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接新班,孩子们像一群小鸟一样围在我的周围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诉说着生活给予他们的种种感受。尽管我总是利用尽量多的时间生活在孩子们中间,但还是很难满足他们被聆听的需求,又很难个性化地体谅到每一个孩子。于是,我利用每天课外活动的时间,排出聊天表,每天和一个孩子聊天  相似文献   

2.
失言的风波     
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个好老师,孩子们喜欢我,家长们也爱跟我聊聊他们的孩子,每天我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孩子中间,谈笑风生地面对家长,这一切真好。但是因为这件事,我对自己是不是好老师开始怀疑了。  相似文献   

3.
想写写我自己,缘于"我家的孩子们"。总不喜欢称他们为学生,更习惯称"孩子们",因为,我也只是个孩子。一切源自一作文题:我想对亲爱的老师说几句话——孩子们写给我的话,让我感动,让我心跳加速,更让我鼓起勇气反省自己。他们甚至还来  相似文献   

4.
午饭后到下午上课前的这段时间里,孩子们都能够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他们有的在屋外玩耍,有的读书,交换邮票,下棋,当然也免不了有些孩子淘气。我呢,却常常利用这段时间和孩子们谈心。每个孩子一般都有自己的苦恼,他们需要倾听别人的有益的建议,接受别人给予的微笑、求得安慰、支持和帮助。孩子们也有他们的秘密,通常他们只向他们认为可以信赖的人公  相似文献   

5.
宽心友联     
美霞 《学前教育》2005,(1):41-41
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用全部的热情、源自内在的创意去熏陶他们的心灵,发展他们的思维。我和孩子都拥有一份平静、快乐的好心情。然而静下来时,常常也有些不平衡。因为没有时间梳理心中的思虑和感觉,因此少有论文发表,少有论文获奖,总是和各种光环探肩而过。看看周围的同事,埋头和孩子在一起的往往都是默默无闻,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每天清晨,迎着初升的太阳,踏着轻快的步伐,我走进整洁美丽的教室,看着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就会常常情不自禁地想:每个孩子就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我就是一名园丁,让花蕾美丽绽放是我的追求。自从走进新教育,我就努力实践着,使自己成为一名新教育人,努力让我的孩子们和我一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2012年9月,我迎来了一群刚入学的孩子们,他们是那样的天真可爱,朝气蓬勃。在两年的时间里,在"构筑理想课堂"  相似文献   

7.
孩子的眼睛     
记得中考那年,我经常练习的一篇作文是《老师的眼睛》。那时,我总是努力想从老师的眼睛里读懂些什么,作为自己作文的素材。而今,我也成了一名老师,每天面对孩子们。我仍然要去读眼睛,只不过读的是孩子们的眼睛。孩子的眼睛清澈、明亮,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孩子对老师最真实的看法。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你因为一件小事对孩子抱怨、发脾气时,孩子眼中对你的疏远、惧怕和敌视?当你经常对自己喜欢的孩子伸出大拇指表示赞赏时,其他孩子眼中对你的不满、怨恨和渴望?当你真心地融入到孩子们中间,与他们共同游戏,给予他们平等、真诚的爱时,孩子眼中…  相似文献   

8.
记不清什么时候,《山东教育》成了我的精神乐园,我特别清楚地记得乐园中的“雕塑心灵”栏目。那一篇篇充满真情的文章,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世界,教我如何为人之师,教我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教我如何塑造自己的心灵。曾几何时,我常常抱怨自己付出的多,收获的少,常常抱怨自己的工作无聊,常常抱怨家长怎么一点不领教师的好心,抱怨孩子们怎么那么烦人,那么不听话。后来,我读了“雕塑心灵”中《一个班主任的日记》,作者的做法、想法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不禁扪心自问:“同是班主任,我怎么不会这么做?”别人能用自己的智慧创造自己的天空,用自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巩亚芹 《中小学电教》2011,(12):126-126
读经典古文,不仅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在孩子身上重焕生机.心灵接受着高尚道德情操的洗礼,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读书是从业之基,道德乃做人之本”。孩子们从小接触古诗文,必将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将帮助他们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味,打下良好的基础。那怎样进行有效的古诗教学呢?我浅谈自己教学的感悟。  相似文献   

