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健吾散文《雨中登泰山》一直为人称赏,人们称赏的是它选材和构思的独具一格。笔者以为,这篇散文的魅力所在,是因为它是作者的心性之作,这篇不长的文字烙着作者人生历程的印记。李健吾曾说过“我是一个快  相似文献   

2.
《咀华集》和《咀华二集》的问世使李健吾成了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批评家。他以审美鉴赏的方式品评作品,并把批评作为一种艺术再创造,使印象的表达成为自我表现的手段。因此,他的批评观与印象主义批评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而且李健吾在他的批评中也实践了这些批评主张。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学者和作家。作为一位作家,他是以散文著名的。1935年,中国出版界编成一部重要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请鲁迅、胡适、周作人、郁达夫和朱自清等10多人编成。郁达夫编的《散文二集》里收入鲁迅、周作人等16家共131篇,周氏兄弟占81篇,选入朱自清的共7篇,居第3位,比冰心入选的还多1篇。可见朱氏在现代散文家中的地位。他的散文,尤其《背影》一篇,最为人称道。像我这样70岁左右的一代人,可以说没有不从教材上读过这篇散文的,要是一位教师,也就没有不教过这一篇的。我每读此篇,都深受感…  相似文献   

4.
当代作家李健吾的著名散文《雨中登泰山》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5.
高考自1998年至今,全国卷连续选用散文来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2005年的3份全国卷中的第Ⅱ卷全部选取散文作为阅读材料。单独命题的13份省市卷也全都选取散文来命题形成了散文一枝独秀的选材局面。继2004年之后,2005年继续扩大了选材范围,以当代散文为主,兼及现代散文(全国卷Ⅰ冰心的《一日的春光》、辽宁卷李健吾的《切梦刀》、湖南卷何为的《贝多芬:一个巨人》。江西卷严文井的《给匆忙走路的人》)。  相似文献   

6.
冬天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建树、风格独特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为人真诚朴素,他认为文学作品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因此,他的散文创作贴近生话,有感而发,却又不温不火,常给读者一种清风拂面、绿茶弥香的清新之感。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对于创建现代白话散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郁达夫曾经赞赏他的散文“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李广田也明确指出“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可以说,朱自清的散文几乎篇篇都是精品,如《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给亡妇》等,已经与古典散文名篇一同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冬天》是一篇写人的散文。朱自清精选了三个生活场景,寥寥几笔,意味全出,让我们在作者徐徐皴染的氛围中,深深体验着时光不再、物是人非的悲怆和苍凉。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奇才作家。他的小说既有爱国主义的热情,又带有某些颓废的情绪;他的文笔优美,然而又夹杂着些许苦涩。他是一个曾几度被人争议的人物。郁达夫小说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她是一个弱女子》等,散文有《达夫散文集》等。  相似文献   

8.
读书答问     
读书答问郭预衡郭预衡文学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学史的学术带头人。主要著作有《中国散文史》、《中国历代散文史》、《古代文学探讨集》、《历代散文丛谈》。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鲁迅研究专家,写过多篇研究鲁迅思想、文学史观和杂文的学术论文。这些...  相似文献   

9.
罗黑芷论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罗黑芷是一位默默耕耘的拓荒者,长期以来,几乎被人遗忘。他的小说和散文,以“新创的体裁和别致的人生怀抱”引起文坛的瞩目,代表作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和散文二集。他是文学研究会中极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也是江西著名的现代作家。  相似文献   

10.
余秋雨文化散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的当代散文迎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其标志是这时期拥现出一批优秀的散文家,而余秋雨则是其中的位使者。这位写出了《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等学术专著的著名学者,近期又连续推出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三本散文集。在当代多元的散文格局中,余秋雨的散文因其鲜明的个性而格外引人注目。他以其深厚的文化积累,以其热切的文化关怀和独特的文化况味;以其高标远举、厚重深邃的审美品格,在散文创作的领域中开拓了一方卓尔不群的新天地。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显示了中国当代散文的成熟,…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新文学三十年代文坛上,曾出现一批致力于抒情散文创作的作家,他们在祖国散文园地里开拓、耕耘,执着地“在为抒情的散文找出一个新的方向”。丽尼就是这批作家中的一位。他原名郭安仁,生于一九○九年。丽尼,本是他幼年时一位外国女友名字的音译,为了纪念这位早逝的女友,他用它作了笔名。丽尼从一九二八年六月开始创作,至一九三八年辍笔,除去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四年的沉默,在八年多的岁月中,他写了《黄昏之献》(一九三五年出版)、《鹰之歌》(一九三六年出版)和《白夜》(一九三七年出版)三本散文集。此外还有《同伴》、《我们记住》、《江南的记忆》等单篇散文。一九三八年以后,由  相似文献   

12.
试论徐志摩散文的情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摩是中国新文学中“新月派”的代表作家。他以诗歌饮誉文坛,在散文创作上也别具一格。他生前出版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3本散文集;遇难后,有人替他编印了《秋》、《爱眉小札》和《志摩日记》等,还有数十万字的散文散见于当时的报刊杂志上。这些写于20年代的散文作品,与他的诗作一样,富有浪漫才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笔者曾在《徐志摩散文的诗化特征》一文中论及他的文体风格,本文将着重探讨其散文的情感内涵和抒情特色。  相似文献   

