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杜军 《西藏科技》1997,(3):33-37
根据西藏地区粮食产量资料及影响因子的影响变化特征,分析了近35年来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与各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西藏地区粮食作物的总产和单产呈逐步上升趋势,总产的年际变化中,粮食的单产作用与面积作用相当,其中青稞的单产作用也与面积作用相当,小麦的单产对其总产平均年际波动的影响较大。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呈逐步加速增长的变化趋势,社会因素的影响呈双峰型波动趋势,气象条件的影响年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影响浙江粮食生产的气象灾害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子康 《科技通报》1992,8(6):340-341
利用浙江省1949~1990年的粮食产量和相应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影响该省粮食生产的气象灾害的特征.结果表明:气象灾年持续期的年际变化具有准周期性;气象重灾年在时间分布上具有连续性;粮食歉收年的气象灾害有“显灾”和“隐灾”之分,且不同时段各有主次.歉收或严重歉收年的气象灾害是多粮季和多种类的.  相似文献   

3.
刘忠  黄峰  李保国 《资源科学》2015,37(6):1279-1286
粮食单产的增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总产上升的主要原因。进行粮食单产波动分解,并分析其多尺度波动特征及主导因素,从而揭示粮食单产变化的规律,对于今后中国制定相关政策,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粮食生产的技术-经济复合系统分析,利用1978-2011年粮食生产统计数据,通过多年滑动平均和曲线拟合两级趋势剔除,进行了单产波动分解,并分析了粮食单产的多尺度波动特征及主导因素。结果表明:①应用两级趋势去除的方法可以将粮食单产分解为长期趋势、中期波动和短期波动3个项,其中短期波动主要受年际气候变化影响,中期波动曲线主要反映了研究期社会经济和粮食政策的变化及其对单产的影响,而长期趋势则主要反映了技术进步和农作制度对于粮食单产的作用;②长期来看,研究期粮食单产以上升趋势为主,总体波动不大,但个别时段波动较大;③中期波动显著大于短期波动,同时,短期波动率在逐渐收窄,而中期波动率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化,显示粮食单产波动的主导因素为社会经济条件和宏观政策。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农业政策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研究中,粮食产量的预测是关键之一。在时间尺度为10—15年的预测方法中,Logistic函数法应用颇广。产量年际波动对预测值的影响考虑尚嫌不足,可以说是此法的一个不足之处。反过来这又会影响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深入研究。 本文利用1949—1987年浙江省粮食单产资料,运用离差百分率法,分析了全年粮食单产的年际波动特征,并在波谱周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粮播面积的预测,对单年(1990、1995、2000年)和时段的全省粮食产量作了预测。最后结合人口预测,对浙江省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作了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来安塞县粮食生产的特点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卫  陈百明  杨红 《资源科学》2004,26(6):158-16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塞县粮食生产呈现出如下特点:基础地位未变,但比较效益低下的弱质性更加明显;总播种面积比较稳定,但种植结构年际波动大;单产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且年际变化大;总产受单产水平影响大;粮食人均占有量主要受总产影响,粮食安全仍不容忽视.文章在分析物质能量投入水平、自然灾害侵袭、人口与耕地反向变化、政策调整以及科学技术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后,认为安塞县及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粮食生产过程中,应改变传统观念而提倡"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抓粮食",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以发挥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提高科学技术贡献率以集约高效利用资源和规避自然灾害风险,以及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同时限制非农用地扩张以缓解人地矛盾.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耕地利用因素分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涛  陶凯俐 《资源科学》2013,35(4):758-763
基于粮食产量计量模型,运用LMDI方法,分析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78年-2009年,粮食单产、耕地数量、种植结构、复种指数等4因素的变化对粮食产出的累积效果依次减小;其间江苏省粮食生产经历了快速增长、稳中有升和调整回复3个阶段,粮食单产促总产的效应分阶段逐步减弱,耕地减少和种植结构调整对粮食的减产效应逐步增强,复种指数变化的效应经历了正负反复的过程.现阶段单产和复种指数的变化对粮食的增产贡献南低北高,而耕地减少和结构调整对粮食的减产效应则南高北低,由此导致江苏省粮食生产南退北进的空间分化格局.由于构成粮食产量的4个因素可以代表耕地利用的不同方向,本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粮食生产与耕地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期耕地资源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变化态势   总被引:78,自引:10,他引:68  
