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追求课堂教学效率已是当今教师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而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就是教师课前的预设。课前预设得好、课中学习问题生成、处理得好,就能使"简约、灵动、质朴"的数学课堂呈现于我们眼前。教师对于课前的预设要有层次、有多种预案;课中促使学生生成问题要能循序渐进,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应变能力对生成问题进行合理地整合,要促使学生运用创新思维生成多元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要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有意识的学习境地。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生成,就是创生、构建和生长,也就是从已有的事物中生长出来的新事物新现象。语文课堂生成带有极强的即时性和机动性,课前预设、课堂教学互动、教学评价等因素都会对课堂生成有效性产生重要制衡作用。预设科学充分,应对课堂即时状况就会游刃有余;课堂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互动水平越高,课堂生成效率也就越高;课堂评价对提升学生积极性发挥重要催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交流、合作,学会探究。理念的转变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也随之改变。教学是有规律的,课堂需要预设;教学是动态的,必然会生成。如果课堂没有预设,就不会有生成。课堂的生成是在预设基础上完成的。因此,一节课的成败关键在于课前预设的优劣。  相似文献   

4.
"预设"和"生成"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要生成精彩、增强实效,其教学过程是需要教师精心预设的。预设"错误",预约精彩生成;预设"问题",预约精彩生成;预设"弹性",预约精彩生成。教师课前多一分精心预设,课堂就会多一分动态生成,学生就会多一分发展。教师要用精心的"预设"为学生搭建课堂生成的平台,让预设与生成珠联璧合,和谐共生,这样才能使一堂平淡的课呈现出"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非常关注并提倡课堂动态生成.但是,关注生成并非就是完全否定预设,只要有充分的预设,阅读教学就会有精彩的生成.针对目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主要问题,留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和弹性,提高课堂效率;合理预设,及时挖掘课堂上学生生成的有效资源,关注学生的发展,让阅读教学焕发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郑梅蓉 《考试周刊》2012,(24):154-155
高三复习中,课堂效率至关重要,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清晰了,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课后完成作业也就比较顺利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主要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及思维的活跃度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和课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在思维的碰撞中生成知识,从而构建知识体系。本文结合几个教学实例谈谈在高三生物复习课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课前准备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准备做得好,学生就学得主动,课堂效率就高。相反,如果课前准备抓得不好,学生就会学得被动,课堂效率就低。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细节无处不在,教师潜心挖掘教材细节,就会预约课堂精彩的生成;关注学生的预习细节,定能提高课堂效率;捕捉学生课堂反应细节,定会演绎课堂精彩,彰显课堂魅力;注重拓展细节,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高涨。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标实施后,语文教材课文数量增加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如何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实现目标达成,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面临的一个教研课题。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老师必须在课前下足功夫,备好课,在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基础上,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课堂上,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只有老师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引导得法,课堂生成才会摇曳多姿,学生学习才会兴致不减,学习效果才会更好。将语文课上得有效果,让学生学得有启发,关键在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注重课堂生成。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中要注意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就要简化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灵活调整教学程序适应学生需要;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快乐学习;注意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围绕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11.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遵循课标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向课堂要效率,提高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提高地理能力的速度,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本文就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动脑、动手,主动探求新知;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充分利用地图和多媒体等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方面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理念中,语文教学必须具有生成性的效果。生成性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要让教学活动具有生成性,就得注意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时,所创设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能拓展思维、多角度初识文本;课前备课为学生预设问题要留有余地,课堂上以预设问题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发问,拓展思维;课后要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认识上升为某种语文素养的收获。  相似文献   

13.
吴俊华 《生活教育》2014,(16):93-93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就要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一位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课前要让学生主动预习;课中要让学生主动探索;课后要让学生主动拓展认知。这样,就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范晓燕 《学语文》2013,(5):55-56
时下.高中作文教学的课堂呈现形式多种多样,点评课、赏析课、专题课,各有各的特点。其实,作文课的最本真形式就应该是写.作文课堂就应该是写的课堂。把作文课上成写作课不容易,因为写作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由学生的写作实践构成的纯生成的课堂。但是作文课又必须是写作课,因为学生写作的能力只能通过写作实践来提升。这是矛盾又是挑战。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要艺术地处理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有效的写作课堂应该是“生成因预设而精彩。预设因生成而丰富”。笔者曾执教一节写作课,教学内容为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记叙文单元训练——《写人要凸显个性》。  相似文献   

15.
王有鹏  张训 《中国教师》2012,(12):46-48
<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说,课前的精心预设如同是山重水复,那么,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就如同是柳暗花明。要看到柳暗花明的美景,就必须经历山重水复的曲折过程;要实现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就必须有课前教师费尽心血的精心预设。下面以鲁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让友谊之树常青》(以下简称"本课")为例,谈谈怎样通过预设的山重水复,实现生成的柳暗花明。一、精心创编故事,增强预设的故事性增强课堂预设的故事性,精心创编生动的故事,能够用丰富、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想象,触发学生思考,触动学生情感,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和情感空间,使学生在感悟故事中实现课堂的精彩生成。  相似文献   

16.
<正>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虽然课堂教学往往要根据备课有预设地进行,但是如果能够随着学生的思维跃动而不断注入新的活水,这个课堂就会备受学生喜欢。这需要我们教师有着更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前备课时就要为"课堂的生成"留够空间,课堂上及时捕捉生成的瞬间,并且合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由此对课堂生成的资源做深度挖掘,加强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7.
叶澜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堂新基础教育的好课起码要达到如下基本要求:①有意义。学生来课堂之前和之后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②有效率。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有事情干,整个课堂是充实的。③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有教师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节外生枝"的时候,也就是学生动态生成的时候。特别是在公开研讨课上,有些教师一旦碰上,就会有"倒霉"的感受,恨不得把这"惹是生非"的家伙赶走。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育,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的实施使得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引领者,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体。课堂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前有预设,课堂有生成.最终形成知识和技能。这些讲起来简单,但真正操作时就没那么容易了。听课时常发现这样一些现象:课前预设好的问题,教师课堂上处理起来得心应手,而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新结论,由于课前没有准备。有些教师处理起来就难以断定孰是孰非,解答起来支支吾吾;  相似文献   

20.
课堂生成性资源和预设性资源同等重要。教师课前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对学生可能要提出的问题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及时发现课堂突发事件中包含的生成性课程资源,从学生的课堂提问中发现生成性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