13.
他是一位共和国的同龄人;他是一位多项文学奖的获得者;他是一位关心青少年成长的有心人。国外一专门研究中国文学的机构在发表文章时说:能够将中国文学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当代作家有五到六人,第一个提到的便是他——陈建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听听他的声音。语文世界:我们知道您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在北大学习期间创作的短篇小说《丹凤眼》《飘逝的花头巾》分别获得了1980年、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来在继续小说、散文创作的同时还曾参加过《皇城根》等多部热播影视剧的编剧工作;即使在您后来担任作家协会的书记处…  相似文献   

14.
刍议余秋雨散文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美玲 《阅读与鉴赏》2007,(11):29-30,45
余秋雨先生是文化学者,也是一位散文大家。他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善于将睿智和学识在“人文山水”间邀游,使他的历史散文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又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人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国内外不少评论家都把余秋雨作为一代散文大师,余光中先生在《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曾把余秋雨与梁实秋、钱钟书相提并论:“比梁实秋、钱钟书晚出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人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他的《文化苦旅》。”  相似文献   

15.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位天才的散文家。曾给她的小说《生死场》以高度评价的鲁迅,就格外看重她的散文,曾说她在散文创作方面比谁都更有前途。萧红的散文总有一种寂寞气息淡淡地逸出,她的散文语言是"明丽和新鲜"的,这些都是萧红散文艺术风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感知和运用: 何其芳画梦录中的颜色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画梦录》是何其芳散文的代表作。对于这部集子 ,著名评论家李健吾曾这样评述过 :“他 (指何其芳 )用一切来装潢 ,然而一紫一金 ,无不带有他情感的图记。这恰似一块浮雕 ,光彩匀停 ,凹凸得宜。由他的智慧安排成功一种特殊的境界。”[1] “何其芳先生要的是颜色 ,凹凸 ,深致 ,隽美”。[2 ] 可见 ,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 ,是《画梦录》创作的重要特色。本文就《画梦录》颜色词的运用作一个粗浅的探讨。含蓄、委婉是中国传统文学的内在精韵 ,托物言志是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但何其芳独辟蹊径 ,他致力于色彩词的运用 ,注重色与光的搭配 ,在两者巧…  相似文献   

17.
简介李广田(1906-1968),现代散文家、诗人,在诗歌创作的同时也从事散文创作,他的散文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代表作有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记》、《日边随笔》等。散文名篇有《山之子》等。风格特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广田无疑是一位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作家,他以其独具个性的散文、诗歌、小说创作为新文学宝库增添了光彩。但他最出色的作品其实是散文,其独特的诗人气质使他的散文充满了浓郁的诗情。冯至先生很早就说过:“广田的散文是独树一帜的。”他的散文,篇篇都是“独立的创作”(何其芳语),都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中学时代,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和《荷塘月色》,我深深地感到作者是位富于感情和重感情的人。不久,我在坊间买了朱自清的一本散文选集和一本诗集《踪迹》。读后,我感到作者不但感情丰富,而且是位非常纯洁、善良、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人。心里产生了对他的敬爱之情,我盼望能见到这位作者。  相似文献   

19.
梁实秋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以散文称誉文坛。他的散文虽多取材于日常琐细,却往往内蕴深厚,值得玩味。在《西雅图杂记》中,他的取材大致可分为三部分:自然景物及名胜古迹、中西饮食文化、美国社会问题。研究梁实秋《西雅图杂记》的取材,不仅有利于我们分析梁实秋散文创作的前后变化,而且可以为我们全面深入解读和把握梁实秋散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木器时代     
在中国当代女作家中,迟子建是以"忧伤但不绝望"的诗意小说而著称的,自1986年发表成名作《北极村童话》以来,她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势头和骄人的创作业绩(曾三次荣获"鲁迅文学奖")。迟子建在小说高产的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精品。她的散文朴素、温情、宁静、忧伤,弥漫着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气息,浸溶着家常、本色、安适的融融暖意。抒写童年(童年的人、事、景、情),是迟子建散文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些养育她的北方风物,那些在她生命中留下烙印的人,以及北方大地一些业已消失的事物和景象,均在她的笔下熠熠生辉。古典的气质,是迟子建散文的一个美好品性。她的散文很怀旧,一座旧房屋,一段老街巷,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条溪水,一座山峰,她都对之表现出特殊的情感。迟子建的散文叙述舒缓、平和、克制,却又不时闪现出智慧的光辉。她认为,"散文是心灵的述说。好的散文,应该像一棵大树,自由地生长,朴实的情感和真诚的土地紧密地相连"。迟子建常常会给作品起个美丽而充满生气的名字,让人赏心悦目。比如《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假如鱼也生有翅膀》等。本期我们选用了她的《木器时代》,依然是童年视角,依然是迟子建式的忧伤,但我们的阅读依然会充满着一种舒心和快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