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午餐前活动时,钟浩小朋友心不在焉,不时地向门口张望,不一会儿,他哭了起来。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爸爸早上说了的,要来接我回家吃午饭,他怎么还不来?”我听了,以为他家里有事需要将孩子接回家吃饭,就劝他说:“时间还早嘛,过会儿爸爸会来接你的。”吃午饭了,可是他爸爸还是没有来,钟浩伤心地坐在一边不愿  相似文献   

2.
前几天,有位朋友带着孩子到我家来玩,我与这位小客人作了简单的谈话:问:小朋友,你在哪个幼儿园呀?答:我在××幼儿园的大班。问:老师教你们画过什么呀?答:画过汽车、小房子、小鸭子、电视机。问:请照我家的电视机画张图画好吗?答:我画不来!问:老师不是教你画过了吗?答:那是照着图样画的!问:桌子上摆的电视机,不是最好的样子吗?答:不!我只会照着画好的样子画!孩子的一番回答,引起了我的深思,为啥孩子离开了老师的图样就画不来?这应责怪孩子吗?  相似文献   

3.
张锐 《教师博览》2002,(3):27-27
前几天看电视时四岁的孩子问我:“爸爸,鬼子是什么?”面对纯真的孩子,我不知道用什么字眼来描述。战争和侵略毕竟离他们太远了,理解不了这一点没有谁会感到奇怪。但是一位学生的问题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老师,如果日本鬼子没有被赶出大连,大连肯定会比现在建设得更好,是吗?”还没有等到我回答,他又加上了一句:“我想肯定是的。”面对他那张单纯和天真的脸我不知道如何来描  相似文献   

4.
情况分析 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爱的摇篮里,接受着全家众星捧月般的爱。然而孩子在得到爱的同时,却不知道奉献爱。我们问班上孩子:“妈妈在家都做哪些事情?”幼儿会说:“我妈妈天天买菜、做饭、洗衣服、织毛衣……”我们又问:“如果妈妈不在家这些事谁来做?”幼儿会说:“爸爸做。”照此问下去,几乎众口一词“奶奶做、爷爷做、婆  相似文献   

5.
位置     
人们似乎特别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位置:第一?第二?或许他的心中根本没有我的位置? 于是,爸妈总爱问年幼的孩子:“爸爸和妈妈谁最好?”少年时代的我们总爱问朋友:“我是你最好的朋友吗?”我们问,因为我们没有把握;我们问,因为我们想通过别人的回答来肯定自已;我  相似文献   

6.
一个6岁的小女孩问妈妈:“花儿会说话吗?”“噢,孩子,花儿如果不会说话,春天该多么寂寞,谁还对春天左顾右盼?”小女孩满意地笑了。小女孩长到16岁,问爸爸:“天上的星星会说话吗?”“噢,孩子,星星若能说话,天上就会一片嘈杂,谁还向往天堂静穆的乐  相似文献   

7.
雨伞     
快放学了,外面的雨依然很大,一位老人站在教室门外,很明显是来给学生送雨伞的。我环顾四周,竟然没有一个学生出来认领。于是,我轻声问正在看书的学生:这位老人是给谁送伞的?”教室里一片寂静。“是不是搞错了?”我带着满心的疑问,走到门口,问老人:您是谁?给谁送伞呀?”“我是小文的爷爷。”我一愣,小文,不就在班里吗?他为什么不来拿呢?我向小文望去,只见他涨红了脸,头也不抬,再看老人,满脸的皱纹,穿着朴素。我顿时明白了。“小文,别忙着看书了,来拿雨伞。”我对小文说道。小文不情愿地走了过来,接过雨伞,没有多看送伞人一眼。“同学们,小文…  相似文献   

8.
老不死     
天真的孩子问爸爸:“世上还有人能不死吗?”“没有人能不死的!”“不!”孩子摇摇头说,“你骗我。”父亲奇怪了:“谁能不死?”“奶奶!”孩子很有把握地说。父亲以为孩子对奶奶爱得天真,哈哈地笑了:“真聪明。”孩子把头一甩:“不是我说的。”父亲笑着问:“谁说的?”孩子说:“妈妈说的。”老不死  相似文献   

