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从事多年新闻报道工作的我,不外前有机会回到了“娘家”一《淮阴日报》社。在一位副总编的办公桌上,我偶见他的两张崭新名片:一张是“记者××”,另一张是“副总编辑××”。同是一个人,为何备两种名片?在与主人的交谈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又接到了这样一张名片:自由撰稿人,×××。算来这是我一个星期内接到的第六张此类名片了。我认识×××,我知道他是个专写“命题作文”的主儿。但他在濠邦酒吧还是激动地告诉我:老子不侍候他们了,现在辞职干自由撰稿人了。这话乍听起来颇有点“挣脱了束缚”的味道,勇气  相似文献   

3.
刘杲 《出版史料》2010,(4):73-75
守文喜爱自己的命题:“社长是出版社的‘名片’。”他以此为题写作的应征文章得过奖励。如今他又用来做自己文集的书名。我觉得,这本记录了出版路上不断追问的文集,倒称得上是守文的一张别开生面的名片。  相似文献   

4.
采访王孝时,他随手递给我一张名片,除了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摄影干事这个职务外,上面印着四个头衔: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执委、解放军画报摄影记者、北京军区军事摄影协会秘书长。时下,有些名片尽是吹,王孝这张名片没有使我产生那种联想,反倒催促我提起笔来给他写点什么。推算起来,王孝从1964年业余自学摄影开始,至今有25年了。他拍的照片累积起来不比他那1米69的个儿高出个头才怪呢。论质量,他在全军、全国以  相似文献   

5.
在采访徐宏祥律师之前,我听说了他做的一些好人好事,比如资助贫困学生,乐于奉献,甘于清贫,敬业爱岗等等。材料中最抢眼的是他那张被誉为“永不褪色的名片”,上面的第一个头衔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老实说,这张名片虽然很有特色,但是,请原谅我当时头脑中闪过的一丝怀疑:这是不是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律师的一种自我包装呢?见到徐宏祥时,在嘉定的司法局大楼里。他神清气爽,步履轻快。当我们交换名片时,我马上问他,徐律师,你怎么会想到做这样的名片呢?他乐呵呵地笑着,说,当时我做律师时,出去调查要开介绍信,按惯例填政治身份一栏时,我讲,我是党…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网络不知不觉已渗透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见面的那句“吃饭了吗?”已几乎风化成了化石。街头巷尾碰上一个熟人.不无时髦地给他来一句“这是我的E-mail,请多联系;这是我的QQ.随时呼我”。这就是网络时代!要是交上了一个远在天涯海角的朋友.那就索性给他来一张网络名片,让网络时代真真地酷到底吧!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一位在上海文艺出版社主持工作的朋友来看我。他知道我有病,坐下就说明来意:希望我为出版社成立三十年讲几句话。我道歉说,我行动不便,少出门,不能到会祝贺。他便说你写三五百字鼓励鼓励吧。交谈起来我才想起文艺出版社最初还是由几家小出版社合并起来组成的,那些小出版社中有两家同我有关系,那就是文化生活出版社和平明出版社,有一个时期我还是这两家出版社的总编辑(我为平明出版社工作的时间短,还不到两年),  相似文献   

8.
我在军事部后勤组实习近两个月以来,感受最深的就是:新闻稿件是我们每个人的“名片”。从这张“名片”上,可以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水平和风格。而只有不断丰富这张“名片”的内涵,才能使别人愿意接受这张“名片”。一、老师帮我做“名片”新闻以时效新、内容新、写作形式新而取胜。但在编辑部实习期间,时效性不强的稿件经常见到。比如有篇通讯,说的是一位计生工作者在计生战线上默默奉献,被人们称为巴蜀大地上“不知疲倦的战士”。聂中林编辑让我把稿子改成一篇消息。稿子编好后,聂编辑对我讲,导语没有合适的由头,因为主人公被评为全…  相似文献   

9.
去年初,我发现并喜欢上了《人民日报》的一个专版。读得久了,便有了“参与”的念头,于是写了一篇随笔寄给专版 (未寄个人 )。稿子见报没几天,便收到编辑彭嘉陵同志寄给我的样报了,而且是两份,里面还有一张名片 !名片上除一个熟悉的名字外,地址、邮政编码、传呼号以及办公室和家里的电话号码一应俱全。又过几天,收到了寄来的稿费。这不仅让我高兴,也使我产生些许感慨。特别是从那一张几千公里外寄来的名片上,我读出了主人的真诚和热情,读出了一位报纸编辑对陌生作者的问候、感激、尊重和信任,看到了全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的风…  相似文献   

10.
记者的名片     
前些日子,听一位省级报刊的记者谈起两件不见得有趣的趣闻。其中一件事是,某家灯具厂的厂长助理手持该报一位记者的名片来编辑部讨账,声称这位记者“买”走价值500元的灯具时并未付款,只留下了这张名片,结果查实这张名片虽然的确是这位记者的,但他并未去过该厂,连厂长助理也说不是这个人拿走灯具的。另一件事是,一位出租汽车司机也拿着一张冠有“记者”头衔的名片来该报诉苦,声称这位记者要走12升汽油后,长期不归还,结果是该报编辑部并没有这个人。  相似文献   

