”之后体育社会组织坚持正确发展方向、提升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体育力量的整合能力就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总结了我国部分地区党组织嵌入体育社会组织的实践模式与现实图景,试图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研究认为:当前党组织嵌入体育社会组织工作面临组织排斥、组织空转、责任不清和保障缺失的困境;回应体育社会化改革姿态调整,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应从培育政治认同、创新党建方式、完善保障机制和改进开展形式等角度着手,塑造党与体育社会组织的协作与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大众体育公共治理的运行基础是建立有效的体育社会化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研究认为:现阶段应优先确立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拓展新型消费与消费服务的供给领域,积极培育大众体育市场,健全城镇社区的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当前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要克服传统体育的运行模式,关键的问题是建立政府、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社会体育治理结构.政府应该从管理经济、社会、环境领域的全部公共事务,转变为提供基础性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尽快发展一些功能健全的行业协会,使之成为承担政府下放的社会职能的载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政府公共职能,变革体育管理体制,优化社会体育资源配置;形成以社会大众为对象的多样化体育服务网络;调整体育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体育产业向服务业转移以及服务结构、服务项目及服务方式创新等构建内容,以进一步适应社会转型和体育体制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国际奥委会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998年底盐湖城冬奥会申办丑闻的披露为契机,国际奥委会启动了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一场改革,回顾了这一改革的背景、发展过程、改革措施及改革引发的新问题,对国际奥委会改革的实质进行了探讨.20世纪后期以来,竞技体育迅速进入市场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文化产业.当代奥林匹克运动出现了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和管理企业化等新的发展趋势.于是,旧有的奥运模式与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的矛盾与冲突日趋剧烈,国际奥委会在业余体育时代形成的组织模式难以适应这些发展趋势,表现为其运作机制对市场经济运作的不适应、组织结构对现代企业模式的不适应、组织机制对现代民主制度的不适应、单一文化对多元文化环境的不适应、奥运会框架对国际体育迅速发展的势头不适应.于是,自20世纪后期开始,国际奥委会及其他一些国际体育组织开始了具有实质意义的组织转型,以解决其组织与社会、与体育实践的冲突.国际奥委会这次改革的实质就是其组织转型.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科学》2015,(5):69-73
基于我国体育体制"管办分离"的改革背景,探讨体育治理走出"一元"困境的模式,从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现实社会环境和发展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我国目前体育体制改革的现实社会环境主要体现为:改革的动力是外力作用下的倒逼改革,体育系统主体动力不足,体育管理模式从"一元"到"多元"的传统消解与现代建构之间断裂,体育社会组织的自组织能力提升与参与治理空间狭窄。基于以上的改革环境,提出了发展策略:即政府体育部门需定位好自身"元治理"角色,推进多中心治理的组织建构,培育多中心治理文化,规范体育事务多中心治理行为、责任。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橄榄球国家组织运作模式改革的实质是对联邦政府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彻底转变。改革涉及的领域包括联邦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对改革的支持、体育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完善与优化、构建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内部经营权与决策权分离体制、调动社会力量对改革的参与和支持。澳大利亚橄榄球组织改革给我国体育组织改革有以下3点借鉴:首先,政府层面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与体育组织行政脱钩,将公共体育事物管理权利逐步下放,让体育组织成为体育事业治理的真正主体;其次,优化体育组织内部治理结构,成立并完善体育组织内部理事会架构,将组织管理业务剥离出来,委托给理事会经营;最后,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体育组织改革,夯实体育组织改革的社会根基。  相似文献   

7.
运用献资料和访问调查法,对国内外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体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认为针对扩大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规模以及提高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质量问题,一直进行着以青少年运动队组织设置为重点的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制度改革,尝试过多种组织形式。每一种组织形式都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新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构建社会主导、以“横向联系”为结构关系.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交流、使用的服务体系完全社会化的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8.
运用市场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来研究老年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的现实模式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应然模式,对于在社会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条件下发展我国老年体育、缓解老年问题对社会的压力、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到:1.中国老年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相似文献   

9.
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方向,扩大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面,是体育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沈阳体育学院较早制定了分为基础教育和辅修专业方向教育两个阶段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经进入到专业方向教育的“中期分流”阶段。本文就中期分流和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在制定科学合理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必须认真搞好各科课程教学内客改革。  相似文献   

