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在小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更好地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该文提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应成为重点,应让小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他们的积极人格品质,同时应建立家校合作的积极组织系统,搭建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平台。最后,该文建议从家校合作、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社团活动三个途径来进行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仅通过学校安排的心理健康课来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常规的课堂教学来辅助进行。而数学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就更应担负起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对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主要可以从教师自身、课堂教学、课后学习三方面来进行,从而达到通过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来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出现,重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德育课作为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主渠道,要从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评价及师生关系构建等四个维度建设积极教育课堂,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培养积极心理品质.2012年,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特别强调“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品质的科学界定与测评成为迫切的时代课题.本研究在2009年研发的《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基础上,专门针对小学生研发积极心理品质测评工具,深入探讨积极心理品质结构,以进一步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对5600名小学生有效数据的分析,研发出了中国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量表由六大分量表13项积极心理品质构成,共50题.统计检验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用于大规模测评中国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研究小学生特别是搬迁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品质特征,运用有关积极心理学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实施相应的教育策略,用一种整体的观念来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消除因搬迁"暴富"产生的消极心理因素,有针对性地培养搬迁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6.
陈杰  俸耀旭  张程 《中国德育》2013,(15):62-63
我们发现,当前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普遍消极,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状态不了解,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认知误区。由此,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和家校共育中心合作,围绕积极心理品质的六大维度开展了通过八大经典德育活动提升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积极乐观的人能更轻松地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即使面临最不利的社会环境,他们也能应对自如。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生积极心理之快乐向上心理品质的养成备受关注。班主任队伍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与学生工作中,以培养学生快乐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8.
感恩一词在历史中存在已久,但是对于感恩心理品质的研究却少之又少。积极心理学兴起之后,很多国外学者开始对感恩进行研究。近几年,国内许多学者也渐渐开始关注感恩这个研究方向,但是大多集中于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感恩心理品质研究。以小学中高段学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从小学生的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学校等多个维度对小学生感恩心理品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就小学生的感恩现状对未来小学生感恩教育进行方法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寻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采用"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和自编"小学生优势品质问卷"对天津市三所学校的410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尚好;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一定问题;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亲子关系中的消极拒绝型、溺爱型与不一致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小学生多项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预测因素。因此,改善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小学生的素质发展代表着国家今后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水平,因此我们要重视小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定对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品质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为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了目前小学生体育教育的现状,并对积极体育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品质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主张教育要发掘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着管理内容片面、管理模式陈旧、评价方式不足等问题。班主任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班级管理,应在转变教育思想、创设民主氛围、关注学生情感、增强家校联系等方面作出努力,着力培养小学生积极心态,使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丰富教学内容。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通过课堂教学、阅读、写作等方式渗透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促进小学生心理品质发展是小学教学和管理中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面对新时期儿童成长的特点,长沙市芙蓉区楚怡学校发挥体操传统项目学校的特长,开展《学校体操运动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研究》课题,在课间组织全校学生参与啦啦操运动。实践表明,啦啦操运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邹文 《西部素质教育》2019,(16):229-230
为了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初中学生的历史素养,文章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包括深挖教材,以榜样育心,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画教育之“点”,延课堂之“线”,扩积极之“面”。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张在预防与发展中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学科渗透是其重要特征.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指导,通过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密切结合,提出了诵读、导读、共读三种阅读疗法干预模式,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目标引领下确定了适合高年级和低年级小学生阅读的系列书目.干预实践和案例研究证明,三种阅读疗法对于存在学习障碍、自信心缺乏、抑郁或性格过于内向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消除学生不健康的、消极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每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其教育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也是灵活多变的。然而,唯有语文课堂才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主阵地,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选择适当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这将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开辟心理品质教育园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思想政治课教材全面改革,初一年级思想政治课突出了对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开辟了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一片园地,我们把它称为心理品质教育课.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社会各界人士早有论述,本文主要谈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积极的心理是凸显学生优秀品德和进取心的重要体现,它能够将学生的心理潜能发挥到极致,使学生在面对日常生活或学习时能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心理面对困难和挫折。而如何实现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就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家校合作、创新课堂、社团活动等方面的途径进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从而为学生搭建了培养积极心理的重要桥梁,使学生体验到良好的情绪所带给人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张立华 《时代教育》2009,(5):160-160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始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更应关注他们心理是否健康发展.在活动中,塑造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用激励的原则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用自己人格的魅力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品质是增强学生幸福感的关键。中小学生正处于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以S市中小学生为例,根据积极心理学家提出的24项积极心理品质设计和实施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整体发展状态尚可,不同品质发展不平衡,不同学段、不同背景学生的品质发展不平衡,有些品质发展状态与家长、教师的关注度相反,学生更认同“正强化”的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策略等。这些结果对学校教育理念的反观和教育策略的改进而言,都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