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方新珠 《考试周刊》2014,(80):66-66
作文教学的关键是让孩子发自内心地表白,促使孩子情感迸发,不吐不快,让孩子的习作之路充满快乐。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习作热情,让学生快乐习作;教师通过下水引路,引导学生模仿创作,提高学生习作的技巧,从而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人物塑造在学生习作中是占有很大比例的习作题材,但是往往由于学生缺乏恰当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至于学生塑造的人物形象过于空洞和呆板,达不到习作的要求,在作文写作上很难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习作欣赏课”.它不仅教会孩子发现美.更教会孩子创造美:它不仅给被欣赏者以喜悦.而且带给欣赏者以收获:它引导孩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再创造,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习作欣赏课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欣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4.
教语文,老师们很怕教作文,学语文,孩子们最怕写作文。尤其是小学中段语文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它从一二年级的写话上升到了段的训练,要求把一段话写具体。而孩子们一听到习作,头都大了,因为他们把习作当成成了一件大事、难事。原因何在,一是孩子们缺乏必要的习作素材;二是中段孩子不懂得必要的习作方法。怎样才能轻松有效地提高孩子的习作水平,让孩子们快乐习作?我苦苦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我班学生的有效方  相似文献   

5.
刚刚接触习作的学生,大多畏惧作文。“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这些,成了某些孩子的口头禅。他们犯愁作文时无话可说,没的写。即使有话又犯愁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担心自己的习作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如何减轻孩子的作文心里负担,让孩子扬起习作的风帆快乐起航呢?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得好:"言为心声,文为心志。"习作,就是孩子用"心"来说话,用笔来流露真情;从而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然而,过去的写作教学给学生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不仅加大了写作难度,而且还使学生产生了厌烦、畏惧写作的情绪。而新课标对习作要求的概括就是:喜欢习作,自由表达。除此之外,再没别的要求。显而易见,新课标  相似文献   

7.
教学思路 学生习作之所以不生动、不具体,“写不好人物对话”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本单元习作力图结合学生实际,通过例文让学生明确: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评价习作是教师的工作。学生们习惯旁观自己的作文被老师评改,老师们也习质于过日复一日地评改学生作文的工作状态,虽累不堪言,却也兢兢业业,如陀螺般不住地操劳着。 那么,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习作?让学生参与到自评、互评习作中来。这样的做法不少老师在尝试。我认为,对于高年级的孩子,虽然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还不够,甚至可以说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表达能力好的学生能大概评判别人的作文好不好,但对自己的写作却常常束手无策,越看越像名家精品,无从下笔评改;表达能力次之的学生组织习作就有一些困惑了,对自己的习作或是别人的习作再提什么意见和建议,就是有些拔高要求了。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中就习作所提的要求只有两个":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看似简单的两个要求,我们需要花费九年的时间去实践,结果还是遗憾很多。不管课程改革如何进行,习作依然是个令人非常头疼的问题。学生感叹:习作,想说爱你不容易。老师冥思苦想: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写作文?感叹也好,苦想也罢,学生  相似文献   

10.
习作作为一个大项被列入新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当中,可见习作的重要性,然而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却总会出现无处下笔、无事可写。出现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在习作指导上没做到位。而习作指导中,教师设计的习作要求更为重要,它是教师习作指导的风向标,是学生习作成文的铺路石。习作要求是习作课的灵魂,习作要求设计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学生习作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好习作要求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开始极力重视小学教育。其中最让家长和老师头疼的就是孩子的习作能力,学生害怕写作,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如何构思。所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惧怕习作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常见的问题。不少学生遇到习作,要么抓耳挠腮,半天憋不出一句话;要么词不达意,不知所云。许多语文教师也认为作文不好教。事实上,孩子的世界中并不缺少精彩事情的发生,只是他们不注意收集素材,不善于捕捉细节并准确表达,或者对教师在文章体裁和篇章结构方面的要求不甚理解等,影响了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每个学段习作具体要求: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诱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欲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一、走进生活,突破时空孩子天性好动,可以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如,课间十分钟,对活泼可爱的孩子来说,是他们思想最活跃的时候。开展丰富  相似文献   

14.
陈永红 《湖南教育》2003,(17):35-35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习的要求中强调,学生应“能留心观察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但实际情况却是,许多小学生望“文”生愁,更别说习作快乐了。要改变这种现状,要求广大教师密切关注孩子的作文心理,充分赏识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人文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吐露真言,喜学乐学,从而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那么,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赏识呢?  相似文献   

15.
徐亚新 《成才之路》2014,(12):49-49
作文,一直以来都被学生称作是非常头疼的学习任务。事实上,翻开学生的习作本,总会发现有那么几篇精彩佳作,内心自然会升腾起无限的欣慰。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发现:很多的学生习作内容平淡,甚至结构紊乱、字句不通。每每看到如此的习作,教师总会感觉遗憾,甚至为这些孩子焦急万分。  相似文献   

16.
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水平与城镇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普遍存在作文言之无物,东拉西扯,废话连篇,习作能力不高,习作水平低。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体验和感悟,使农村孩子热爱写作,谈到写作,感觉语言就如源头活水一样滔滔不绝。  相似文献   

17.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常常被教师称为"难啃的骨头"。教师认为习作难以指导,而学生则认为习作无话可写,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写。因此,习作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始终难以有更大的突破,至今让教师和学生望而生畏。那么,目前习作教学中都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又该采取哪些对策来纠正这些问题呢?一、对学生的习作常规缺乏严格的要求新课程强调不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传授习作的写作技巧,不要用各种条条框框来束缚  相似文献   

18.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事实上,很多孩子不喜欢习作,尤其是农村孩子。其实,农村孩子不爱习作,无非是没有习作的素材,他们生活在农村,视野狭小,缺少交流,以致于一提到"作文",个个愁眉苦脸。试问,孩子们在写什么都不确定的情况下,老师天花乱坠地教孩子们怎么写,那又有何意义?下面浅谈如何根据农村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习作规律,让农村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爱上习作。  相似文献   

19.
习作背景这学期我新接了一个班,为尽快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的教学工作,我要求学生每人给我写一封信,写最想对老师说的话。内容可以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对老师的要求、建议等。阅读来信时,一封题为《被幸福遗弃的人》触动了我,我很想了解这些孩子生活背后的故事,于是我就围绕“幸福与否”对学生生活展开不公开的调查,然后定下了这次“你幸福吗”为主题的作文课。习作目标1.引导学生由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悟生活,进而珍惜生活和好好地生活。2.互相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准备1.回忆过去的生活,观察现…  相似文献   

20.
曹会 《小学生》2012,(9):88-88
习作教学是小学第二、三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是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瓶颈之一。不少学生见到习作就犯愁,"无话可写"一直困扰着孩子,究其原因,我认为除了学生不留心观察,不勤于练笔之外,不懂得创新也是很重要的一条。学生不懂得创新,教师不懂得怎样指导创新,写出来的习作毫无新意。要想打破这种局面,就必须动脑筋、想法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为学生的自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