11.
1976年,刘香成以美国《时代》记者的身份回到中国。戴着黑纱的广东人面对他沉默不语,但从他们的身体和眼神里,他立刻感觉到不平常的平静,那是人从一个境界到了另一个境界时才会出现的东西:一种只能意会的状态。我很喜欢这本书中的两张照片。一张是1980年,刘香成在云南拍摄泼水  相似文献   

12.
2002年,中国版协举办全国新闻出版界的绘画书法大赛,我写了一个条幅参赛。我写了这样几个字:“乐为他人做嫁衣”。这是我半个世纪编辑生涯的心情写照。1952年7月,我从华东团校学习结业,被分配到华东青年出版社工作,走上了编辑道路。1953年1月,华东青年出版社停办,我有幸被调到北京,团中央下属的青年出版社。这时青年出版社正和开明书店合并,这年的4月对外宣布合并后改名为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出版社的干部年轻、好学、敢干,开明书店的干部懂业务、作风踏实。团中央为中青社配备了坚强的领导班子,把青年、开明两部分人团结起来,努力奋斗。他…  相似文献   

13.
1992年11月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胡义成先生选评的(明小品三百篇》。胡先生在;支书(后记)中,说他“青灯黄卷,苦注寒窗”,“可怜一部明小品,费我功夫十余年”。他回忆起工作中曾经遇到的阻力;“不意,一个莫名的声音告诫我:你研究哲学,却注明小品,是不务正业,不算成果I我赶紧请示:*仆g哲学成果7’日:讲物质和精神的一二关系c于是,我感,复悟:40万言,岂不增诫者‘压力’乎7”从这段话看来,当初似乎有人劝阻他注明小品,是出于嫉妒心理。好在胡先生的成果终于问世厂,所以他有理由高兴:“如今,它将面世,我当然笑。笑:…  相似文献   

14.
写好短稿     
笔者近读两则故事。一则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完成他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后,随即寄出版社。过了一些日子,他给出版社寄了一封信,信的全文是:“?——雨果。”出版社的编辑马上给雨果回信,写的是:“!——编辑室。”不久,震动文坛的巨著《悲惨世界》问世了。一个问号,清楚明白地表达了雨果要说的全部话语。另一则是:有一位“博士”买了一头驴,要写张简单的契约。他写了好半天,一连写了三大张,还没有写到“驴”字,尽是些和买驴无关的废话。由此,隋朝人颜之推说:“‘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以上两个故事,一个是靠简单的问号…  相似文献   

15.
刘磊 《传媒》2002,(7):38-40
一 《申报》早年有个名叫蔡尔康的主笔,秀才出身的他,自号“铸铁庵主”。沪上名士郑逸梅写过一篇文章,介绍秀才主笔的名片。在蔡尔康的名片上,他把自己的头衔列了一大串: “四品街分部主事奏保经济特科、六举优行恩贡生、历办《申报》副主笔、《沪报》总主笔、《新闻报》开创正主笔、《南洋官报》采访委员、历掌《万国公报》广学会正翻译”。 从他这张有趣的名片上列举的这些头衔来看,蔡尔康事实上已经脱离仕途,成为了一个“职业报人”,  相似文献   

16.
宋强 《出版广角》2015,(6):119-121
人民文学出版社对我来说就像一个大学校,几十年中我每天早上从家里到出版社来,都感受到另外一种气氛、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使我每天得到许多关于文学方面的营养。  相似文献   

17.
今年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年会的主要议题是,研究几家大学出版社的图书,在“9·11”事件后如何上了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显然,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 这其中,有两家大学出版社的变化是最大的:耶鲁大学出版社(Yale)和拉特格斯大学出版社(Rutgers)。他们一些书,事件以前销售平平,但在事件后订购量急升。  相似文献   

18.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中的一项基本准则,她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被誉为新中国的“外交名片”。50多年来,这一原则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凭着这张新颖别致的“外交名片”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得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和支持。那么,这张“外交名片”形成的背景和经过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9.
一张名片背后的魅力─—湖北日报高级记者陈堂明访谈录刘泽洲接过对方递来的名片,略加扫视后,我吃了一惊。名片上,“陈堂明”三个字前面冠有湖北日报高级记者、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省政协委员等头衔。在我的印象中,以前还从未遇到过象他这样集报...  相似文献   

20.
上网以后,老三毛更忙了。甚至顾不上向他的朋友炫耀他的网上新发现。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建邮箱。在老三毛看来,一个E-mail地址,是时代和文化的标志,身份和品位的标签。他渴望自己有这样一张名片——只干干净净地印着“编辑”俩字和自个儿的大名,并有EDITOR的字样加上姓名拼音当然,最要紧的是一个属于自己的E-mail地址。现在有了电脑,这一切可以自个儿完成了——亲手做一张高雅别致的名片。老三毛不求人,不是要挣“无师自通”的名声,主要是他觉得“娃子要亲生”,他想当亲爹,不想当继父。为了这一天,他已经策划好久了,材料准备了一大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