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体育》2014,(9):10-15
青春的力量在凝聚,它通过体育表现出来。年轻的运动员们在跑道上留下的每一个脚印,在赛场上的每一滴汗水,在比赛中的每一声呐喊,都是为青春的喝彩。开幕式上昂扬的歌声,唱出了青春的激情和梦想,是所有运动员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的见证。  相似文献   

2.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以来,我国已经正式开始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无数的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展现出了高超的竞技水平,为祖国取得了无数的荣誉.然而在荣誉的背后也暴露出运动员素质欠佳、文化水平低下、场内场外表现等诸多问题.为什么国内赛场异化现象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3.
妮娜调查     
《新体育》2012,(8):20-20
●本期明星记者 李妮娜(前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都灵冬奥会银牌得主) 代表新体育采访了几位曾经在奥运赛场上奋斗过的老将们,希望了解一下,对没有自己参与的奥运,他们更关心什么?所拟问题如下:1 伦敦奥运会除了本项目你还关注哪些其它运动?最看好哪位选手?2 最近正在参与的运动是什么?玩得怎么样?3 想对哪位运动员说加油?请送他一句话。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近年来在公众场合所表现出来的体育礼仪素养方面缺失的现象,运用"蝴蝶效应"理论,阐述了运动员体育礼仪"蝴蝶效应"及"正效应"和"负效应"现象;分析了我国运动员在体育礼仪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运动员体育礼仪教育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北京奥运会在奥林匹克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同时也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谱写了灿烂的新篇。16天的赛事,我们感受了全世界运动员们的光荣和梦想,体味了他们的失败和遗憾,见证了卓越和赶超,欢笑与泪水。虽然绝大多数人没有身临其境,但奥运会一样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北京奥运会后,本刊编辑部邀请了刘海元副处长、谢军博士,以及资深记者李小伟进行了访谈,试图通过他们三人的精彩对话,对奥运赛场内外、奥运精神、奥林匹克教育以及奥运会对青少年体育的推动乃至终身体育的养成等几个方面的讨论,找到北京奥运会对广大青少年产生的影响和今后青少年体育应当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竞技体育赛场突发事件特点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竞技体育赛场突发事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竞技体育竞赛机制不完善,运动员的体育道德素质不高,公众的负面情绪缺乏引导.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体育是一个赛场 ,在这个赛场上成就了许多明星 ,我们只是看到他们耀眼的那一刻 ,而无法想象赛场下的他们冒着多少烈日 ,挥汗如雨。又有谁知道 ,大型国际赛事的背后 ,一场看不见的商业战争也在悄然拉开帷幕 ,当然 ,这场没有硝烟的商业战争也是以运动员的成绩为衡量标准的 ,成功的运动员可能成就了一个品牌 ,甚至是延续了一个品牌的价值 ,其他的运动员则被遗弃在商业战争的边缘 ,它的意义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1 .国际流行 :千挑万选选最佳刘翔一跃站在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上的那一刻 ,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观众认识了他 ,认识了他身上穿着的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体育界出现越来越多的球场惨剧、赛场丑闻和运动员犯罪,这些不文明的现象玷污了纯洁而又高尚的体育,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体育视听,也完全破坏了体育运动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更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体育的喜爱和狂热追求,甚者,给人们带来了不良的导向。那么,这样的行为和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运动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养呢?本文就从近年来体育界所发生的某些现象入手,深入地分析其成因,主要是从缺少教育和早期专业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对运动员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来论述,进而从深层进行剖析,找出体育运动员素养低下的原因的另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9.
意外     
木丁 《新体育》2009,(7):65-67
竞技体育不仅仅包括胜利和失败,再大牌的运动员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除了在赛场上享受成功的喜悦,也要忍受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惨痛经历。这些痛苦有的来自赛场,有的来源于生活中的种种意外;有的只是让人无奈的黑色幽默,有的却让他们的身体遭受折磨,甚至夺走他们的生命。他们的经历一个比一个匪夷所思,却千真万确的发生过。  相似文献   

10.
