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小提琴是自17世纪以来西方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被誉为乐器皇后,它在中国近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产生了许多民族风格浓郁的经典作品.这些经典之作在创作上既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与风格,同时在演奏上又吸收了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技法,丰富了小提琴的音乐表现力,从而推动了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进程.通过分析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创作历程、中国传统音乐对小提琴演奏的影响、中国民族化小提琴作品的艺术特点等三个方面,以期对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作出较为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小提琴16世纪诞生于意大利,自清朝末年被引进了中国,经历了中华文化的渗透和洗礼,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我们以中国小提琴独奏作品《夏夜》为例,探讨中国小提琴作品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3.
16世纪初期,诞生于欧洲古典乐派的核心代表乐器—小提琴,在西方世界受到了主流社会的热捧。作为东方大国并处于危乱局势的中国,在初期接触外来文化的"西方之音"则是通过在教堂教会中,通过传教士的演奏来认识这门乐器。随后小提琴便在中国逐步的传播,并且被认知被学习,还专门派遣一批留学生赴海外学习技艺。但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上则是一片空白,终于在20世纪初期,被杰出的地质学科学家,业余的音乐爱好者李四光所填补,此后中国小提琴作品创作也逐步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4.
起源于欧洲的小提琴是世界音乐史上公认的最重要的乐器之一,小提琴音色细腻、韵味独特、富于歌唱性,享有"乐器皇后"之美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力量的提高,人民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小提琴的音乐艺术也得到迅猛的发展,全国各地的音乐院校都有小提琴专业,社会上涌现许多少儿小提琴培训班,诞生许多小提琴家和教育家,创造出具有我国少数民族特性的小提琴作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中国小提琴艺术不仅扎根于群众的心,而且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小提琴优秀作品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5.
20世纪音乐在中国的传播,不仅仅是"狭义的音乐理论"如"普通乐理、和声学、对位法、自由"(肖友梅语)的传播,也不仅仅只是音乐技能如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交响乐、美声唱法的传播,还包括音乐美学在中国的传播.这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关于音乐的定义、关于音乐美学的概念以及相关各历史时期的音乐美学的传播,由此产生的文化价值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小提琴进入中国后,小提琴家与作曲家逐渐借鉴西方小提琴音乐创作手法与手段、结合中国人审美爱好与音乐审美习惯出发。探索小提琴音乐性民族元素的有效融入,将民族音乐创作材料与民族思维方式、民族特色旋律有效融合改编。创作了众多中国音乐审美特质的小提琴作品,也使小提琴音乐更加符合国人审美目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成为了我国音乐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民族新音乐元素在中国小提琴作品中的应用,希冀促进中国小提琴创作进一步发展,充分展示中国民族性的音乐元素。  相似文献   

