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3年11月25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孙云晓的文章,题目是《夏令营中的较量》,写的是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草原上举行的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活动中,中国少年和日本少年在困难面前的不同表现,以及两国家长帮助爱护孩子的不同做法。读罢此文,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如坐针毡,一个巨石般的问号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或许还记得10年前,一篇题为《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文章引发了一场社会大讨论。在这场夏令营的较量中,日本孩子占了上风,中国孩子的表现则令国人汗颜,以致事后竟有日本人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当时,不少人写文章反驳。2000年,《夏》文的作者孙云晓又写了一篇题为《千年警世钟———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续篇》的文章,写的同样是孩子间的较量,只是地点由内蒙古草原移到了日本的黑姬山。作者是这样描述这次较量的:“假若重提内蒙古草原上的较量,不过是一场轻松的游戏,而黑姬山探险却是重量级的生死较量。当然,这较量决不…  相似文献   

3.
夏令营中的失败与马家军的崛起栾德尚自《中国教育报》刊登《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以来,社会各界对中国孩子在夏令营中的表现和令人揪心的结局引起了强烈反响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这次草原探险夏令营,是没有刀光剑影的较量,它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敲响了警钟。由此。...  相似文献   

4.
正preface中日两国家庭教育从育儿观上就有着很大的不同:日本父母把培养孩子有助人之心当作最高期望,而中国父母更希望孩子喜欢学习。起点的不同,决定了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多年之前,教育家孙云晓的一篇纪实中日两国孩子在内蒙古夏令营不同表现的报告文学作品《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20多年过去了,中日两国在孩子教育的状态上,又有哪些"较量"  相似文献   

5.
信息专递     
《内蒙古教育》2008,(1):31-34
《夏令营中的较量》;13年后的再较量:中日韩少年夏令营韩日孩子坚强,中国孩子怕吃苦; 中国青少年体质仍不及韩日;千年警世钟。  相似文献   

6.
淬砺教育——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1993年11月25日《中国教育报》刊载的《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在国内,特别是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国孩子的智慧和聪明是举世公认的,然而在那次中日两国孩子参加的探险夏令营的远足拉练中,中国的孩子却打了败仗原因就是中国孩子的意志脆弱,自立精神和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太差。他们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缺乏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意志,缺乏刻苦磨炼、战胜困难的勇气,以  相似文献   

7.
8年前,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一场罕见的教育大讨论,似乎形成了中国孩子不如日本孩子的共识。如今,《较量》作者的女儿,两次赴日民宿并做了对比调查,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还记得1992年8月.《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带给我们的震撼吗?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题为“草原探险”的夏令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的孩子输得一塌糊涂: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仍坚持走到底;  相似文献   

9.
2004年8月12日至17日,由中国、韩国、日本三国90名青少年组成的国际草原探险夏令营在内蒙古举行。中国孩子的表现令人失望。这不由得让我们联想起十二年前的那场较量。早在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就曾经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夏令营结束时,日本人竟  相似文献   

10.
要有点危机感的教育林炎志(国家教委专职委员)《夏令营中的较量》引起很多人关注。李岚清副总理很重视这件事,专门有批示,要求我们很好的思考。我同意孙云晓的判断,这不是耸人听闻,的确是民族未来的隐患。今天还问题不大,孩子的父母经受过艰苦磨炼,等担子转移到孩...  相似文献   

11.
我们该如何面对挑战──《夏令营中的较量》给我们的启示湖南省临澧县工业职业中专刘显泽笔者在《读者》1993年第11期读到过这样一篇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文章简述了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于与30名中国孩子在内蒙古举行的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报》转载《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以后,在广大读者面前摆出了一个沉甸甸的问号,留下了一长串的思索。不少教育工作者认为,较量表面上是孩子的,实际上都是教育、教育者之间的较量。  相似文献   

13.
《考试》2008,(7)
1992年孙云晓的一篇《夏令营的较量》震惊了国人,"我们的孩子是日本孩子的对手吗?"一时成为教育界众说纷纭的话题。不少有识之士指出:过分的依赖心理使中国孩子逊于日本孩子,有人甚至以中华民族与大和民族、未来之中国和未来之日本比较,叫人汗颜。时至今日其景如何呢?  相似文献   

14.
2000年 8月 5日,即《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故事在中国发生整整 8周年的日子,我应邀来到日本本土,参加了中日两国青少年的一次登山探险活动。我们用 14个小时的艰苦跋涉与奋力攀援,去征服 2053米的原始野山———黑姬山。假若重提内蒙古草原上的较量,不过是一场轻松的游戏,而黑姬山探险却是重量级的生死较量。当然,这较量决不仅仅在山上。   登山之前,日本孩子准备充分,中国孩子缺东少西;日本孩子悄然入睡,中国孩子亢奋嬉闹。 黑姬山位于本洲中央的长野县境内,这一带高山连绵,冬季是滑雪滑冰的天堂。如今,日本 LABO(音:拉…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民族精神教育可行性的思考──再论中小学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四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马玉泉“夏令营中的较量”一篇文章牵动亿万人心。这较量说到底是未来民族精神较量的预演。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把每一个民族都置于民族素质和民族精神的国际大较量中,未来的较量更加严...  相似文献   

16.
去年11月25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报道了1992年8月,中日两国联合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草原的夏令营活动中,中国孩子病了,就回大本营睡觉,日本孩子病了却硬挺着走到底;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烧的孩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孩子拉上汽车。所以,日本人公开说,你们这一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此报道在全国激起了强烈的反响,读者纷纷投函本刊,积极参加这场大讨论,今择几篇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这不是输在"起跑线",这真是失去"地平线"。20年前,有一场著名的发生在草原上的有关孩子的"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参加草原探险夏令营,他们大多数在11至16岁之间。本是联手探险,实成无形比拼:中方孩子病了,重新躺回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日方孩子也照样生病,中国领队劝他坐车,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逃兵是耻  相似文献   

18.
谈德育观的拓展陈凌侠,陈志侠去年《中国教育报》转登的《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述及了77名日本孩子和中国孩子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草原度过的夏令营活动,切切实实地提出了教育界面临的两大课题:一是孩子们如何度过自己的童年:二是家长、教师、社会怎样关心爱护和培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报曾头版发表了孙云晓写的《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报道了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草原举行的夏令营活动中,中国孩子病了就回大本营去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却硬挺着走到底;日本家长是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孩子,中国家长来了,却在艰难路段把孩子拉上汽车;中国少年和日本少年在困难面前的不同表现,以及两国家长帮助、爱护孩子的不同做法,令人深思。就此,日本人公开说,你们这一代孩了不是我们的对手!警言值得我们猛醒! 近日,山东济南市爆出一则新闻:一位15岁的初三女学生,因期末考试第一天的成绩“自我感  相似文献   

20.
《华章》2007,(Z2)
15年前,一篇关于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的纪实报道——《夏令营中的较量》轰动全国,引起了人们对中国青少年体质和意志的担忧,15年后,这一问题反而加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