10.
近日,职业足球联盟筹备工作再度重启,社会组织开始成为重要力量参与到职业足球的治理体系中,并由此带来了政社关系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职业足球治理模式的重构进入了“突变”期。基于跨时间的多人、多轮访谈调研,借鉴治理理论,从政社关系视角对我国职业足球治理模式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首先,回顾了我国职业足球治理由“政府管控”模式演进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模式的发展过程;其次,论述当前我国职业足球的塔状结构治理模式,归纳出职业足球组织间关系交叉、组织内运行机制不够完善2个方面的治理问题,并认为职业足球治理体系中各主体目标不同、改革的顶层设计与执行实施存在差异、社会组织发展较薄弱和发展环境的非均衡等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上述讨论提出我国职业足球“平等—协作”治理模式构想,并从实现条件、实施方式和保障体系3个层面提出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体育,在学生职业体育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日渐凸显。在高职学生"社会人"和"职业人"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提出"分道"教学思想,并通过"1+X+6"的新型体育课程规划框架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2.
梳理赫鲁晓夫时期苏联体育公共行政组织演化,找寻价值规律,启示中国体育改革。通过文献资料、访谈等方法研究后,认为:赫鲁晓夫时期苏联体育公共行政组织去国家化的背景是当时的经济增长和全民国家理念,其重归政府管理原因是:僵硬意识形态框架下社会组织建设、党的机构扩建及取代行政对社会事物直接管理、权威国家思想以及缺乏社会自治自觉的村社传统文化等等。中国体育公共行政组织改革应坚持党的领导和指引,但避免党政不分,努力建设公民社会,夯实体育社会管理的根基。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体育类健身人才的培养及供求方面,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与大众商业健身俱乐部之间存在"真空效应",双方均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为针对性削弱及缓解这一社会压力,本文立足于终身体育思想,从社会体育学角度,提出两者联合培养健身专业人才的全新思路,在深入探讨其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基础上,揭示出它存在的个人价值、学校价值与社会价值,并对其运作体系作出初步构架,希望这一创新能为我国开拓出培养新时期社会体育人才的改革与发展之路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分化与重新整合的巨大变革,引起包含体育领域在内的同步改革。当前基础体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进,针对基础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价值取向问题主要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方法,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分析,并把社会发展变革的理论融入基础体育课程改革,从而强化对基础体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认识,对促进基础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育现状入手,结合实际,剖析现阶段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找出其存在问题及根源,阐述了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框架和理论依据,提出了其改革的对策及建议。研究认为,运动训练课程体系改革必须做到围绕学生发展、社会需求、课程目标、实际情况和授课效率等5个方面对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妥善、有效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从区域角度对中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进行研究。以经济欠发达地区各方面特征和这一地区体育事业发展的自身特点为切入点,多角度、深层次剖析了欠发达地区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并结合生动具体的个案分析,揭示了欠发达地区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的成功之路,提出并论证了社会转型和体育改革背景中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运动训练后备人才的科学培养途径。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区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理论框架,较为系统地分析和描述了欠发达地区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调整,我国教育部在高等体育院系进行了一系列相应的教学改革,以求通过改革使得高校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所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挑战。通过对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改革与德、奥、英曾经在这方面所作的改革加以对比,分析我国改革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分析框架下,将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带入现代性的构建和反思之中,就足球运动在一百多年的历史里如何与国家、市场和社会发生联系进行了探讨,从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倒逼下的启蒙,到建国后反映国家意志,成为国家政权建设的一部分,从引入市场机制后开启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先河,到现如今社会治理模式和机制的全新尝试,国家、市场与社会三个系统相继出场、相互影响、逐步磨合,其过程很好地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国家治理的特征和演变。在当前背景之下,于中国足球实践场域内打造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形成界限清晰、良性互动的足球共同体尤为紧要。  相似文献   

19.
要提高体育资源利用率,需要改革体育的组织形态,变政府独办为官民结合,条块分割为条块结合,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各成体系到三者交融,在体育资源利用的调控方面,注意既重点突出又整体均衡,资源流动既自由又有序,同时建立起体育信息网络,为了使体育资源配置改革顺利进行,需要建立一个相应的法规平台,体育市场的主体要有清晰界定,市场行为要有相应的规范,强化政府行政法规的宏观指导作用,弱化其对市场具体运作的干预,体育产品的公益性与商品性这种双重特性引发的特殊性也应在体育法规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20.
任何课程改革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境遇中进行的,体育课程改革也是如此。体育课程改革必然要求体育课程与文化环境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但当二者的张力过大时,就会造成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阻隔。在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中,就存在着二者张力过大的嫌疑。为了消除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阻隔,应使体育课程改革适应于本土文化,进行多元文化教育,提倡多样化的体育课程改革模式,还应对社会文化与教学文化进行适当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