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如果说问题是一把锁,那么解题就是一把钥匙.我们不希望一把钥匙就开一把锁,而是希望有一把万能钥匙开某一类型的锁.如何打造一把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笔者认为,关键是解题方法的选择要靠近“数学本质”,只有突出本质的解法,才能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本源所在.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让解题靠近“数学本质”.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看到下面4把“锁”了吧,。那你们能找到能开这4把“锁’, 的“万能钥匙”吗,知道“万能钥匙”上的数是多少吗? 下面我来讲讲我是怎么知道“万能钥匙”上的数的。通过观察、分析,我知道能开4把“锁”的“万能钥匙”应具备四个条件。我先从“是一个奇数”、“是5的倍数”、“是一个两位数”三个条件入手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指猴的“万能钥匙”指猴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森林里,它有一根非常奇特的手指。千万不要小看这根手指,它是把“万能钥匙”,能找到隐藏在树干里的虫子。指猴捕  相似文献   

4.
我们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感想: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都懂,但一轮到自己做就不会做,不知道如何下手.下面我将和同学们共同寻找一把”万能钥匙”.从下面2道例题及解题思路中,同学们可能会知道”万能钥匙”在哪里,知道”万能钥匙”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学生释义:一把由别人(家长、老师等)牢牢掌控的钥匙。理由:以我为例。天刚蒙蒙亮,妈妈就把我的床拍得山响,“起来,起来,读英语,一日之计在于晨!”在妈妈的掌控下,我开始含糊不清地打开“洋鬼子语言之门”。吃过早饭,到了学校,五大三粗的历史老师用我开启“历史之门”,伶牙俐齿的数学老师逼我通向“逻辑思维之门”,青年夫子语文老师要我进入“文学伊甸园之门”。这不,我就成了一把无所不通的万能钥匙。当然,你也许有权利拒绝去开门,但是一切后果自负!  相似文献   

6.
周艳如 《初中生》2007,(7):108-109
“万能钥匙”——手指。指猴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森林里,它有一根非常奇特的手指。这根手指是把“万能钥匙”,捕食时,指猴用手指敲击树干,能准确地探测出树干中问是否是空的,是否有虫子在其中移动。每次敲打之后,指猴还要用指甲轻轻地滑过树干的表面。  相似文献   

7.
数学情境图,承载的功能可谓数不胜数,它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生动的教学方式以及发散的数学思维等,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把不可或缺的万能钥匙。教师要深入研究"情境图",在准确理解"情境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运用与开发"情境图"的教学功能,优化教学资源,达到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8.
吴秋明 《教师》2011,(9):40-40
在如今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多媒体当作万能钥匙,不分环节、不顾效果、一味求多,盲目使用,从而冲淡了数学课本应具有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9.
同桌词典     
一天 ,我翻开同桌钟雪胜的自撰词典 ,读后开怀大笑 ,现摘录几个词条如下 :【学生】释义 :一把由别人 (家长、老师等 )牢牢掌控的钥匙。理由 :以我为例来说吧。天刚蒙蒙亮 ,妈妈就把我的床拍得山响 ,“起来 ,起来 ,读英语 ,一日之计在于晨 !”在妈妈的掌控下 ,我开始含糊不清地打开“洋鬼子语言之门”。吃过早饭 ,到得学校 ,五大三粗的历史老师用我开启“历史之门” ,伶牙俐齿的数学老师逼我通向“逻辑思维之门” ,青年夫子语文老师要我进入“文学伊甸园之门”。这不 ,我就成了一把无所不通的万能钥匙。当然 ,你也许有权利拒绝去开门 ,但是一…  相似文献   

10.
一天,我翻开了同桌钟雪胜的自撰词典,读后开怀大笑,现摘录几个词条如下:[释义] 一把由别人(家长、老师等)牢牢掌控的钥匙。[理由] 以我为例来说吧。天刚蒙蒙亮,妈妈就把我的床拍得山响,“起来,读英语,一日之计在于晨!”在妈妈的掌控下,我开始含糊不清地打开“洋人语言之门”。吃过早饭,到了学校,五大三粗的历史老师用我开启“历史之门”,伶牙俐齿的数学老师逼我通向“逻辑思维之门”,青年夫子语文老师要我进入“文学伊甸园之门”。这不,我就成了一把无所不通的万能钥匙。当然,你也许有权利拒绝去开门,但是——后果自负…  相似文献   