10.
我们是朋友     
我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我,每天我都可以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疯”。我和孩子们之间没有距离,因为我们是朋友。在与这些孩子第一次接触时,我便对他们说:“我们做朋友,好吗?”孩子们都疑惑地看着我,我又补充说:“你们在和我说话时,可以称呼‘你’,不必叫我邱老师,可以吗?”孩子们笑了。果然,他们常常会主动地与我交谈:“你昨天在干什么?”“你喜欢看动画片吗?”“给你玩我的玩具”……改变与孩子之间的称呼,这是我和他们成为朋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自从选择了幼儿教育工作后,我从一个心高气傲、抵触孩子的新老师,慢慢蜕变成一个成熟而又稳重、时刻关心爱护孩子的老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间长了,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时间和孩子们相处在一起,时间久了,和孩子之间就产生一种莫名的感情,这是种近似于亲情的感情。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朝夕中,我也从孩子的身上体会和领悟到如何做一位走进孩子心灵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12.
单瑜 《今日教育》2007,(8):25-26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新生入园时,早晨教室门口总是围满了家长,他们不时地往教室里张望,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在哭;竖起耳朵仔细听,哭的声音是否是我的孩子。下午幼儿园的大门外,早早地等候着一群家长,他们满脸的焦急,心神不宁,他们处于极度的焦虑中。  相似文献   

13.
林链娇 《师道》2009,(6):53-54
这是我第一年从教,孩子们伴着我在教学的路上成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精彩,我想用文字记录他们的故事,记录走过的教学之路。而这个故事,关于小麦……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用全部的热情、源自内在的创意去熏陶他们的心灵,发展他们的思维。我和孩子们都拥有一份平静、快乐的好心情。然而静下来时,常常也有些不平衡。因为没有时间梳理心中的思虑和感觉,因此少有论文发表,少有论文获奖,总是和各种光环擦肩而过。看看周围的同事,埋头和孩子在一起的往往都是默默无闻,埋头和论文打交道的却总是星光闪烁。我尝试着用心去研读理论、撰写论文,却又发现对待孩子的耐心越来越少,对孩子的了解也越来越少。我觉得很矛盾。宽心小站的朋友,你们能帮帮我吗? 美霞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因为我是校长吗 读了《教书育人》新理念7月号的《请你还礼》,我想起了发生在我做校长时的一件事。 每天早上,走进校门,总有一群群孩子欢快地围过来,用清脆的童音向我问候:“老师好。”我立刻满面笑容地回问他们:“同学们好!”有时还摸摸他们的头或脸,孩子们总会露出笑脸。 这天,孩子们又在校门口围上了我。无意中我听见校园门口的一个小贩小声对同伴说:“现在的孩子好势利,见到校长态度就不一样”。 声音不大,却让我心头一震。 我开始站在校门旁一边看墙报一边观察。一会儿来了两位老师,孩子们还真有的转身装着没看见,有的赶紧走开,只有几…  相似文献   

16.
一、读出数学的“昧” 老师在教学中让孩子“读数学”,刚开始孩子们可能觉得很新奇,可是如果永远是那样“读题目”“读要求”“读口诀”……孩子们为了应付老师而读,于是“读”便具有负面效应.在教学中,教师应想办法让读更具有趣味性. 教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时,“1米”比较长,我就让他们读音拖长点,“1厘米”比较短,我就让他们读音拖短点.孩子们也可以加上自己的节奏,俨然,数学课变成了音乐课,我听着孩子们那稚嫩的童声,觉得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7.
爱的瞬间     
孩子的可爱常常在不经意间感动我的心灵…… 老师,别伤了手! 我正飞速地削水果,孩子们已经起床了,三三两两地从我身边经过,午点时间就要到了,我恨不得马上把一筐梨削好。  相似文献   

18.
阅读能润泽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感知世界、触摸生活。因此,坚持每日阅读半小时是我工作以来和学生们一直共同恪守的原则。记得我刚刚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时,读了《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有规划、有指引的深刻的阅读会让孩子们在阅读的世界里行走得更愉悦更幸福,这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在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于是,我也开始有计划地去引导学生看书并和他们一起阅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是三年级上学期的一本必读书目,我正任教三年级,因此我重点带领孩子读的也是这一本书。  相似文献   

19.
李杰 《学子》2012,(1):45-46
当我走进××中学六年五班教室,看到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时,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读出了那份新奇,同时又感受到那份陌生,看来我首要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孩子们心灵的天窗,敞开他们智慧的大门,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在课堂上挥动思维的翅膀。  相似文献   

20.
参加工作近两年时间了,总觉得自己的教学工作平平,常常会问自己音乐课该怎么上?却总也得不到答案。直到上学期,我接了一年级的艺术课程,一年级的孩子如果没有新鲜的课堂教学环节是抓不住他们的注意力的,并且每节课最让我觉得吃力的是该怎样引导他们去听音乐。可能是受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我总是在上课的时候叫孩子们坐端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