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入重"人文"虚"语言"、重"拓展"舍"文本"、重"手段"轻"效率"等误区.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回归本色,即关注语言的发展,浸润在语言的芳泽里.因此,有效整合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让学生在有效的朗读中形成语感,在比较中品味内容与形式,在讨论中明析语像与情意;在仿写、批注中迁移语言,在想象补白中生成语言,在总结、改编中创造语言,在转述、辩论中内化语言,在交流评议中发展语言.并希望阅读教学的语言与精神能同构共生,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
通过反思传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重传授,轻培养"、"重结果,轻过程"、"重‘灌输’,轻探究",提出了数学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及意义,并通过四个实践教学案例,即"在教学目标中体现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呈现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展现过程与方法,在作业布置中凸显过程与方法"来具体阐述可供借鉴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在"品词、品句、品读"中品尝美味,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彰显意味,在"温馨、生动、激励"中享受甜味,这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三味"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有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维目标的要求,必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语文味"值得咀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政府层面、学术领域等不同角度出发,描述和分析了出现在我国的开放大学建设热现象.在深入剖析开放大学建设中出现的"架子"与"帽子"、"出路"与"活路"、"换牌"与"铸牌"等焦点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在开放和包容中凝聚共识、破解焦点问题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中,"议"与"题"必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提炼议题、引领热议,让"议"与"题"相互结合,从而让"议"彰显"题"的魅力、意义和价值,让"题"引领、诱导、驱动学生的"议".通过"议""题"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力,发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在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民族的分化与融合总是伴随着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哈尼族的形成就是民族分化与融合的结果。哈尼族先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从氐羌系统民族中逐渐分化为"氐"、"昆明"、"叟"、"和蛮"、"和泥",并在内部分化成"和泥"、"哈尼"、"豪尼"、"雅尼"等不同群体;同时,也有其他民族群体不断融合到哈尼族先民的群体中,最终分化与融合而成如今的"哈尼族"。如今的"哈尼族"依然发生着分化与融合,不仅分化成不同的支系,在支系内部进一步分化成更小的支系、胞族、家族等,同时也有其他民族融合到"哈尼族"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案例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处理好"纵与横"、"史与论"、"正与反"、"中与外"、"前与后"、"史与人"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索了在"班改"中,将班级学科教学、班级日常管理、班级家校沟通等与平板电脑的应用相结合,即利用平板电脑的交互功能进行"班改",解决或带动解决"班改"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问题,推动学校"班改"与"课改"一体化,从"在‘班改’中利用平板电脑与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实现班级学科教学的创新、在‘班改’中利用平板电脑与管理平台的交互功能实现班级管理的创新、在‘班改’中利用平板电脑与互联网的交互功能实现家校沟通的创新"三方面介绍了实践研究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实现课程与教学发展中教师的"融通"理性,关键在掌握"融通"之道与"融通"之术。"融通"之道,即教师在课程与教学发展中思维方式的"历时兼共时建构"。"融通"之术,即教师对课程开发模式的坚守与超越、教师对课程实施的忠实与创生、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遵法与无定法等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0.
姚桂玲 《考试周刊》2013,(67):135-136
本文在分析《数控编程与加工》的课程地位与特点和我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思路,并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对"做中学"、"学中做"进行了探讨与反思。  相似文献   

11.
正"娇"与"教"在汉语言当中虽然同音却不是同义。而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娇"与"教"更有本质的"区别"。"娇"在家庭教育中是指父母对孩子过度地爱护、娇惯。这些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缺少自信、勇气,更是缺少担当的能力。而"教"在家庭教育中却是父母对孩子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教育。重在让孩子  相似文献   

12.
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根本区别在于"资源共享"。因此,精品课程在转型、升级成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中对资源进行升级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中山大学"细胞生物学"精品课程在资源升级中对隐性资源的开发,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理念、培养科学能力的"思考与自测"、提升人文素质的"观察与反思"以及"阅读与演讲"等模块的设计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明潮州戏文《金花女》与潮汕方言中"乞"的用法进行考察,发现戏文中"乞"字可作实义动词、使役介词、与格介词与介引被动句施事的介词,而在潮汕方言中可作给予义动词、使役介词、与格介词与介引被动句施事的介词.对"乞"字的语法化路径与在闽南方言区的发展进行梳理,发现现代潮汕方言中"乞"字用法至少可追溯到明代之前,且在明代潮汕方...  相似文献   

14.
吴海燕  李俏 《现代语文》2015,(4):135-139
本文分析了"and、with"与"和、跟、同、与"分别作为连词、介词时的英汉对译情况及留学生学习偏误。只有在"and"表并列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与"和、跟、同、与"进行一一对译,"with"表示协同关系时常与介词"跟"对译。从内部对比分析了"和、跟、同、与"4个词分别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习惯上的异同,旨在为外国留学生学习"和、跟、同、与"以及汉语教材中英语翻译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文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为例,教师采用"创设情境——操作体验——观察思考——情感渗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在"做"中、在"练"中感悟数学.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为核心,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激发对数学的情感,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应用新知。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2019,(2):33-38
作为"互联网+"时代不可或缺的硬件设备,移动终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及适当性已成为信息化校园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研究主题。文章在明确移动终端进入课堂教学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移动终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功能与形式,提出移动终端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师生交互方式、内容呈现形式及阅读行为等方面的挑战,建议在移动终端进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中心与边缘、"有语"与"无语"、现实与虚拟、"读纸"与"读屏"等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18.
"学校德育生活化"的特征在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来"主要靠体验,"到生活中去"主要靠实践。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体验与实践"的方式一方面表现为与同学和老师的接触、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则是在活动实践以及大量地了解生活事件的过程中进行。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语义相近、相关的同音词语,在具体的使用中常常误用.根据编辑工作中常见的问题,遴选了"既"与"即"、"象"与"像"、"需"与"须"几组容易误用的同音词,根据有关工具书的解释,给以了剖析,希望有助于广大作者能对其正确地使用.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目标中,"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目标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在操作过程中实施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难题。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的实践模式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