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德育与美育是同一层次上并列的两种教育形式,是人格完善的两个必要方面.虽然德育与美育有不同的特点,二者不可相互替代.但是,美总是以善为前提,美最终也是为了善,这就决定了德育与美育必然是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主要表现在:德育与美育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德育对美育具有导向作用;美育对德育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是学生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与其他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3.
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育与德育犹如一对亲姐妹,美育中包含着德育,德育渗透在美育之中,音乐教育是运用生动的音乐形象让人们在情感上产生激动,思想上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政治思想教育,那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相似文献   

4.
学科德育渗透是指在进行知识教学时,通过教学中的教育因素,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从而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超越自我,变得坚定和高尚。这里,潜移默化,不知不觉是关键;否则,不能称为渗透。如何做到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从而取得渗透的最佳效果呢?理想的途径是实施美育,使美育与德育完美结合。 美育能和德育结合,从古至今,已被许多教育实践所证明。但是,美育究竟是怎样与德育结合的,却很少有人论及。我们知道,无论是美育还是德育,都  相似文献   

5.
曹彩玲 《宁夏教育》2006,(11):42-44
中学各科的教学过程,既是德育、智育的过程,也是美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正因为如此,美育成了中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则显得更为重要。一、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激活语文课堂从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学  相似文献   

6.
张宪美 《中国教师》2013,(Z1):109-109
我国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德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因此,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和手段,在音乐教学中也必须做到德育的渗透贯穿。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功能和德育功能,相互影响,互相包容,互相渗透。音乐教学运用丰富多变的声音、节奏、形体、表情等各种富于美感的形式,以生动活泼、学生乐于接受的  相似文献   

7.
美育对德育和智育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必须还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同等重视的地位,以艺术教育代替美育或以德育统摄美育都是片面的。美育可以完善人的意志和认知心理结构,美育为德育和智育提供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形式。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动力和一种方法,更加令人惊叹,为一般人难以置信。忽视美育是教育工作的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智育、德育、美育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是融为一体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德育和美育因素,和学生共同挖掘教学内容和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实现德育、美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一隐性文化实践美育功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目前高校美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高校美育工作在认识和实践上都存在种种误区。其一就是认为美育就是德育,或者有一种"从属论"认为美育是为德育和智育服务的。而实质上美育无论在形式、内容、特征和功能上都完全不同于德育,其特立独行,自成一派,也不是德育和智育的附属。其二是认为美育就是教学生学些美  相似文献   

10.
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是指美育与德育相互渗透、整体和谐,使学习主体在教师创设的富于美感的教育情境中自由、自觉地形成照好道德和健全人格。美育与德育的融合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审美特色的德育模式,突破了(但不否定)“以美辅德”的传统认识,鲜明地提出了“以美立德”的主张。“立德”是指具有美的言行和养成美的品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