《新体育》2013,(8):46-47
无论年逾古稀的老冠军。还是风华正茂的年轻小将,当谈起参加全运会的经历,都是神采奕奕,自豪感油然而生。将青春的汗水洒向赛场,在艰苦的训练条件中苦中作乐,这就是老一辈运动员们共同的回忆。“条件艰苦”、“对成绩的追求”、“超越自我”、“无畏向前”,记者在采访中,老冠军们表达出一致的体育精神。1959年首届全运会至今,运动员留在赛场上的,是让后辈赶超的纪录,是体育精神的传承,还有那拼搏不屈的信仰,仍在空中飘扬。在第十二届全运会开幕前,跟随《新体育》,听全运冠军们回忆他们和全运会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哈佛大学通过体育竞赛对学生实施教育为竞技体育宗旨,建成完善的竞技体育管理机构、项目齐全的运动队和全美一流的场馆设施.哈佛大学要求运动员学业水准非常高,促其成功实现了大学竞技体育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学生运动员缺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在第25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赛场上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战绩,虽然在最后时刻被俄罗斯军团赶超,却依然取得了金牌榜第二、奖牌榜第三的排名。但在赛场外,大学生们的表现并不像赛场上那样耀眼,他们有时"张不开口",有时甚至"羞于见人",这与中国代表团赛场上的光芒形成了鲜明对比。纵观整个大运会期间,中国大学生运动员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将在深圳举办。如何举办一届既意义深远、又让人印象深刻的大运会,让深圳大运会能够真正发挥出大学生运动会的作用,是深圳,也是我们所有学校体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的运动员综合教育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研究国外运动员综合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对我国运动员综合教育发展的理念和实践进行剖析和反思,认为:我国运动员培养整体脱离教育大环境、基础教育阶段文化教育缺失和综合素质普遍偏低、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职能协作尚属初级阶段、运动员分流机制覆盖面窄且重环节轻过程、相应运动生涯规划机构缺位.应通过推动"竞技的整体化教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员综合教育体系:明确运动员综合教育体系构建的竞技整体化指导思想;立足国情,顺应现行体育、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为竞技的整体化教育提供制度保障;优化整合文化教育和体育教育资源,实现分流"多通道";建立专业化运动员职业规划机构.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国对中国竞技体育的辉煌赞不绝口,而对"中国是一个真正的体育强国"却缄口不语。当前,中国竞技体育已经创造了无数个辉煌。然而,由于教育的缺位,科学化训练仍未普及,大多数运动员在退役后仍难以适应社会,成为"社会累赘";大量道德失范现象仍然存在。通过分析体育和教育的共性特征及体育价值的逻辑起点,对我国目前竞技体育疏离教育的现象进行解读,得出教育和竞技体育是造血和输血、包容与共赢的关系,从而提出体育必须回归教育,教育反哺竞技体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林洋  费俐兴  付佳 《中华武术》2013,(11):16-17
体育高考是青少年体育生迈向继续深造的跳板,也是影响升学成绩的关键转折点。因此,体育高考被各区域中学、教练员、运动员、家长所重视,同时构成了高级中学选拔体育后备人才的标准体系。体育高考过程除了考核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训练成果外,运动员心理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场技能的发挥,升学压力、家庭期望、训练的疲乏、赛前紧张等都是对运动员赛场发挥的影响因素。可见,教练员如何通过赛前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合理调整是运动员正常或者超水平发挥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
国家把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与突破口,这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体教专业在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方面应该起着什么作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与中小学体育师资的需求是否脱节?高校的课程设置应该以哪些内容为主?基本功大赛足以反映高校的大学生素质和水平吗?对于本刊抛出的这些问题,来自高等院校和基层的教师们展开讨论,畅谈他们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胤伯 《体育风尚》2020,(1):223-223
迈进新时代,竞技体育的赛场与昔日有所不同,今天的赛场上,运动员间在技战术水平、体质体能、装备器材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夺金有了更高的难度与要求,尤其是对于意志品质这类关乎临场发挥的方面的要求。本文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论证"良好的体育精神可以有效保证运动员夺金任务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黄心豪 《新体育》2009,(1):24-24
他们的辉煌,曾经照亮共和国体育的星空,让神州大地上的儿女们为之振奋;他们的事迹,曾经激起我们平凡生活中的巨大浪花.甚至改变了某些人一生的选择。如今,他们在哪里?过得还好吗?曾经记录过他们青春故事的《新体育》将再续新篇,追访那些体坛老将们今日的身影,讲述他们的似水流年。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明确了体育赛事中体育礼仪的相关概念、内容及功能,分析了造成体育赛事中体育礼仪缺失的原因:对体育赛事礼仪的认知不足;运动员个人素质的有待提高;体育商业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等,最后再阐述了体育赛事中体育礼仪的规范途径:以人为本、注重人文精神教育;以学校教育为基础,注重赛事体育礼仪的普及;以媒体教育为提升,做好赛事体育礼仪的宣传;以赛场为媒介,提高观众赛事体育礼仪的认知;以规章制度为保证,促使赛事体育礼仪的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看台文化建设,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文本分析对赛场看台体育标语进行分析.赛场看台体育标语作为赛场看台文化组成中的视觉部分,是观众情绪表达的载体.赛场看台体育标语的内容与观众的认知、民俗文化、宗教信仰及世界时事等密切有关.赛场看台体育标语是言语行为理论的具体应用,以形成一种场境效应影响观众及运动员情绪和营造比赛现场氛围.目前,赛场看台体育标语存在不文明及管理规范性等问题,从多学科视角提出改进策略:从文化心理学视角倡导看台体育标语人性化建设;从组织管理学角度做好体育赛事组织工作;建立源头预防、过程控制、事后处理的程序化的看台体育标语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