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李华 《广西教育》2007,(12A):30-30
[案例] 记得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的生字教学中,我教学生写“易”字,“‘易’字第一竖起笔在这个位置……”我边范写边讲解要领。写好一看:上面的“日”字写得太扁了。我就纳闷儿了,明明照着范字来写的,怎么就得变了样?下面的学生看着我的样子,也叽叽喳喳地点评起来:“老师,您这个‘易’写得不好看!”“日字写得太扁了!”我微笑着向同学表示歉意:“是呀。这个字写得真是不美观。让老师再写一个吧,大家看看我写得有没有进步:”  相似文献   

2.
今天下午,语文老师给我们听写生字。我写错了两个字,一个是奶奶的“奶”字,我忘写勾了;另一个是年级的“级”字,最后一笔捺,我写成了点。  相似文献   

3.
天天和汉字打交道,对我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快乐的小精灵。有时,写着写着,我会忍不住停下笔来,琢磨这由横竖撇捺组成的奇妙的汉字,细细品位它独特的韵味。看到“笑”字,我的心情便愉快;看到“哭”字,就仿佛看见一个受委屈的小女孩正独自流泪;看到“山”字,一座直插云天的大山立刻就会耸立在眼前;看到“旦”字,  相似文献   

4.
时金林 《师道》2002,(11):13-13
一次我到朋友家作客。不经意间,看见朋友的爱女胸前挂着一张显眼的封塑的小牌。近前一瞧,原来是一块类似“二道杠”的标志,上面写着“好孩子”三个字。孩子说,这是他们的班主任发的。两个星期评一次,根据平时的表现评比得来的。孩子说这话时脸上写满了得意与喜悦。我的这位老友也喋喋不休地告诉我,孩子为了评上这个称号,连续十多天上课、作业、答问等方面做得都很出色,这一次总算评上“好孩子”称号了,这也给我们争了光,谁不希望自家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呢?不过,上次评比时,孩子没能评上,一回家就挺不高兴。为这个小标志,她…  相似文献   

5.
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学到“心”这个字的时候,老师说“心”是一把铁勺子,正在炒几颗豆。豆子会蹦啊,最后两颗豆子掉在了“心”外,只有一颗幸运豆留在了勺里。我至今感谢这位老师,把个“心”字说得这般诱人,不单使当初蒙昧的我,一下子就学会了写这个字,终身不曾忘记和写错,而且常常忆起铁勺这个有趣的意象。  相似文献   

6.
知错就改     
写字课是孩子们特别钟爱的,你别看他们握笔的姿势还不那么“老练”,但写起字来却是有板有眼。   一次写字课上,在教“车”字的笔顺时,我把第三笔写成了“ |”。当我让学生口述:“车”字的笔顺时,只说到第二笔,所有的孩子都闭上嘴巴不说话了,一个个瞪大眼睛,疑惑地望着我。我刚要发问,这时平时最认真听讲的小班长小心翼翼地举起了手,只见他打开写字书说:“老师,第三笔应该是‘横’啊 !”我一下子“醒悟”过来,红着脸说:“老师把这个字的笔顺写错了,这说明老师上学的时候也怎么样了 ?”立刻又有几个孩子举起了小手:“老师…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刻     
等秘书 语文课上,老师出了个题目“假如我是市长”,让学生写作文。   同学们写呀写呀,陷入了美好的幻想之中,惟独毛毛坐着不动。老师奇怪地问:“你干嘛不写,不想当市长吗 ?”   毛毛高兴地说:“我当然想当市长啦,但写写画画的事不是有秘书去办吗 ?” 言简意赅   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何为懒惰 ?”   课后,当老师批改冬冬的作文时,发现第一页、第二页一个字也没有写,在第三页末尾老师才发现有这样几个小字:“这样就是懒惰 !” 先见之明   放学前,老师把亮亮叫到办公室,拿出一片止痛片说:“你把它吃…  相似文献   

8.
当学生时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有的老师要求你怎么做,他不说什么理由,更不会征求你的意见,但你不能说“不”字,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否则,他会怒发冲冠,叫你下不了台。有的老师看到你答不出问题,或字写不出,会以各种语言来挖苦你,叫你无地自容。因为在这些老师的眼中,你本来就是“差生”,还用得着给你讲道理,对你温和吗?  相似文献   

9.
历岗 《小学语文》2007,(3):57-57
问:《雷雨》(二年级下册第18课)课文中“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和“我会写”中的“垂”字是倒数第二笔“横”最长,在别的书上看到的是从上面数第二个横最长,到底怎么写正确?  相似文献   

10.
周毅 《小读者》2011,(5):14-14
母亲节临近的时候,向来细心的胡老师给学生留了道作业: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随笔。这篇随笔的要求颇有特色:首先是“短”,100字左右。学生没有压力感:第二是“巧”.无须长篇大论和叙述,也不会落入俗套.关键是记录母亲说了什么:第三是“真”.  相似文献   