该文在分析1996年---2003年我国耕地资源变化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包括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的年际变化率以及四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认为,我国耕地的流失呈加剧趋势;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呈下降趋势,且幅度较大;粮食单产变化不大。耕地面积年变化率和粮食播种面积年变化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耕地面积年变化率和粮食总产量年变化率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强;粮食播种面积变化率和粮食产量变化率之间相关性较强,两者的变化基本同步;粮食总产量变化率和粮食单产变化率之间相关性很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后分析了2003年粮食总产量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下降的原因,认为造成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播种面积的减少,单位面积的生产能力基本未下降,而且粮食品种结构与粮食品质均有了明显改善;生态退耕尽管减少了粮食播种面积,但有助于提高耕地的总体质量,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和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中国不同尺度的粮食减产类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粮食产量自1998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连续下降,2003年粮食产量降至1998年后最低点。本文选取1998和2003年为典型年份,从国家、省级、县域3种尺度对中国粮食减产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粮食生产变化模型,分别计算了播种面积和单产变化导致的粮食产量变化量,分析了二者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中国不同尺度粮食减产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①在国家尺度,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都在降低,粮食减产量的79.3%是粮食播面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②在省级尺度,我国有28个省级单位粮食产量在减少,总体上减产省级单位粮食播面和单产都在减少,减产量的80.7%是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省级单位减产的主要原因; ③我国粮食主产区的13个省级单位都在减产,减产量占减产省级单位总减产量的68.89%,总体上粮食主产区粮食播面和单产都在减少,减产量的68.8%是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粮食主产区减产的主要原因; ④我国县域单元中粮食减产县(市)数量占县(市)单元总量的79.44%,总体上减产县(市)播种面积和单产都在降低,减产量的75.9%是播种面积减少导致的,播面减少是县(市)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40年中国东部地区夏秋粮作物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温度和降水特征发生相应变化。东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分析热水条件带来的粮食生产的潜在变化,对于未来粮食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东部地区129个气象站1955年-1990年逐年气象资料,计算了夏秋粮作用逐年和多年平均气候生产潜力,并分析它们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均气候条件下的气候生产潜力不足以反映我国气候资源的特征。受季风气候影响,气候资源的年际变率大,优势年景夏秋粮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相差可达2.8倍-7.4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对我国东部地区夏粮作物影响不大,没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年际间的波动,但对秋粮作物有明显影响:一是空间变化的差异,长江中下游地区秋粮作物潜力增加,而其他地区减少,但有些年份整个东部地区秋粮作物潜力都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0.
影响浙江粮食产量年际变化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子康  刘为纶 《科技通报》1997,13(4):220-223
浙江省粮食产量年际变化较大,给全省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影响浙江省粮食产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因子有哪些?它们的贡献又各为多大?本文利用1949~1994年浙江省粮食产量资料,运用因子分解法,试图对此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生产的空间差异与安全战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粮食产销格局由"南粮北运"演变为"北粮南运".在此背景下,本文从粮食单产、人均粮食产量和粮食贡献度角度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空间差异.尽管我国粮食安全的总体特征呈现出供需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态势,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在单产跃进的基础上实现总产提升,在产销区的衔接与平衡、"断线"品种的协调与调配的基础上,完善粮食储备,构建预警体系是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2.
