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配有东北秀丽河山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东北人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义愤,以及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歌曲播放结束后教师导入新课:"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行径的愤懑。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苦难的岁月,走近这段令人深感耻辱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马金萍创作的歌曲《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咱们屯里的人》等曾是红极一时的流行歌曲,为大江南北传唱,掀起歌坛的“东北风”潮流,其歌词创作的鲜明特点都跟东北地域文化紧密相关,主要体现在方言土语在歌词中的恰当运用、生活场景和细节的“东北化”选择和歌曲中东北民风和民俗的画面描述。这种东北特色的背后是词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的深情表现,鲜明的地域风格也是使其歌曲能够引起共鸣和传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陈大军 《教学月刊》2000,(12):41-42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必须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职责。许多讴歌祖国大好山河的诗词和情调高尚的爱国歌曲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4.
郑佳音  张立新 《湖南教育》2009,(9):56-56,45
脍炙人口的诗词,高度概括的谚语,激情澎湃的歌曲,往往意味隽永,寓意深刻。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恰当引用诗词、谚语和歌曲,让同学们去发掘诗词、谚语和歌曲中的地理现象、地理意义,将使地理教学的课堂更活泼,内容更丰富。  相似文献   

5.
王红  李俊峰 《地理教育》2014,(7):109-110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经历和体验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也明确要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生活中常见的元素——歌曲为例,探讨中学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一、歌曲在地理感性知识教学中的应用地理感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外部特征和联系的地理知识,由人们对地理事物的直接感知而获得,属于认识地理事物过程的初级阶段,是学习地理理性知识的基础.地理感性知识包括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演变和地理数据.地理景观知识是反映各种地理景色和外貌的感性知识.  相似文献   

6.
<正>许多歌曲不仅不同程度地蕴含、渗透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而且也反映了曲作者对地理事物的深刻思考和认识。在地理教学中,若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地将歌曲恰当地运用于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  相似文献   

7.
《生死场》可谓是一部展示我国东北乡村独特一面的小说。小说里农民的生存状态,生活气息丰富的文学地理色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小说在边陲小镇呼兰的地理空间中嵌入包括作者本人在内的社会底层贫苦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空间。本文用文学地理学的视角对其小说进行文本解读,分析地理环境对作家小说创作和作品包含的地理空间要素。  相似文献   

8.
结合学科知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举措。笔者结合《中国的民族》一节的教学,谈谈如何利用地理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一、利用歌曲导入新课,阐明民族关系上课伊始,我就给学生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及时提出问题:“从歌曲中我们可以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踊跃地回答问题。我结合歌词指出,我国各民族人民友好团结,历史由来已久。在长期…  相似文献   

9.
《东北的林海》教案设计牡丹江市教育学院郑金枝,张秀荣,曹雅茹教学设想本课作为中国地理分论部分的第一课,是在学习了我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划等简况的基础上,从祖国各区域的角度来认识东北部地区的地理状况。本课主要是掌握东北山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及林业生产概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金代马纪岭和几个女真语命名的猛安谋克的地点进行重新考订,为金史、东北历史地理、东北民族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邹丽 《中学教学参考》2014,(12):124-125
<正>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遇到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灵活改变,这样才能够适应新时代对于地理科目的要求。因此,掌握一些好的地理教学方法是一名优秀地理教师最基本的素质。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方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地理兴趣1.引入适当的歌曲。如学习"民族"时,我引入了  相似文献   

12.
2015年央视春晚歌曲《蜀绣》是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主题曲,其中不少歌词体现了地理方面的知识,也有不少歌词违背地理常识。  相似文献   

13.
孙理想 《考试周刊》2014,(79):130-131
<正>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在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想激起他们对地理的兴趣,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认知地理。情境教学在这种教学要求中应运而生,学生融进环境,交流互动,进行情感体验,地理学习不再是死记硬背,学习地理变得轻松愉快,学生更自信,更有信心向更深领域不断探索。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初中地理课堂流淌着灵动的生命。一、巧创歌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从1908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首次提出"秦岭一淮河"这一地理分界线,到2009年在江苏淮安建成的中国南北分界标志,百年中"秦岭一淮河"一再被人们关注、议论和认识。在前辈和同仁们无数次解说秦淮一线地理意义的基础上,地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尝试用逆向思维探究其地理意义。我国东部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季风对气候的影响尤为显著。而我国东部一系列东西走向或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对冬夏季风的阻挡削弱  相似文献   

15.
《松花江上》是我国抗战初期一首十分流行的革命歌曲。松花江位于我国东北黑龙江省境内,但是《松花江上》这首歌却诞生于远离松花江数千里的古都西安。1936年,被蒋介石驱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小,挤满西安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回,有仇不能报,人人心头都郁结着悲苦与怨愤。当时正在西安二中任教的张寒晖通过与东北  相似文献   

16.
我对地理科结合时事教育是这样认识的。地理科因然与时事有关,但究竟不是时事讲座,因此教学时只能适当地联系时事,不能脱离课文当成时事去讲。现在把我讲东北六省时结合抗美援朝运动,贯彻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思想教育的经过写在这里,供大家参考。关于东北六省的全面情况,在一册课本中是分为三课来讲的(即东北六省、东北的富源、东北的交通和工商业大城市)在备  相似文献   

17.
《大连大学学报》2018,(5):84-89
衬词是歌曲用来传情达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地区民歌的表现不同的地域风格特点的重要表现手段。不同地域民歌的衬词的构词特点、衬词作用也不同。对东北民歌衬词归纳与整理,找出其中规律,为歌唱者更好的把握东北民歌的衬词,准确地进行二度创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鄂州市位于湖北东南部,地处长江中游,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王都、帝都、军事重镇,这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也是滋生民歌艺术的摇篮,著名的古代民歌《越人歌》、《西洲曲》与鄂州地理环境有着重要的关联。该文通过对鄂州地理环境的探析,让人们了解这片古老的土地曾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这些民间歌曲对研究鄂州地区的生活方式、民风民俗、文化背景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实践中,革命歌曲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革命歌曲的艺术特色是其他类型的音乐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对于我们音乐教学工作者来说,对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进行深层次教育意义的挖掘具有深刻的实践价值。显然,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革命歌曲教学资源,不仅展现了我国革命歌曲的时代印记,还体现了特定时期的思想情感,对学生的思想和品行产生了正能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掌握地理科的特点,贯彻思想教育——过去我在地理教学中是重视思想教育的。例如我在讲“热河省和辽西省”一课时,一开始就大讲东北的历史演变,讲了过去日寇在东北残酷统治的罪行。当然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