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十年经济恢复,出现了高速发展,被称为“奇迹”,举世瞩目。日本国民总产值的增长率1955—1960年度是8.5%,1960—1965年度是9.8%,1965—1970年度是11.8%,都高于战前的增长速度,也高于欧美各工业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日本国民总产值在1967—1968年两年中,连续超过法国、英国和联邦德国,跃升到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促成日本工业高速增长的有利因素很多,有人曾指出:“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两句话:日本垄断资产阶级巧妙地有效地利用别人的资本、别人的  相似文献   

2.
一、建材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建筑材料工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基础产业之一,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长已是20年前的10倍。以水泥工业为例,80年代全国水泥产量年均增长102%,进入90年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75%,远远高于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当代中日关系史的分期问题和历史学上的分期问题一样,有着共同的特点。历史发展是连续不断的,历史发展又是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本文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日关系史的分期问题,将日本学者的各种看法做一简要概述。(一)日本外交史学界的巨著,多卷本《日本外交史》(鹿岛和平研究所编)1973年出版,第28卷中划分为:(1)1949——1952年中国敌视日本的时期;(2)、1952——1958年中国民间外交积累方式及其执行;(3)、1958——1960年日中文化交流断绝时期;(4)、1960年——1964年池田、佐藤内阁对中国的态度;(5)1965——1971年“文化大革命”和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能力主义教育的由来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分重视人的能力与才能的培养,日本的教育可以说是“能力主义的教育”。形成这一教育制度是有其深刻的经济与社会背景的。 1、池田内阁的“所得倍增”计划 1960年7月19日,岸倍介内阁下台,池田勇人组阁后,在其发表的新经济政策报告中指出:“预期日本经济的发展,在现有的基础上,从1961年起三年内国民经济平均长值为9%,国民人均收入可从1960年的12万日元增至1963年的15万日元,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十年后,国民收入将是现在的两倍以上。”这个报告被称为“所得倍增”计划。  相似文献   

5.
1959年3月9日,时任日本财务大臣的池田勇人在《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我的月薪两倍论”一文。池田在文中提出,只要中央政府政策得力,在日本国民共同努力下,今后5到10年,日本人月薪翻倍甚至增至三倍绝非梦想。翌年年底,已经成为日本首相的池田勇人内阁公布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到1970年度日本国民生产总值(GNP)翻倍的目标,从此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的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初,即使是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花在教育上的费用也只有国民总产值的2—3%,五十年代后半期,情况有了很大变化。美国在1950—1970年的二十年中,每年教育经费的增长要比国民总产值的增长快两倍。到1970年底,教育经费已达国民总产值的13%。其他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也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平均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1993年乡镇工业总产值已突破25000亿元。按此发展趋势,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已为期不远。然而,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在乡镇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尤为突出的是乡镇企业制度仍不规范,如不及时研究解决,乡镇工业亦难以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日本学前教育的经费1993年是9101.31亿日元,较1955年的81.65亿日元增长110倍多。1955~1993年,日本学前教育经费的具体数字分别是:1960年,120.17亿日元。较1955年增长47%;1965年,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贫本主义过渡并进入帝国主义的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发生了近代史上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在这次技术革命中,美英两国的工业都继续得到了发展。然而,两国的工业发展的速度快慢是不尽相同的。1874—1890年,美国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是5.2,英国1.7。1891 —1900年美国3.5,英国1.6。1901—1914年美国4.8,英国1.4。可见,美国工业增长速度最快,英国增长速度则比较缓慢。那么,它们的工业增长速度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大的呢?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四个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一、科技政策的重大转移众所周知,日本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战争废墟上发展起来的后起之秀。到七十年代,其国民总生产已占世界10%,成为工业发达国家的佼佼者。无论从生产能力还是科技水平,都已基本上接近美国,从而使自己进入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该时期日本经济发展和科技政策的特点是: 第一,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为稳定增长。日本尽管发展很快,但毕竟是一个资源贫乏、能源短缺的小国。它在十种主要资源上,绝大部分靠进口。而在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本经济,在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战争后的所谓“战争景气”下,加速其恢复和发展,1955年达到战前最高水平,开始进入所谓“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直到1973年。此时期日本经济的增长率居资本主义世界之前列,年平均在10%以上,其中1960年至1970年即“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期间尤为突出。是什么条件促成这一高速发展呢?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本文将结合“国民收入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育投资与经济的发展台湾省重视发展教育。1980—1985年度,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率平均为4.3%,最高年份达4.84%;占财政支出的比率平均为15.84%,1984—1985年度高达16.57%。1981—1985年度政府的教育投资平均每年增长16.78%,远远超过“国民生产总值(GNP)”13.25%的年均增长速度。从人均教育经费来看,1980—85年度平均每年增长12%,而同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是11.45%。因而,人均教育经费的增长快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日本从1953年起开始按年度实施政策性金融投资。从战后日本经济混乱、复兴到高速发展,政策性金融投资在保证政化济政策的运作、改善社会基础设施、提高国民福利待遇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值得我国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二次大战后日本农业50年王小雨译喻京校农业生产50年代初,日本的农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1/3强,农业产值占国内总产值的1/6,国民消费的大半是饮食。60年代日本的农业生产明显后退。1960—1961年日本经济出现最高增长率,在此期间,农业基本法正式出...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十年以来,我厂先后获得“国家二级企业”、“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一级计量单位”、“职工教育先进单位”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近年来,虽然遇到了能源紧张,原材料涨价,市场疲软等困难,但生产经营始终保持好势头。1989年工业总产值比1984年增长57.6%,实现利税比1984年增长78.5%。1990年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又分别比1989年增长4%和8%,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企业两个文  相似文献   

16.
1953年到1957年,中国人民执行了第一个五年計划,使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41%,农业总产值增长了25%,使现代工业在国民經济中的比重,从1952年的26.7%提高到1957年的40%。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計划大大超额完成的时候,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同时,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本建投和以铁路为中心的运输建設都取得很大的成就。我国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也随着生产的發展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以工业企业为例,1998年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基本上等同,而到2003年,中小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工业总体的64%,是大型企业的1.77倍。若比较1998年到2003年期间工业增加值复合增长率与GDP的复合增长率,发现尽管大型企业也是以高于GDP两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但中小企业增长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提出,“九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1%-13%,高于全国经济平均发展速度,到2000年海洋产业总产值达3000亿元.可见,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改变传统的海洋开发模式,提倡科技兴海,运用和发展高科技开发海洋,已是实现且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一)工业生产物质消耗高是我国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慢于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我国长期以来,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慢于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1952年——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8.1倍,国民收入仅增长4.2倍。1953年——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8.4%,而国民收入平均每年仅增长6.4%。其结果是:经济  相似文献   

20.
多层次全员培训的日本现代企业教育史全富日本在第二次大战中,综合国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战后1946年工业总产值仅占战前的26.4%,之后,平均每年递增10%,七十年代以后,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迅速崛起,一越成为世界上有名的经济大国、工业大国、金融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