11.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再创造的能力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例如,在学习完一节数学知识后,让学生由此联想本节和以往学的数学有异曲同工之处,并练习把它们综合编题。  相似文献   

12.
西南联大数学名师的"治学经验之谈"及启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西南联大是一所名师云集的高等学府,为我国培育出了许多英才,被海内外人士喻为“藏龙卧虎”之地.西南联大数学系的“数学三杰”——华罗庚、许宝禄、陈省身3位教授,以及后起之秀钟开莱先生均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华罗庚先生讲课的主要特点是,他总是尽力把题材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强调搞学问必须有“看家工夫”;强调“读书要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陈省身先生强调“数学为的是简单性”.许宝禄和钟开莱先生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要“直观地理解数学”,主张要把数学定理及其证明的“原始思想”告知学生.所获得的教益:认识到追求简单规律的重要性,并以此作为研究数学的目标和兴趣出发点;学会使用直观、联想去理解数学并籍此去发现问题,提出可以研究的题材;学会了重视“特例分析”、数学概括和抽象方法;向华罗庚、许宝禄先生学到了“不怕计算”和“乐于计算”的习惯并乐于从计算中发现规律和提炼一般性公式.  相似文献   

13.
丁静 《考试周刊》2011,(60):85-86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许多学校、教师都在研究教学与生活的沟通,都意识到了要在生活中进行教育。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明确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主张“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学校“应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种雏形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如下摸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4.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然而,数学教材中的“定义———引理———证明———推论”的逻辑叙述方式,掩盖了数学创  相似文献   

15.
要想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通过解题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变更问题的形式,使生疏的困难问题变为学生自己的问题。要“有目的地向自己提出问题”,使解答的问题“变作你的问题。”波利亚说:“对你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是对弈中要紧的先着,那是具有决定性的一着。”怎样才能把握这决定性的一着呢?请在解题的实践中去体会吧。一、困难的症结在哪里? 遇到生疏的难题,首先要向自己提出难在哪里的问题。认真研究问题,找到困难的症结,解决这个生疏的难题就有了眉目。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再创造”是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H·Freudenthal,荷兰)倡导的教学原则,强调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的“再创造”。这一观点,体现了现代数学教育理论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进入21世纪数学教育改革的行动口号,“为创造而教”,已成为现代数学教育的主旋律。弗赖登塔尔认为学生获得知识只有通过“再创造”的方式才能达到好的效果,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创造合适的条件,并作必要的启示、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各种定律、规则、现…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就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情趣。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古希腊鲁塔克也有关于这方面的精辟论述:“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创设一种融洽、和谐的教学情境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去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从情境导入入手,去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理科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以文入理”,常能让课堂趣味盎然,成效凸显。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勾股定理时,首先这样激趣:“同学们,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传为美谈,但现在有一个难题摆在罗密欧的面前,你们能帮他解决吗?问题是这样的:罗密欧有一把长30英尺的梯子,要爬上高18英尺的朱丽叶的房间里去约会,这个梯子应如何摆放他才能如愿?”由这个故事导入数学内容的讲授,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非常浓厚。  相似文献   

19.
“99%的人不会专门从事数学工作,但是100%的人必须学数学,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这是《现代小学数学》教材和《新数学读本》教材的主编、研究了一辈子小学数学教育的张天孝的观点。张天孝在反复实验观察学生解答难题的过程后发现,小学数学思维需要进行系统训练,很多难题单独看确实有一定难度,但结合之前学过的基础知识,就能迎刃而解,“普通的数学难题是不会脱离基础知识的”。但奥数、华罗庚数学作为竞赛数学.其思维方式和普通数学有很大差别。“很多题目都是孤立的难题,没法举一反三,做这样的题目一定要大量接触各种题型,参加各种培训班,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李春慧 《考试周刊》2012,(81):74-74
数学教育的“再创造”教学方法,是荷兰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提出来的。他批评传统的教法“将数学作为一个现成的产品来教”、“只是一种模仿的数学”。我国传统的教法也是一题为一例,通过例题示范让学生模仿。这种“模仿数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能“模仿”而不利于“创造”,费赖登塔尔说:“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他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