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可靠、稳定的颅脑爆震伤模型,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对颅脑爆震伤早期出血灶及非出血灶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作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对30只新西兰大白兔执行兔颅脑爆震,炸后执行常规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SWI及DWI扫描,SWI、DWI图像及数据处理通过SWI、DWI后处理软件自动得到,对病灶进行量化分析;采用functool 2软件对感兴趣区进行量化分析得到其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解剖兔颅脑,进行病理学检查,与其同一层面SWI及DWI图像对照分析.结果:30只实验兔中,6只兔的CT、T1WI、T2WI序列显示脑内未见任何异常信号影.SWI序列显示点状(315/42.7%)、片状(218/29.5%)及线样(205/27.8%)低信号影,比其他序列检出出血灶多(x2=10.00,P<0.01).DWI显示非出血灶呈点状(102/54.0%)、片样(33/17.5%)高信号影,边缘清晰.DWI序列检出非出血灶数目多于常规T1WI、T2WI序列(x2=10.01,P<0.01),ADC值降低程度与生存时间呈线性相关(分别为:r=0.53,P=0.05).结论:SWI能够检出较多隐匿出血灶,DWI明显提高对非出血灶检出率,尤其小片状非出血灶检出率,并且通过测定ADC值降低程度对预后评估具有作用,因此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CT和MR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和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分析两种影像,以判断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显示,超急性期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上呈明显异常高信号,CT未见明显异常显像;急性脑出血CT有明确诊断,MRI信号复杂,需与CT对比分析做出判断.得出结论,CT对急性期脑出血检查可明确诊断,但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诊断并不理想;MRI常规序列检查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均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或不敏感,而建立在MRI基础上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高达100%.因此,一般认为,MR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与急性期脑出血中的诊断率均明显高于CT,尤其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学周刊C版》2017,(21):86-87
目的:观察核磁共振(MRI)增强成像检查的患者中采用亲情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行MRI增强成像检查的180例患者,按照检查时间年限分成两组,2014、2015年度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105例患者选为对照组,2016年度采用亲情护理模式的75例患者选为亲情组。比较两组检查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检查时间、一次性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护理干预后,亲情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亲情组检查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亲情组舒适度评分及护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亲情组一次性成功率(98.67%)明显高于对照组(78.10%)(P<0.05),亲情组不良反应率(5.33%)明显低于对照组(18.10%)(P<0.05)。结论:核磁共振增强成像患者检查中采用亲情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缩短检查时间,降低不良反应,提高一次性检查成功率,提高患者检查时的舒适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分,效果理想,值得临床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比较分析阴道分泌物常规镜检与阴道炎五联检验对阴道炎病原体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间我院门诊接受阴道分泌物检查的患者730例同时进行阴道分泌物常规镜检与阴道炎五联检验,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于细菌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常规镜检法的检出率为86.13%,阴道五联检法的检出率为89.78%。对于滴虫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常规镜检法的检出率为95.06%,阴道五联检法的检出率为90.12%。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真菌性阴道炎道分泌物常规镜检法的检出率为88.21%,阴道五联检法的检出率为96.07%。阴道五联检法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镜检法(χ2=8.03,P<0.01)。结论:阴道炎五联检测法可提高真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临床医师诊断疾病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家兔尿激酶溶栓后静点巴曲酶对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采用颈内动脉自血栓塞法建立脑梗死模型。治疗1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2组尿激酶溶栓后静点巴曲酶;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分别测定不同时间段3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治疗后22h断头取脑,冰冻切片观察有无脑出血,2%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有无脑梗死病灶。结果:治疗1、2组各有2例出血、TTC染色,治疗1组2例正常,治疗2组3例正常。对照组造模后FIB升高,PT、APTT缩短,与造模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6h,2个治疗组FIB下降,PT、APTT延长,与造模后2h或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2组FIB、PT、APTT与治疗1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家兔尿激酶溶栓后静点巴曲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不增加出血发生率。通过凝血四项检测发现两药同时应用凝血机能下降明显,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同时监测凝血—纤溶指标,减少出血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研究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BI)、Lugol氏液染色及超声微探头序贯检查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以378例经常规内镜观察有食管黏膜粗糙、糜烂、颜色异常等可疑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可疑病灶先行NBI观察,再行Lugol氏液染色观察,最后行超声微探头扫描,结果发现452处病变。与NBI和Lugol氏液染色相比,常规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较易漏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均主要表现为NBI I级(71.3%)和Lugol氏液染色I级(82.0%),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主要表现为NBI和Lugol氏液染色Ⅱ、Ⅲ级。超声微探头对早期食管癌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2.4%。结果表明,联合Lugol氏液染色及NBI检查能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联合超声微探头检查可增加对早期癌及其浸润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胃B超图象特征,探讨B超对上消化道出血及其病因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上消化道出血活动期的位院患者49例,分别于空腹及饮水后依次探查贲门、胃体、胃窦、十二指肠及其邻近器官,记录图像,并结合内镜病理及X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9例中.B超检出相关疾病41例,命中37例;检出率及准确率分别为83.7%和75.5%,X线报告32例,命中29例,检出率及准确率分别为65.3%和59.2%,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两种检查方法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型超声可作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清开灵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开灵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清开灵组(清开灵 常规治疗,生理盐水250 ml加入清开灵1200 mg,1次/d,连续14 d,静脉点滴),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的变化及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前清开灵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清开灵组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清开灵组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78.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清开灵治疗可以减轻缺血脑细胞的损害、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其对脑缺血神经元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IL-6的产生、阻止白细胞向梗死区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综合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血宁注射液加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组)3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平均减少积分为(9.33±4.4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4%、(8.50±4.60)分(P<0.05);在降低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及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血宁做为急性脑梗死联合用药,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与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度有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腰终池持续引流在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中能否降低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和颅内高压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 2 4例SAH患者随机分组 ,治疗组 12例 ,除腰终池持续引 3~ 5d ,余常规治疗药物等同。结果 :治疗组无 1例发生脑血管痉挛 (CVS) ,对照组 4例发生CVS。结论 :腰终池持续引流 ,在短时间内将颅内血液引至体外 ,可以迅速解除脑血管痉挛 ,防止蛛网膜粘连 ,缓解颅内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