11.
最近看了《中国教师报》上的一篇好文章,题目叫《当老师面对自己的“遗像”》。说的是接手新班的赵老师刚跨进初二年级一间教室,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人头像,上面写着“赵兰遗像”几个大字。赵老师面带笑容对着画像欣赏了一下,转脸环视全班,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不错,可是多写了一个字,谁能说出多个什么字?”当赵老师从学生表情上认定画像是一个叫王小虎的“杰作”之后,点名提问了他。王小虎回答,多了个“遗”字。“为什么呢?”赵老师追问。“因为赵老师没有死,所以不是遗像。”“回答得好!”赵老师微笑地点头赞许。…  相似文献   

12.
批阅了学生们写的家庭作业,我顿时感觉自己欣慰了不少:这次作业的内容是写《识字2》的三个生字:“太、小、鸟”,透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孩子已掌握“先看、再写、后对照”的写字“三步骤”,正确率高,笔画也流畅了不少。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大部分同学写的“鸟”字不够美观——第四笔竖折折钩写得不够舒展大方,以至于整个字显得不够端庄。  相似文献   

13.
输·赢     
喜讯传来,我们班的王珊珊同学被评为“县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了1这一年来,她一直是同学的“小老师”,我的好帮手。荣誉当之无愧属于她。当我郑重地把大红奖状呈给王珊珊母亲时,她不以为然地撇撇嘴说:“奖状?老师,你来得正好,我要向你告状!”我懵了:“告谁的状?…‘告王珊珊的状呀。”我简直难以置信了。  相似文献   

14.
小芳拿着张老师刚刚发下来的作文簿打开一看,老师写的批语是:“文章写得不具体。”小芳嘟噜着嘴不高兴地对张老师说:“这篇作文我写了五百多字,还说不具体!”张老师笑着说:“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字数多’不等于写得具体。请看下面这两个句子。”  相似文献   

15.
成强 《现代语文》2005,(1):38-38
笔者有一位学生,现在在外地上大学,学的是中文,经常给我写信,但每次来信在信封上都写是“西藏中学某某老师敬收”。这个“敬”字显然是用错了。说“敬收”是让对方恭敬地收,用在这里,反而给对方造成了自大和傲慢的印象。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样用的不是偶然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的一个老同学来访,我与他谈到的此事,他哈哈一笑,说:“如果是我,我就用‘敬启’”。  相似文献   

16.
儿子参加了市少年宫书法兴趣班,每天要练一页大字。一天,儿子正在写毛笔字,我看他字写得不行,就帮他写了一笔。没想到,批改时老师把我写的一笔给圈了出来。我佩服老师的眼力和认真批改的态度,我写的一个笔画夹在字里面,居然给了特别的“照顾”。看着被圈出的笔画,我灵机一动,借题发挥,颇有深意地对儿子说:“你看,老师多有眼力啊!一下子认出了一个好笔画。”儿子大概听出了话中之话,但只是笑笑,没说什么,因为这是明摆着的事实,争也没有用。为激发他对写字的兴趣,我采用了激将法,对他说:“我们来比赛。以后你写字的时候,我帮你写一个笔画,只写一笔。老师肯定会把我写的一笔圈出来。绝不会圈错。如果圈错的话,爸爸罚写一页。”听说要比赛,儿子一下子来了兴趣,说:“说话算数,我就是不相信。”我说:“不相信没用,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来比赛。”  相似文献   

17.
教学“竹”字时,经验告诉我学生容易把第五笔“横”写成“横钩”。为防患于未然,我指导学生一笔一画地写,写到第五笔时特意强调这一“横”要写得笔直,丝毫不提“横钩”二字,以防误导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然而,作业收上来仍有学生写错。  相似文献   

18.
深秋的一天,我和几位老师到附小去听一年级黄老师的课。她教的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2课看图学词学句《飞机、蜻蜓》。在教学生写“飞”字时,她先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插图。黄老师问:“小朋友们看图,观察一下,天空中飞着什么?”生答,“天空中飞着飞机。”黄老师接着说:“飞字怎么写呢?”说着拿起粉笔准备在黑板上写下“飞”字,但却在要起笔时停下来,说:“飞字字形不复杂、但很特殊,我写的时候请小朋友们注意观察。”说完才一笔一笔地在黑板上田字格里写下“飞”字。  相似文献   

19.
人物说话要写“说”。每篇习作“说”字多:你说我说和他说.很多“说”字秃着头:“说”字秃头不好看.请给“说”字戴上帽。  相似文献   

20.
师:老师在它的一蝗面上写了字,写的是什么呢?生:“我”“们”“爱”。师:这三个字,它们在同一个平面上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