9.
问天     
“妈妈,上帝和玉皇大帝谁最大?” “……你为什么这么问?”答非所问,我没有想到五岁多的孩子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幼儿园的小朋友说上帝是天上和全世界最大的,我说是玉皇大帝最大,对不对?”  相似文献   

10.
先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个教学片断 :  1.一天 ,幼儿园老师问一群孩子 :“花为什么会开 ?”   第一个孩子说 :“花睡醒了 ,他想看看太阳。”   第二个孩子说 :“花儿一伸懒腰 ,就把花骨朵给顶开了。”   第三个孩子说 :“花儿也有耳朵 ,他想出来听一听 ,小朋友们在唱什么歌。”   ……   孩子们的回答感动了老师 ,她原先准备的答案相比之下 ,显得十分苍白——“因为天气变暖和了。”   2.有位教师对一年级小朋友说 :“谁来叙述一下小蝌蚪演变成小青蛙的过程 ?”这一问 ,教学卡壳了 ,小朋友们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不知该怎么回答…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午点又是苹果。 上一次吃苹果,我发现有好几个孩子的苹果没有吃完。让他们扔掉,他们却又显出一副舍不得的模祥来。等到家长来接孩子时,我特地问了那几位幼儿的家长,问他们的孩子爱不爱吃苹果,答案几乎都一样:“他可爱吃苹果啦!”“他在家一口气能吃完一个大苹果!” 问题在哪里呢?那天吃完晚饭后,我和爸爸妈妈一块儿看电视。妈妈突然说:“谁愿意削个苹果给我吃?”我拿着苹果,又  相似文献   

12.
你是谁     
我们虽然不能放下周围的一切,但是也不能为了一切而丧失我们自己。一位妇人晕倒在地。突然,她感觉自己好像已经离开了人世,正站在天堂里的法官面前。一个声音问道:“你是谁?”“我是市长的妻子。”妇人回答。“我没有问你是谁的妻子,而是问你是谁。”“我是4个孩子的母亲。”“我没有问你是谁的母亲,而是问你是谁。”“我是教师。”“我没有问你做什么职业,而是问你是谁。”“我是一名基督徒。”“我没有问你的宗教信仰,只是问你是谁。”一问一答没完没了地进行下去。妇人总是不能满意地回答法官的“你是谁”这个问题。她下决心要找出“我是…  相似文献   

13.
中班语言课复习儿歌《桌上一瓶花》时,老师讲解“诚实”一词,与幼儿作了如下的谈话。老师问:“这个小妹妹好不好?”幼儿齐声说:“好!”老师又问:“为什么小朋友们都说小妹妹好呢?”一位小朋友说:“因为她打破了花瓶,自己就承认了。”老师很高兴地表扬了这位小朋友之后,说:“自己做猎了事,就自己承认了,这就叫诚实!诚实的孩子,谁都喜欢他。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呀?”小朋友们齐声回答:“愿意!”老师又问:“那么,谁来告诉老师,你怎样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一位小朋友说:“如果我拿了别人的铅笔,我还给人家,承认是我拿的,不承认就不诚实。”老师笑着说:“对,这是诚实。”  相似文献   

14.
大班在晨间游戏时,有七个孩子在玩轨道玩具,他们用玻璃小球当轨道中的滚动物。可玩了一会儿几个孩子就说:“老师,某某的玻璃球多,我的球少。”“我只有一个球。”“我只有两个球。”……我走到他们中间问:“你们谁的玻璃球最多?”张择晨将手摊开让我看,哇,一大把球,咕噜咕噜直往下掉。我又问:“谁的球最少?”张宇轩摊开手说:“我只有一个。”晨晨说:“我只有两个。”我问:“为什么有人多有人少呢?”“他们抢的。”“不,有的是我捡来的。”球多的人争辩道。“咱们能不能把球分分匀呢?”听了我的话,孩子们谁都没答腔。拿多的不肯拿出来,拿少的…  相似文献   