7.
承载了西方审美情趣的小提琴,自被传入中国开始就被赋予了特殊的艺术特征。在长久的发展中,中国的小提琴艺术家们逐步意识到中国小提琴必须走民族化道路,这不仅是中国本土音乐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让世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举措。笔者以中国的小提琴音乐艺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发展现状,旨在揭示中国小提琴民族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族化,即音乐家遵循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规律,运用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来进行艺术创作,并使其呈现出民族之韵味及相应的风格。民族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持续生长而富于生命力的东西,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探索,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然趋势。自小提琴传入中国,众多优秀的音乐家在尊重中华音乐美学审美的基础上,找寻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的独特规律,这对于当代小提琴艺术的创作发展具有导向性意义,为中华音乐艺术之林培育了新的艺术形式,为丰富中国音乐艺术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9.
十七世纪时小提琴以其独特的旋律成为了西方乐器中的"乐器皇后",随着清朝过后中国引入了小提琴这一西方乐器,使得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在创作作品、教育、演奏技巧等诸多方面也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音乐水平获得了飞速的提升,与此同时,音乐家们也在积极的吸收和借鉴小提琴独有的风格和韵味,一次次刷新了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演奏水平。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小提琴在使演奏艺术民族化中发挥的重要性,随后给出了我国当前小提琴走民族发展道路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当属马思聪,他开创了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的一条新路,"马思聪模式",即"利用民歌进行创作"的新途。这也是继"司徒模式"后,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的另一条路。而本文主要是从马思聪小提琴作品中所选取的民歌曲调进行分析,来探究马思聪创作中的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11.
小提琴音乐的民族化已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它最终的结果是:小提琴音乐更加贴近中国人的音乐欣赏口味,实现了小提琴音乐的大众化,民族音乐作品焕发了活力,具有了新的美学品质;激活了对传统音乐的再认识和再创作,拓宽了民族音乐的创作道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音乐及音乐文化,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勃拉姆斯与贝多芬的创作都涉及到19世纪的浪漫主义,一个雄踞在世纪之初,一个傲世于世纪之末,本文主要通过对析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与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从两首作品所表现出的音乐形象这一角度,剖析两首作品内在音乐风格和特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小提琴,作为一门西洋独奏乐器传入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然而,在学习和借鉴西方音乐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醒的意识到,音乐艺术的真正价值是其独创性和民族性。因此,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创作与演奏发展必然要走民族化道路,只有不断开创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小提琴艺术,才能使我国小提琴事业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才能逐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小提琴学派,并在国际上拥有较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小提琴艺术已经融入到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上个世纪,小提琴艺术已经在中国全面的传播开来,融入到日常生活和专业研究等各领域之中,成为雅俗共赏的音乐艺术。中国的小提琴艺术目前已成为世界小提琴艺术中独具风格的一个音乐潮流,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对本国小提琴艺术发展史的研究,便于我们更为清晰的分析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背景和发展过程,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小提琴在中国早期发展的状况,从最初进入国内发展至构成教育、演奏、文化交流等较完整的文化格局,结合音乐史与音乐分析的方式,探索小提琴艺术在本国发展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5.
一个中国小伙子初到美国学习音乐时,由于手头拮据,只能靠打钟点工维持生活。一天,他路过一家地处闹市的银行,看到很多学生都在银行门口当"街头音乐家",或拉小提琴,或吹奏管弦乐器,忙得不亦乐乎。看到这些,小伙子心动了,既能练琴,又能赚钱,  相似文献   

16.
小提琴音乐创作和小提琴音乐教育都已经成为我国音乐领域之中举足轻重的内容。迄今为止,小提琴在我国的发展历史经历了百年时光,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让其既保存了西方音乐的特色,同时又融合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元素。  相似文献   

17.
小提琴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实际上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明末清初“百年海禁”的取消与通商的恢复,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大批传教士来华,小提琴也成为了艺术传播的重要使者。本文选取清朝宫廷中的小提琴音乐活动为视角,初步探讨中国人的西洋音乐观,从而分析西方音乐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学习中国小提琴音乐发展史的意义在于:一、使我们全面了解小提琴音乐在我国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二、使我们了解了前辈音乐家为我国小提琴艺术发展所做的探索和贡献,他们为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三、可以使我们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与教训,展望未来,激励我们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电子小提琴的演进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云霞 《文教资料》2011,(12):111-112
电子小提琴艺术是21世纪初才传入中国的一门流行音乐艺术,它以其独特的音响美和舞台表演超越了历史、文化的内涵,吸引人们的注意,在世界艺术舞台上迅速起步和成熟。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它的产生和发展渊源,借鉴国外业已成熟的模式,思考电子小提琴在我国发展的定位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作曲家将小提琴表演艺术与中华民族元素相结合,成功走出了西洋乐器中国化的道路,让小提琴成为中国百姓熟悉的乐器,创作出了大量中国人民喜爱的作品。20世纪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中的民族元素主要体现在小提琴作品的题材民族化、风格民族化、演奏技巧民族化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