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0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感情变化的原因。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感悟语言之精妙。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理解。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感情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朗读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感情、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绘声绘色的朗读,能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欣赏作品.朗读历来受到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礼记·学记>有言:"呻其占毕."(占,即阅读;"毕"是书简;呻,发出声音来诵读)自古以来,朗读就被采用为教学方法,朗读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感情朗读不仅是语音技能的外显,所有声音技巧的外化训练都会表现出"无病呻吟"的难堪:或调平声稳,语感淡然;或装腔作势,语气夸张;或统一声调,缺乏个性……基于这样的理解,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应从"情"字入手,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铺陈渲染教学《水》一文时,一位教师为了指导学生朗读好孩子们在下雨天洗澡时的快乐(课文片段: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  相似文献   

4.
张丽君 《成才之路》2012,(10):31-31
正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其中朗读教学占有极其重要位置,它是情感教学、语音教学、读文教学等方面的集中体现。因此,朗读训练必须结合课文的讲读过程、理解过程来指导。学生理解了课文,才能读得有感情;有感情地读,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 1.运用集中检测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法来认识本课生字,运用"认、想、写、用"的方法独立识字;辨别形近字"瓤"与"嚷";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体会爷爷善良、宽容的心灵,感受农村淳朴热情的民风.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多种识字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周月锋 《小学生》2013,(10):54-5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将"感情真实"作为小学生写作方面的基本要求之一,加强小学生真实情感的丰厚,提高情真意切的感情表达成为我们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学会理解情感,将生活中的认识、感受有思想、有情感地表达出来呢?  相似文献   

7.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朗读,强调了一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评价"有感情的朗读",是"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造作……"可见,新课标对于语文阅读课中朗读教学的方向树立了更明确的标杆,情感朗读的评价标准是:在领悟文本的基础上自然的朗读,就是情感朗读。也就是说,读,是要给自己听,此时的朗读已然上升到另外一个境界——情感诵读。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理念:以"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为主线,结合名著、诗句和历史背景资料深入理解、感受德国"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并读写结合,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积累优美语言。2.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感受异域风情。教学重点:明晰作者表现"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的方法,进而体会"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
情感教学的内涵就是将教科书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引导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情感的变化是随着教师情感变化而变化的,教师将学生引入书中,由学生自己理解书中所表达的情感。关注学生对课文情感的代入便是语文教师教学的目的,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情感教学的初衷就在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文章中,产生自己对文章独一无二的情感理解。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品德。教学重难点:理解课题中"闪光的金子"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积累好词佳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同种意思不同表达"的习作方法。教学重难点品词悟句,感情朗读,学习"同一个意思不同说法"的表达方式。教学预设课前谈话:  相似文献   

13.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涵的哲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学习生字词语,理解诗意.  相似文献   

14.
何建军 《广西教育》2013,(17):44-45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20课(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在品味课文语言精妙的过程中感悟"花的勇气",学习阅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即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一定要建立在对作品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小学生的朗读要有感情,必须要有过渡,要有铺垫,教师要设法架设朗读与有感情朗读之间的桥梁。文章从问题、情感、情境、想象、激励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提升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潘胜 《学语文》2015,(2):24-25
[三维目标]1.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体悟诗词感情;2.使用"四读"法,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理解苏东坡达观的处世态度,真正体悟苏东坡旷达的胸襟。[教学重点]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体悟诗词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苏东坡达观的处世态度,真正体悟苏东坡旷达的胸襟。[教学方法]1.诵读法感知诗歌2.四读法鉴赏诗歌[教学课时]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美学情感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对所教学科的美的感受、美的理解、美的追求的情感过程.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与"乐"的良好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不仅能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情饱满、全身心投入教学,使教学潜能的发挥最大化,而且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生成,形成感情融洽、气氛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⑵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⑶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受"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番茄太阳"》的美好寓意,感受明明美好可贵的童心。教学难点:文章中共出现了三次"番茄太阳",应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不同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茉、莉、掏"等9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20.
李琴芳 《考试周刊》2013,(39):34-35
美育的目的主要是"陶冶感情"。语文美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情感教育。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过多关注认知因素,而对情感因素则缺乏应有的重视。本文从理解审美情感入手,指出其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的关系。就语文教学的三要素:教材、教师、学生,论述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教育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呼吁语文学科更多地关怀人性、人本身,体现人本主义教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