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对职教课程改革的若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兰尼(Michael Polanyi,1891-1976)是出身于匈牙利的英国科学家、哲学家。他第一个提出了默会知识的概念,并在1958年出版的(个人知识)(Personal Knowledge)和1966年出版的《默会维度》(The Tacit dimension)中对默会知识和默会认识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正如他在《个人知识》一书“前言”中所说:“我要确立另一种相当广义的知识理想。”这种知识理想就是他首次提出的以默会知识(tacit or inarticulate knowledge)和默会认识(tacit knowing or articulate knowledge)为核心内容的个人知识理论。这是波兰尼整个哲学体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被公认为是他对哲学的突出贡献。作者认为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对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默会知识理论视野下的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默会知识理论的涵义 默会知识的概念见于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兰尼在1958年出版的《个人知识》一书。他将人类通过认识活动获得的知识区分为“缄默”和“外显”两种形式。默会知识义称缄默知识、内隐知识,一般在行动中呈现,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无法通过语言文字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显性知识主要是关于事实和原理的知识,它可以用文本的形式进行传递。相对于显性知识,默会知识难以规范、难以捉摸,具有浓郁的个人色彩,  相似文献   

3.
李莉 《辽宁教育》2014,(2):49-50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有一句名言“我们知道的远远超过我们所能言传的”.他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等来表述的明确知识;另一类是镶嵌于实践活动和情境中,富有个人色彩的默会知识.在传统的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关注了课标与教材中用文字和图像表述清楚的明确知识,而忽略了隐含在文字背后的默会知识.而这些知识,恰恰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和前提,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4.
从个人默会知识视角看教师培训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在教师培训中,学会的理论不能支配其行为,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忽视了个人默会知识的存在。个人默会知识之于显性知识具有逻辑优先性,支配教师行为的是个人默会知识。在默会知识的视角下,为保证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教师培训的重点不应是显性知识的传递,而应是教师默会知识的更新,教师培训的培训观念和培训方式应进行改变。  相似文献   

5.
以“宁波市高中数学现场研学培训班”的实践为裁体阐述了关于提升教师默会知识的一些想法:1.培训要聚焦教师教学行动中的困境;2.要切实关注参训教师自身的默会知识实情;3.默会知识的学习要采用适当的情境教学;4.参训者要结合实际问题开展行动研究并将认知及时物化.  相似文献   

6.
李莉 《辽宁教育》2014,(3):49-50
正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有一句名言"我们知道的远远超过我们所能言传的"。他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等来表述的明确知识;另一类是镶嵌于实践活动和情境中,富有个人色彩的默会知识。在传统的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关注了课标与教材中用文字和图像表述清楚的明确知识,而忽略了隐含在文字背后的默会知识。而这些知识,恰恰是教师  相似文献   

7.
徐红 《甘肃教育》2009,(2):60-61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默会知识的概念。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分为明确知识(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隐性知识)两类。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语言、文字和符号等去清晰表达的知识;默会知识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常使用却又难以或不能用语言、文字、符号清晰表达的知识,如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所拥有的知识。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传的。”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前教育中“实践性知识”的获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什么是教师实践性知识,有学者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拼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还有学者认为“实践性知识是指基于理论知识与教师个人经验的,在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下形成的,支配着教师具体选择与判断的综合性知识。”它不是理论性知识在实践中的直接运用,而是理论知识在与实践情境相结合中得到理解后形成的指导实践的知识系统,具有明显的情境性、个体性、默会性及综合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论教学创新的知识基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其某些专业知识是通过隐性学习而获得的。教学的专业知识只有通过同伴及社会组织的相互作用和对话才能实现相互分享。创造知识的模式可分为四种,即社会化(从默会知识到默会知识),客观化(从默会知识到明确知识),组合化(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内在化(从明确知识到默会知识)。依据创造知识的模式,以下方式可以使教师获得教学专业知识:构建教学的学习共同体;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学习;同伴互动。  相似文献   

10.
新知识观认为,所有知识都具有“情境性、建构性、社会性、复杂性、默会性”,尤其是在人的知识体系中必然存在着以经验为基础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默会知识。默会知识的形成主要靠经验和实践,它对于人类的认识与实践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同时,在一个人的认知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默会知识在人类知识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意会性、个体性、情境性、非批判性等特征。在教育教学中,默会知识才真正与学生思维能力、生命情感的生长点相契合,不应该被忽视和压制,教师必须意识到默会知识对于显性知识的学习、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话语权",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个体差异性,给学生创设教育情境和实践机会,以此来激活与提升学生的默会知识,并且要通过内部自我反思和外部的交流讨论来丰富、更新自身的默会知识。  相似文献   

12.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默会知识虽然是一种难以表达的知识,但是默会知识的重要性却的不容忽视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将默会知识转化成能力。本文简要分析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旨在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参考意见,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默会知识的获得和情境的设置有关。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  相似文献   

13.
周莹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1):185-186,188
默会知识是个人知识体系中的母体,运动技能属于默会知识。针对训练及教学中忽略运动技能默会性这一误区,从波兰尼的个人知识体系及运动技能的概念,结合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论述运动技能的默会属性及其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施教者对当前运动训练理论和认识论基础的反思和重构。  相似文献   

14.
默会知识与工程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教育强调实践性,同时知识又是实践的基础,而支配实践行为、对实践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默会知识”,所以工程教育要加强“默会知识”教育。学校教学可以促进“默会知识”的增长,“合作学习”、“行动学习”和“师傅带徒弟”是有效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对长期主导西方思想传统的客观主义知识观的批判中,个人知识应运而生。因其综合了内容之知、能力之知和状态之知等要素,从而在承认言语可述知识的重要价值时,将认知主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等默会认知能力概为知识范畴,进而跨越主客二分鸿沟,从明述与默会、普遍与具体等交叉维度重构个人知识内涵,赋予个人知识以逻辑品格与情境理性之特质,寓居和亲知引导其基本方法取向。个人知识为理解当前我国以核心素养为理念的课程改革带来了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王帅  方红 《教育导刊》2006,(10):14-17
在现实的教师教育实践中,由于受客观主义知识观影响,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中存在知识的功利化、占有化、权威化和去生活化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转变知识观,重视教师默会知识的建构,将默会知识作为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的新向度。建构的基本理念是:尊重教师的默会知识,重新诠释“掌握知识”的内涵,养成教师通过默会知识发现问题的意识并重新认识学徒制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知识性质的多重维度的认识,基于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明确性”、“个人性”和“简单性”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已出现了危机,与之相应的“个体化的”、“去静脉化的”、“抽象化的”和“简单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其存在的合法性依据。鉴于此,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在强调知识的建构性、情境性、默会性、社会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展开,并力求在建构性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情境性教学、默会知识与复杂知识的教学等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教师教育实践中,受客观主义知识观影响,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中存在知识的功利化、占有化、权威化和去生活化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转变知识观,将默会知识作为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的新向度,重视教师默会知识的建构。建构的基本理念有:尊重教师的默会知识,重新诠释“掌握知识”的内涵,养成教师通过默会知识发现问题的意识并重新认识学徒制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潘芸莉 《考试周刊》2010,(41):140-141
默会知识相对于明确知识而言。要发展英语语言的实践能力.光靠掌握明确知识是不行的.还必须掌握相应的“个人实践知识”即默会知识才行。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不仅包括教师传授明确知识的过程,而且包括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领悟和获取必要的默会知识或直接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上形成较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就是默会知识。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默会知识的过程。实现对默会知识自由灵活的应用,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重视环境的潜移默化;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注重学生的感性体验;认真组织实践活动,促使知识的内外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