15.
开心巧克力     
长到几岁朋友的女儿5岁了。一天,我问她:“你想长到几岁?”小女孩闪动着大[睛,扳着手指头数到了十,说“:十岁。”我想小孩一定是不知十上面是几,就逗她说:“为什么就长到十岁?是不是十往上不会数了?”谁知回答却是:“当然不是!再长大我就显得太矮了。”母子的对话一天,蚯蚓妈妈带着一群蚯蚓孩子在地上爬呀爬呀。这时候最小的那个蚯蚓孩子就问蚯蚓妈妈:“妈妈,妈妈,爸爸去哪儿了?”蚯蚓妈妈说:“你们的爸爸跟着渔夫钓鱼去了。”谁是家长小学生在填一张表格,他问:“老师,家长姓名是写妈妈?”老师答“:谁说话算数,就谁吧。”学生自语道:“那……  相似文献   

16.
帽子     
安安放学回来,小脸阴沉着。她过去摸了摸他的额头,还好,没发烧,就问:“怎么了?学校出了什么乱子吗?”“老师说,古柏得了癌症,不来上学了。”安安说。“会好的呀,要有信心。不是所有的癌都不可治的,对不对?”她想不出用什么话来跟一个10岁的孩子理喻生死。古柏那样可爱的孩子,怎  相似文献   

17.
在组织大班教学活动时,我发现有的孩子注意力渐渐不集中了,也不积极地回答问题。于是,我灵机一动问:“谁是小博士?”全班幼儿齐声说:“我是小博士。”我又问:“谁的眼睛亮晶晶?”全班幼儿齐声说:“我的眼睛亮晶晶!”经过几遍这样的问  相似文献   

18.
当您的孩子一个人在家,有人敲门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我们曾在家长的配合下,创设一个“让孩子独自在家,请他人来敲门”的情景,观察幼儿的反应。现摘录几例: 例一:听见敲门声,欧洋主动问:“你是谁,找谁?”并告知“我爸爸不在家。”当来人告诉他“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姓王,以前曾来过你家”等,并要求他把门打开时,就很快地把门打开,并说:“你以前是来过我家的。”  相似文献   

19.
坠落仙灵     
我一向是个爱哭的孩子,之所以称为孩子,是因为我找不到比孩子更能形容自己的词语。然而离开蚀那一天,我没有哭。黑夜的四周冷得怕人,我就这样竖起衣领,呼出一团白腾腾的雾气,转过身,背对着他们的尸体,不停的走,都没有回头,亦没有悲伤或恐惧。每当我无辜地睁大眼睛时,胭总会捧着我的脸,叹口气,说:“裳,你太孩子气了。”我记得他眼里的心疼,当然还有失望。而蚀总是会狠狠的瞪着我“凝裳,你这个狠毒的女人!”然后我就会笑,我大笑。我狠毒?是谁曾经说过我像玻璃般易碎?是谁说会保护我?是谁说无论以后怎样永远把凝裳放在最重要的地方?而后来,只不…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妈妈”主题活动中,我让每个孩子带一张妈妈的照片来园。几天后,绝大多数孩子带来了照片。晨间锻炼结束后,我问孩子们:“谁还没有带妈妈的照片来?”这时,小玮轻声地对我说:“老师,我没有妈妈的照片,真的。”“啊,你妈妈一张照片也没有?哈哈哈……”“她妈妈没钱拍照片。”一些调皮的孩子马上在一旁笑话起她来,而小玮则一脸尴尬,涨红着脸望着我。小玮的老家在安徽,她是随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来常熟的。为了替小玮解围,我对大家说:“小玮的家在安徽,她没有办法把妈妈的照片带来,你们说可以用什么办法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师,让她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