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城镇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流、特点以及城镇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对城镇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规划,包括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城镇生态环境规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将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地貌图、土壤图等若干图件叠置分析,运用MAPGIS等先进信息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襄樊市进行二级功能划分,得到4个一级生态区,11个二级生态亚区,该划分方案为襄樊市维护市域生态安全、保育市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牡丹江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江市站位全市发展全局,以生态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在新形势下如何兼顾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选择一条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城镇经济,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的城镇建设之路,对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宜居型城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探讨城镇化建设可能引发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镇绿化生态的规划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绿化生态随着城市扩张,普遍存在生态环境恶化、空间规划混乱、区域功能退化等现象。以小榄镇绿化现状为例,从区域生物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区域生态恢复等角度,探讨城镇绿化生态的规划建设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保护城镇和乡村景观格局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包头市市域城镇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城市化发展以及城市地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包头市市域城镇发展的现状及特点、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对影响空间布局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预测包头市的城镇化水平呈现包头市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协调性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包头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资源特点,从树立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合理布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加快生态退耕步伐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构建城镇生态绿地系统整体布局、全力打造三大生态系统工程方面提出了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快包头市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污水处理项目作为水资源循环利用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成为了新时期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了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当下城镇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突出强调了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对于环境的影响和价值,最后结合如何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对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环境评价体系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对未来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环境影响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义广 《科教文汇》2009,(31):237-237
园林绿化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之一,是良好生态环境的具体体现,也是市民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直接要点。园林绿化程度也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城镇的园林绿化,探讨了城镇园林绿化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Z1):86-87
针对我国西部、"一带一路"沿线、重大建设工程沿线或周边等生态环境脆弱区,研发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生态衍生产业发展、自然灾害综合防治等技术集成体系,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城镇和工程安全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研究成果得到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的认可、采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文明理念受到重视。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密集区的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生态环境脱离自然状态的情形也愈加严重,被忽略的城镇密集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与营建应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给制定和完善城市发展规划奠定决策基础,从地形地貌、水域生境和植被群落结构三个方面对城市化对野生动物群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确定栖息地的适宜面积、种植林荫道、开展招引工程、城市特殊空间的绿化和健全法制与加强公众参与等保护措施,为建设生态城市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张正栋  杨春红 《资源科学》2013,35(4):809-815
本文基于土壤类型法,借助ArcGIS9.3工具,对珠江北江上游广东省翁源县的土壤表层有机碳储量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最大值法估算其主要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增加潜力.结果显示,翁源县土壤表层平均有机碳密度与全国平均值接近,且近25a来略有下降趋势;水稻土表层有机碳密度上升幅度最大,“碳汇”效果明显;山地和旱地土壤表层表现出“碳源”的效应,水田则表现出“碳汇”的效应;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相对较高的是县域西北部和滃江流域;紫色土的固碳潜力最大,菜园地的固碳潜力最小,固碳潜力高值区主要位于漆江流域及其他耕地地区.在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角度上分析翁源县土壤表层有机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研究结果可以为区域农业生产活动、农业政策和碳平衡分析提供参考,同时对估算大尺度的土壤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云南山地城镇由于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封闭的交通和艰巨的建设条件,人居环境条件难以有效改善。这不仅影响了山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周边乡村的发展。通过分析云南山地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了山地城镇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困境,并探讨了云南山地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小城镇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出发,阐释了小城镇规划和实施生态目标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从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阐述我国传媒存在的现状及可优化的路径.从传媒生态组织结构入手来理解传媒生态系统平衡的三个层次.从中分析我国传媒生态现状及存在问题.同时揭示传媒生态各经济利益的相关性.并提出如何改善我国传媒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5.
