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设计     
设计意图:根据儿歌的特点,活动的重难点定位在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能用不同的音调朗诵儿歌。仿编儿歌不是本活动的重点,但可以让幼儿替换部分内容,初步体验仿编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活动目的:学习自然地,大方地朗诵儿歌:进行安全教育;体验改编儿歌的乐趣。教材介绍:1.作品:附后。2.简析:这首儿歌简单易诵,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穿穿、走走的活动中学儿歌,可以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来参与语言学习,还可以使安全教育生动有趣。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愿望。1.让幼儿看看、说说自己脚上穿的是什么鞋。(皮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美术活动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尽可能多地选择幼儿喜爱的,乐于接受的,能引发幼儿情感体验的内容,从而让幼儿能在活动中感受自然、感受生活,给予幼儿体验美、感受美、表达美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体验式教学即主本全身心地投入到客体中,与客体相互整合与交融在一起,构成一种全新意义的活动.体验是幼儿活动的内在方式,幼儿只有通过亲身的实践,才能正直理解教育内容的内涵.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快乐.因此笔者们在幼儿园音乐唱歌中,尽量去挖掘幼儿生活中的细节,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体验场",让幼儿主动学习,在体验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5.
活动目标 1.通过尝味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五官变化并画出不同表情。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线、形、颜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蜜、白糖、柠檬、秀豆、黄连、苦瓜、辣椒末、芥末酱,小勺、盘、牙签、餐巾纸,镜子、水彩笔、油画棒、签字笔、水粉、白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同幼儿做游戏“尝味猜表情”。 告诉幼儿老师准备了甜、酸、苫、辣等味道的食物,让幼儿猜一猜都有什么食物。请几位小朋友到前面品尝,大家通过看他们的表情猜一猜,他们吃的是什么味道的食物。 幼儿猜出后,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从哪  相似文献   

6.
一、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我们教学应尽量让幼儿把学习英语活动作为一种游戏,让幼儿以动作、表情和语言等形式参与活动,使他们在动身体、动手、动口的活动中感受英语、运用英语,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所感受,有所体验,有所表达.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我参与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有七年之久.回顾这七年来的研究历程,最大的感受是要以诚心对待幼儿,关注他们的感受,提供机会让他们体验,鼓励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活动一目的: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蕴含的幽默感和趣味性。准备:1.创造条件让幼儿获得对苦药、醋、辣椒、糖的味道的生活体验。2.故事图片四张(如图一、二、三、四),小灰鼠布偶一只。  相似文献   

9.
岳蕾 《早期教育》2009,(4):43-43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受味道并进行通感联想,发展感知能力。 2.练习用“先……然后……接着……最后”句式进行连贯讲述。 3.能自己制作统计表,将酸甜苦辣标识、对应的食物及数量较清楚地表现在图表中。  相似文献   

10.
儿歌的吸引力是世界性的,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在幼儿园进行英语传统儿歌的教学,不仅能让幼儿通过倾听、吟唱的形式愉快地接受英语,而且能让幼儿在学语言的初期感受异国文化的熏陶,感受多元文化的美.  相似文献   

1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演唱歌曲,增加对中国传统儿歌的了解.   2.体验想象的乐趣,尝试创造性地表现大头在雨中的快乐心情.   3.感受歌曲的幽默和风趣,体验歌曲主人公的乐观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2.
在儿歌教学中,如何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儿歌内容,了解儿歌的结构和句式非常重要。在儿歌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是运用活动的多媒体课件,这个方法固然很好,但需要一定的课件制作专业知识,而且制作课件需要花大量的时问,所以不可能经常运用。在儿歌教学中,我不断地探索如何能更好地进行幼儿儿歌教学,以丰富幼儿知识、发展幼儿语言,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思维能力。在探索过程中,我发现:图片是一种辅助儿歌教学、发展幼儿语言的一个很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正家长希望孩子吃的都是健康的食物,远离不健康的食物,为此会采取各种办法:坚决不让孩子吃某些食物;把某些不健康的食物作为奖励,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让他吃一点;夸大某些食物的害处吓唬孩子……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和食物的关系变得扭曲而不健康,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从食物中获得营养,也需要从食物中体会酸甜苦辣咸等各种味道,享受美味带来的愉悦感受。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性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幼儿园是实施性教育的重要阵地,以符合幼儿审美的动漫、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儿歌和生动有趣的故事微课为载体来开展幼儿性教育主题活动,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性知识,并给幼儿提供一种视觉去体验性别角色,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学会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5.
王卉 《考试周刊》2013,(13):185-186
幼儿园的陶艺教育是要让幼儿在做陶的过程中感受、体验,让他们表现自我、发展个性、体验成功。本文对陶艺活动中教师的几种有效的多元化的指导策略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一)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脚的用途及其保护的方法。 2.启发幼儿运用感官感知、体验小脚踩在不同材料平面上的感觉,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力,让幼儿体验探索的乐趣。 3.初步培养幼儿用语言准确表达感受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创设由贝壳、软垫、瓷砖、塑料等不同材料铺成的小路。 2填料、泡沫板、抹布。 (三)活动过程 1.引出问题,启发思考。 (1)在教师的带领下,边念儿歌,边做脚丫操,引发幼儿以活动的兴趣。 (2)提出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对宝贝,它能带着我们去想去的地方,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  相似文献   

17.
将儿歌作为幼儿园科学活动中一种生动的教育资源,不仅可以调动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扩展幼儿的科学经验,还可以激发幼儿的科学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在科学集中教学活动中若能妙用儿歌,不仅能让幼儿更好地感知科学现象、发展思维与语言,而且还能陶冶幼儿的性情.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巧用儿歌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也可以在操作环节,妙用儿歌激发幼儿深入探究的愿望;还可以在结束环节,趣用儿歌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经验.  相似文献   

18.
“可口的食物有酸甜苦辣,我们的老师也酸酸甜甜有点辣!”什么,老师还有味道?真神了!教师节到了,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老师的酸甜苦辣味道吧!  相似文献   

19.
设计意图本班幼儿经过了小班、中班的音乐熏陶,对音乐有了一定的感受力。在活动中,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但在动作的创编上有一定欠缺。本次活动主要运用音乐、图片相结合的形式,让幼儿在感受两种艺术的共通性的同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创编动作,让幼儿在音乐欣赏的领域中有一定进步和提高。活动目标1.学习体验相同的音乐从缓慢到欢腾、从悠扬到热烈的变化而出现的不同的情绪变化;体验宁静、悠远与欢腾、热烈二者不同的感受。2.观赏宁静、悠远与热烈、欢腾的画面,感受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美术和音乐)表现相…  相似文献   

20.
好听的雨     
<正>【设计理念】孩子们特别喜欢下雨,他们喜欢听雨的声音,在雨中手舞足蹈,用小手接打雨滴,用小脚踩踩水坑。但是关于雨,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正是因为不了解也就让他们充满了好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我们可以通过让他们倾听、感受和表现来体验雨。活动中,我充分让孩子听,鼓励孩子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雨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