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我们镇举行了“三为主、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立标示范课活动,我镇的科学教研员于老师亲自走上讲台,为全镇科学老师上了一节示范课。于老师已经接近50岁,在教研员的岗位上也工作十多年了,他虽然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但多年没有亲自上课,作为一名这么大年龄的老教.研员,能够重拾教鞭,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相似文献   

2.
方铁桥 《阅读与鉴赏》2009,(7):51-51,30
于永正老师说:“科学求真。艺术求新。人文求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要努力使每一节语文课艺术化。”他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首先不是处理教材的艺术。而是善待学生的艺术。”细节教学能体现于老师育人的艺术.突现了课堂教学的亮点。闪耀着人性之光。  相似文献   

3.
张宏政老师按复习课的“五性”(重复性、概括性、系统性、综合性、反思性)特点,学习借鉴符永平老师的发现式复习课设计模式,展示了一节复习课教学,初看本课例,感觉不错,内容设计完整,学生活动充分,似乎就是一节“完美”的展示课.但深入研究后,发现了一些问题.因为张宏政老师是借鉴符永平老师的复习课模式上的这节课,所以有必要对两人...  相似文献   

4.
在江苏省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会上,特级教师于永正上了《白杨》一课。于老师上这节课摈弃了烦琐分析的套路,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教学方法上有了较大突破。 于老师是怎样上这节课的呢?  相似文献   

5.
问题     
邮箱为hyxxtry@163.com的老师说:在一节“解决小数除法应用题”的公开课上.执教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张老师带100元去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每本词典要18元.他可以带回几本词典?在反馈时.老师展示了三种做法:  相似文献   

6.
2014年8月8日和8月9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广深佛三地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讨会,观摩了四节高三历史小组合作学习展示课。这四节课中有2节课的授课教师来自深圳吴磊名教师工作室.另外2节分别由番禺象贤中学的黄华林老师和顺德容山中学的陈维坚老师授课,  相似文献   

7.
听了成都一位李老师(因不知其名.这里称李老师)的一节研究课《夏感》,感触颇深。这节研究课,李老师首先围绕“一疑”、“二好”、“三关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接着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脉络——“建森林”.然后找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并探究其好在何处——“栽树木”.最后总结全文。  相似文献   

8.
2009年江苏省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于2009年11月在南通市天星湖中学举行.其中高一数学参赛课题是《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一课时(苏教版《数学4》第1章1.2.3节,诱导公式一至四组),我校吴淑群老师参加了比赛,并获得一等奖.现根据吴老师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就课堂教学中积极践行新课程理念谈几点体会,以期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9.
近来欣赏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几节阅读教学课。于老师在教学中语言诙谐幽默.机智迭出,教学形式生动多样.他高超的教学艺术真是令人折服。特别是在指导阅读教学中,他那将错就错、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更是值得品味。下面撷取他的几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0.
本节课参加了陕西省第三届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大赛,在这次大赛中,参赛者需要经过课堂授课、说课两轮比赛.本节课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认为这节课体现了课标新理念,能结合新课程和学生学情,很好地完成了这节探究课.这节课堂实录,是由梁放老师根据参赛录像整理出来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王孝忠 《江苏教育》2005,(5B):38-38
最近,我听了本校杨老师上的一节公开课“分数的基本性质”,在练习巩固阶段.杨老师设计了一组题:  相似文献   

12.
寻宝行动     
吴悠  谢珍娟 《辅导员》2011,(23):36-36
今天.我上了一节精彩绝伦的写作课,到现在.我心里还甜滋滋的呢! 俞老师一到班上,就笑容满面地告诉大家:这节课要开展一次有趣的寻宝行动,班上像炸开了锅.同学们议论纷纷。俞老师慢条斯理地说:“大家稍安勿躁,我要提寻宝的要求了。”全班立刻鸦雀无声。  相似文献   

13.
从1993年开始我已进行了初中代数《自学指导教学法》的第二轮数改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数学方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实现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主的主体地位。《自学指导教学法》分六个环节进行。一、概述概述是老师对本节课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所做的一段承上启下的导言。导前虽没有固定模式,但老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一环节却有充分体现。有句话叫做:“善始者事过半”。老师要通过导言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要学的知识处于一种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14.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张老师像往常一样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教室.张老师说:“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有关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这时,外面有人来找张老师,说有个紧急会议需要他马上去参加,张老师只好对大家说:“很抱歉,同学们这节课自习吧.”说完,便急匆匆地离开了教室.怎么办?就在大家不知道这节课该做什么的时候,在班里有很高威信的数学课代表许刚走上讲台,  相似文献   

15.
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难.要做一个教学成绩突出的语文老师更难。抱着学习和体验的愿望,本学期先后分别听了六节语文课。下面先就具有典型性的3节课的情况按年级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这是于老师21年前上的一节一年级口语交际课。1985年,于老师在中央教科所潘自由老师和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张庆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的作文实验。21年后的今天,其中“口语交际”部分已写入《语文课程标准》。于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节课上,老师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跃跃欲言,不吐不快,儿童的表达欲望被激发起来,于是,课堂上,他们情之所生,妙语连珠。  相似文献   

17.
拜读沈老师的课例,一节生动活泼的教学课浮现在眼前,从中可见,沈老师具有较强的分析、组织教材,驾御课堂教学的能力.掩卷而思,笔者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有三,需商讨之处有二.1.成功之处1.1 重视知识联系,突出知识结构本节内容是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扩展,高中三角函数的起始课与基础,初高中有关函数、三角、几何等知识的交汇点.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沈老师抓住这一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即新知的生长点),有机地把锐角三角函数和初高中函数概念结合起来展开教学,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完善…  相似文献   

18.
开学初,于永正老师将来本地讲学,地点就设在我校,领导安排我班的学生配合于老师上一节作文课。上课了,我和所有的老师、学生一起走进了于老师用微笑和诙谐营造成的情趣盎然的课堂气氛中。在整个教学中,会场里掌声、笑声不绝于耳。两节课下来,我沉浸其中,听课笔记上竟未着一字,但于老师那融融的爱心、博大的胸怀、幽默的谈吐、儒雅的风度、精湛的教学艺术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难以磨灭。于老师以“趣”字贯穿教学始终。这是一节描写人物的作文课,于老师构思非常巧妙,他不是直接地出示挂图,或者让学生观察某一具体人物,而是首…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我去听了一节语文公开课,所授课文是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中余秋雨写的文化散文《道士塔》。这节课是用多媒体教学的.执教的青年教师制作的画面丰富,色彩绚烂、内容丰富的课件引得下面听课的老师们渍啧称赞。毋庸置疑,这节课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执教的老师一定在课下做了大量的搜集资料的工作。课上放映的有关敦煌、沙漠、驼队.奠高窟和其中珍宝的图片的确漂亮,  相似文献   

20.
一天上午,我想随堂听小吴老师的语文课。第一节课时,我打电话到三年级语文组,经询问得知小吴老师当天上午第二节课执教《拉萨的天空》一课。这是一篇新课文,我并不熟悉。在处理好事务后,我于第一节下课前十分钟赶到三年级办公室.借小吴老师的语文书把课文看了两遍。三年级其他班级的老师听说我要听小吴老师的课,也随同我一起前往听课。小吴老师课前准备很充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步骤环环相扣,教学流程自然流畅,但是我始终觉得学生学习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上似乎教师牵引得太多,并没有真正地把读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一边听一边思考:假如这篇文章让我来上,我该怎么上呢?下课后,老师们纷纷回到办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