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丽丽 《幼儿教育》2013,(Z1):40-41
阅读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早期阅读活动对幼儿人格、品行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上海普陀区宜川一村幼儿园尝试对阅读材料中的审美因素进行挖掘,从情感美、童趣美、文化美、语言美等方面入手组织开展"审美性"阅读活动,关注幼儿对美的感知、理解、想象和创造,从而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活动重认知、重结果的倾向,他们的探索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作者从以趣味性的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以生活性的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以创造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等三个方面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的小学阅读中主要问题就是审美性的匮乏,有必要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融入审美性教学,可以从教师、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升其阅读审美性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儿童为本的绘本阅读活动应凸显自主性、生成性、愉悦性等特点,确立以关注儿童内心感受和内在体验为核心的价值取向,选择以儿童的经验、兴趣和需要为依据的阅读内容,追寻儿童与绘本间的互动、对话、探究、游戏的活动过程,力求阅读环境有"温度"、活动架构有"维度"、教师引导有"校度"。  相似文献   

5.
具有民族性、兼容性等特点的华文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有着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教育部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选取了五篇华文文学作品,其主题均可概括为"思乡爱国"。因此,中学教师如何将这看似单一主题的华文文学课文教出其应有的审美价值便成了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从文本整合、对比异同、文本互参以及多元解读这四个方面开展华文文学"思想爱国"的主题教学,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还能够使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真正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相似文献   

6.
精准阅读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了阅读内容的指向性、阅读对象的具体性、阅读理解的确切性、阅读分析的细密性、阅读概括的简明性、阅读鉴赏的审美性、阅读评价的提要性、阅读探究的合理性、阅读发现的创意性等。"文本细读"与"精准阅读"的关系是:细读是过程,精准是目标;细读是基础,精准是提升;细读是能力,精准是智慧。  相似文献   

7.
金振华 《学子》2013,(4):59
文学阅读是语文课堂阅读的主动脉,决定整个课堂主题的循环走向。它既是一项实用性的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审美活动。实用性源于对它文字底蕴内所包含的可以指导人们的生活与人生况味的应用,而它的审美性主要是对文学本身,包括体裁、题材、嵌入文字的画面感和感情,以及音韵等的领悟与欣赏。简而言之,文学阅读的实用价值直指现实生活,而其审美价值直指人心。对于语文课堂阅读来说,追求这种文学阅读的实用性固然重要,但是其审美泉源在语文阅读  相似文献   

8.
研读法,即研创阅读法。它是指读者在判读的基础上,运用创造思维的方法,超越一般评判的层次来重新审视读物,在审美领悟中有所发现和创见的一种阅读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就能更好地理解读物的深层意蕴,使我们的阅读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为一种高层次的阅读活动,研创阅读法具有三大特性:领悟性、创造性、审美性。下面,我们就结合探讨这三大特性,来介绍研读法的具体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周翠 《教师》2023,(34):51-53
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发展语言能力,获取文化知识,提升审美情趣,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文章运用经验总结法,简要介绍了课内外阅读活动一体化的内涵,结合教学案例提出了教师可以采取以课外阅读为引,点燃课内阅读热情、以课外语篇为辅,深度解读课内语篇、以课内阅读为梯,提升课外阅读深度、统整课内外材料,系统总结学习成果等策略展开高中英语课内外阅读活动一体化设计工作,并注意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阅读压力、把握课内外阅读活动结合的时机,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收益。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3,(A0):23-24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老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老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利的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与鉴赏"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乃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因此,要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独立性,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积极促使学生阅读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教学艺术,是教师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采取遵循规律、富有个性的审美创造性实践活动。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种种"疾病",以至于让孩子们无法在适当的年龄接触到美的东西,体验到阅读的享受性和审美性,更不用说能够在阅读上显现出创造性的才能。因此,希望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艺术的探讨能够有助于治愈这些"疾病"。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A0):13-14
阅读活动之前,读者已经形成了一定"期待视野",构成了阅读接受活动的基础。"期待视野"制约着学生阅读审美关系的形成,直接影响阅读的开展与效果。文章从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出发,从复位原型、建构网状图式、立足语言、搭建阅读桥梁等方面入手,积累阅读库源,寻求在新的思维领域产生碰撞,促进阅读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教学因受高考标准化考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单向"传输→接收"状态。在教学中采用批注式阅读法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状态。批注式阅读法具有主体性、互动生成性、阅读与表达共生性等特征。运用批注式阅读法,要关注批注要求的梯度、巡视指导的深广度、交流的参与度,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文学经典阅读与大学生审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经典可以厚实人的文化积淀,为人打造精神的底子,给人提供审美经验,使人健康全面地发展.文学经典阅读是一个人构建精神家园、创造诗意世界的重要活动.欣赏文学经典,实际上是在与智慧之人对话,是在精神家园进行心灵的旅行,是在与"真、善、美"遇合.因此,文学经典阅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成为可能.文学阅读教学应为学生的阅读构筑审美空间、创设品味阅读的情境、搭建张扬个性的平台,并让文学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6.
阅读区的创设目的主要指向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观察中发现,阅读区活动存在"环境中的干扰因素过多、过于注重环境布置忽略图画书的选择、幼儿阅读过程中教师的陪伴和指导缺失"等问题。文章将重点聚焦幼儿的前阅读核心经验,寻求优化班级阅读区活动的有效策略,以期提升阅读区活动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文学语言是诗意的语言。这一特点要求教学运用与之相应的“诗意的方法”。也就是设计形象化的言语活动,引导学生打开联想和想象,灵活、开放地品读文学语言的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多角度的联想和想象,开阔阅读思路,深入文本空白,创造性地品读出文学语言复杂多样的内涵,走进文本的诗意世界,获得丰富的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在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意性表达能力、文学阅读方法和文学语感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言语思维也就必然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发展。我们经过实践,总结了演读法、具象法、多维法、相似法、通感法、代入法、翻译法等八种方法,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艺术性非常强的知识学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名家名篇都具有非常强的艺术性和审美性,让语文学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一、营造诗意的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环境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高中学生营造诗意的、富有艺术气息的审美情境和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诗意的学习环境中接受阅读文本  相似文献   

19.
语文阅读能力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评价"中要求达到的重要能力。辽宁省特级语文教师姜榕,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典范之一,论文主要从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能力、整体性能力、评判性能力等四个方面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解决学生"阅读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英 《中小学电教》2009,(11):64-64
<正>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已经扬弃了传统的"训诲—驯化""传授—训练"的教学方式,走向"对话式"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