GIS支持下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晶  任志远 《资源科学》2008,30(5):732-736
生态安全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它是指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因生存空间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受到威胁的状态。在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陕北黄土高原的特点,通过对人口压力和生态服务价值做回归分析,再计算生态服务价值随人口压力增长的拐点,得到生态安全的闫值,判定生态不安全区,进一步通过马氏距离法,做相似性判定,而得到整个陕北黄土高原每一个自然生态单元的生态安全状态。其结果表明:2000年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安全状况不客乐观,生态不安全指数水平为0.68,该区整体上处于生态欠安全水平,故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从空间分布来看,陕北黄土高原的安全生态状况存在着南北高、中部低的趋势。在各个县中,生态不安全等级最低的是黄龙县,生态安全状况较好;而延川属于整个研究区中最不安全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通过对研究区三类不同地貌类型区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其结果为:南部低山丘陵区〉北部风沙过渡区〉中部黄土丘陵区。  相似文献   

16.
杨璐  章锦河  王群  张宏磊  陈静  周晶 《资源科学》2014,36(10):2223-2230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碳氧平衡与否是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集成了城市碳氧平衡的测度方法,计算了2010年南京市经济系统的排碳耗氧量和生态系统固碳释氧量,结果表明:1排碳、耗氧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63.19%,57.33%)与交通运输(33.44%,39.61%)两大部门,耕地(60.51%,66.63%)和林地(24.34%,26.78%)是固碳释氧最主要的载体;2碳平衡系数为33.40,氧平衡系数为7.83,城市经济子系统对城市生态子系统已造成巨大压力;3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1.239kg/美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49kg/美元),但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0.721kg/美元),与世界上发达国家水平相差甚远;4用电排碳占总排碳量11.92%,由于电全部来源于区外,造成生态责任区际转移,表明南京市经济发展对区际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城市水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冰  徐琳瑜 《资源科学》2014,36(12):2578-2583
水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维系水生态可持续发展态势对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城市水生态可持续评价指数,并结合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城市水生态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定量评价和预测。该指数融合了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通过比较分析城市水资源利用模式和污水消纳占用的水资源用地需求,明确城市水资源可持续供需关系。选取大连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1年大连市水生态足迹远高于水生态承载力,处于不可持续发展水平。若维持目前的水资源利用模式,则可预测至2015-2019年大连市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递增,城市水污染生态足迹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大连市水资源供给能力若仍维持目前水平,其水生态仍将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以年均城市水生态承载力与水生态足迹差值估算,尚需13.09亿t水来达到城市水生态供给需求平衡。基于此从优化水资源利用模式和提高水资源供给能力两方面提出维系大连水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东  卓君  付晶莹  阎晓曦  黄耀欢 《资源科学》2015,37(9):1692-1699
为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本文初步梳理了国际上自然资源与环境核算主要方法中的数据支撑,分析了中国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数据需求和数据源情况,结合自然资源科学和空间信息技术提出了面向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时空数据库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之一浙江湖州市的研究工作,对已有科学数据集进行整合、指标综合、集成及质量诊断,生成了符合研究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基础数据库标准的本底数据集,涵盖了自然资源和环境损益要素,同时采用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人文要素空间化等方法动态更新数据库,建立了标准化、规范化、高时空精度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应用基础数据库。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我国有三分之二的国土地处山区或丘陵地区,并且修建的标准也越来越高,这必然会产生大量的边坡。而工程防护的另一个突出缺点就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公路建设过程中破坏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植被护坡工程技术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多见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对其生态效益的评价较少,且已有的对其生态效益的评价多是从土地整理前后农业生产条件是否改善等角度出发,很少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对其进行评价。基于此,论文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选取评价因子,结合平原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尔菲法,选取土壤状况、景观格局和环境服务功能等3项作为二级评价指标,选取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数、土体厚度指数、景观丰富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生物丰度指数等5项作为三级评价指标,据此构建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并运用归一化法等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最后,以成都市三河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评价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主要评价指标在土地整理前后土壤状况指数分别为44.51、46.88;景观格局状况指数分别为32.59、32.40;环境服务功能状况指数分别为38.68、38.53;土地整理前后的生态效益指数分别为39.49、40.34。这表明,通过土地整理,其生态效益总体增加了,但景观格局状况指数和环境服务功能指数都有所下降。三河镇的土地整理项目主要是以提高土层厚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目标,在增加耕地面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优化生态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上所做的工作还很少,这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表明构建此生态效益评价体系是合理的,可用于实际当中的一些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