基于面板数据的有效灌溉对中国粮食单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冯颖  姚顺波  郭亚军 《资源科学》2012,34(9):1734-1740
有效灌溉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本文通过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了我国1998年-2009年间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有效灌溉与粮食单产的面板数据模型,采用STATAll.0软件进行的随机效应GLS估计结果表明,表明有效灌溉率、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以及单位面积农业财政支出对粮食单产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受灾率对粮食单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单位农业机械动力与单位劳动力对粮食单产没有显著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化肥的投入量临近边际效益递减的边缘,今后更应关注提高化肥利用效率。粮食生产能力大小取决于灌溉水平,发展有效灌溉面积需要充足的水资源作为保障,而我国面临着农业水资源短缺与浪费的双重问题,农业用水形势十分严峻,提高有效灌溉率必须走节水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耕地压力指数时空规律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朱红波  张安录 《资源科学》2007,29(2):104-108
耕地压力指数是指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之比。文章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压力指数的测算,发现耕地压力指数在1981年~1996年间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期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速度;1996年后耕地压力指数整体处于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期间实际人均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所致。通过对2004年各省份压力指数的测算,发现有21个省份的耕地压力指数大于1,其中上海的耕地压力指数达到了2.84;即便是在无明显压力的5个省份中,其压力指数也均在0.78以上,区域耕地压力非常明显。导致各省份耕地压力指数过大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由于耕地大量被占用,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偏小而导致的压力指数过大;二是因单产水平过低而导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偏大,从而使压力指数偏大;三是粮食主产区由于要承担国家商品粮任务,使区域粮食自给率过高,导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过大,从而使耕地压力指数偏大。通过控制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可以有效缓解耕地压力状况。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产高效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人口增加、粮食单产徘徊以及集约化农业环境代价日益加剧的严峻局面, 将高产和高效结合, 持续提高作物单产, 同时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 即实现大面积高产高效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唯一选择。文章介绍了国际高产高效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实例, 分析了我国粮食作物高产高效的潜力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阐述了我国发展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的"两步走战略"的内涵、途径及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稻田生态系统的优化调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掌握稻田生态系统的特征,改进系统结构,增强系统功能,增加水稻产量,1985年以来,以辽粳5号、沈农91为试材,采用规范化设计,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播种量和移栽秘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名表明,处理条件不同,稻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同。群体中的个体数和叶面积指数存在适宜范围。群体中的光强度、湿度和温度都受叶面积指数制约。后期冠层结构理想、群体生长率高的群体容易成为群体。高效稻田生态系统的建立和调节措施是选用高产品种、旱育稀播、合理稀植、平衡措施、节水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和生育调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贵州省大娄山南坡不同海拔高度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瓦赫宁根方法估算了大娄山南坡充分灌溉条件下玉米的最大单产量。结合玉米试验观测资料分析指出.提高山区坡地水分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使各高度层玉米产量明显增加,坡地中部为玉米产量最高层.同时对玉米增产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虚拟水概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杨阿强  刘闯  赵晋陵  于伯华 《资源科学》2008,30(7):999-1003
自1993年Tony Allan教授正式提出虚拟水的概念以来,虚拟水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认为虚拟水在保障粮食安全,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从1999年至今逐年增加,农产品的区域间流动实际上也包含了蕴藏在其中的虚拟水的转移。在计算2005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中虚拟水含量的过程中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彭曼公式,根据WTO发布的《农业协议》附件一中界定的农产品范围确定贸易中农产品类型,农产品贸易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统计署UNCOMTRADE数据库,气象数据参考粮农组织提供的ClimWat气象数据库资料。计算结果表明2005年中国在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中出口虚拟水36×108m3,进口43.3×108m3,净进口7.3×108m3。  相似文献   

18.
半干旱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功能和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雪林  甄霖  魏云洁  陈操操  李芬  杨莉 《资源科学》2009,31(11):1927-1933
粮食生产功能是耕地最基本的功能,在半干旱区有着特殊的重要性.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功能,而粮食生产又将对粮食的消费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对西北半干旱区--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多个时期耕地变化、粮食生产和消费变化的分析发现:在土地利用政策的驱动下,研究区耕地面积在不同时期发生了较大变动,保护生态和发展农业经济之间的矛盾在耕地上得到了集中体现;粮食产量大幅增长,主要贡献来自于粮食单产的提高,2005年时期的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到了1980年时期的3倍;在粮食产量增长的同时,粮食的种植结构中谷物种植比例降低,薯类比例增大,谷物品种减少;粮食供给逐渐变得充裕的同时,粮食消费结构由直接消费向间接消费转变.对固原市未来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预测显示,粮食增产速度高于消费增长速度,粮食供给能够充分满足当地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9.
粮食生产功能是耕地最基本的功能,在半干旱区有着特殊的重要性.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功能,而粮食生产又将对粮食的消费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对西北半干旱区--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多个时期耕地变化、粮食生产和消费变化的分析发现:在土地利用政策的驱动下,研究区耕地面积在不同时期发生了较大变动,保护生态和发展农业经济之间的矛盾在耕地上得到了集中体现;粮食产量大幅增长,主要贡献来自于粮食单产的提高,2005年时期的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到了1980年时期的3倍;在粮食产量增长的同时,粮食的种植结构中谷物种植比例降低,薯类比例增大,谷物品种减少;粮食供给逐渐变得充裕的同时,粮食消费结构由直接消费向间接消费转变.对固原市未来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预测显示,粮食增产速度高于消费增长速度,粮食供给能够充分满足当地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