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雪梅  梁严冰 《历史档案》2007,1(3):105-110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1916年2月,易白沙发表《孔子评议》一文,认为“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1,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站出来批判孔子及其儒学的人。稍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也纷纷撰文,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1917年  相似文献   

2.
为了纪念孔子诞生2550年,国际儒学联合会与《文史知识》编辑部在今年第九期推出纪念专号,并从1999年5月开始,共同发起并主办“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有奖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3.
全面阐释儒家学说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推荐《中国儒学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马汝军儒学是孔子创立的以修己治人为宗旨的学说。孔子以仁为核心,以修己和安人之道为基本内容的学说,标志着儒学的诞生。战国时期,经孟子、荀子的发展,修己安人之道,被置于性与天...  相似文献   

4.
凌先威 《大观周刊》2012,(31):29-29
孔子是我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几千年来,有人对儒家学说推崇备至,亦有人要打倒孔子,但是无论怎样,儒学都以它强大的力量影响着中国社会.在中国人民的思想深处形成厚厚的积淀。孔子在道德方面的高度修养和“博施于民”、“仁者爱人”的思想境界.“宽猛并济”的为政主张.以及他所提倡的忠信宽恕的人生态度等等,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繁花似锦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学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独树一帜,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孟子作为儒学文化的创始者和发展者一直受到世人的景仰,被人们尊为"至圣"和"亚圣"。子思子作《中庸》,上承孔子、曾子,下启孟子,作为儒学文化发展史上的承启之人功不可没。其历史光环虽然没有孔子、孟子大,但能被后人尊为"述圣",亦反映了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值得我们去研究和颂扬。  相似文献   

6.
“孔子、曾子仁学”是一个“儒学思想共同体”。孔、曾“仁道”内蕴人性美,孔、曾“为仁”体现心灵美,以仁为核心的礼、信、义、智、孝、悌、忠、恕等范畴组成了“仁学”的思想体系美。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干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也是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并称“三孔”。是人们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象征.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  相似文献   

8.
儒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体现之一,也是封建社会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的统治之学。但是儒学也并非从孔子创立之初就一举跻身庙堂的,直到汉朝初年,从儒学中分化出来的齐学充分发挥了通变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孔子仁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仁"是儒家体系的基石,它使仁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儒学的代名词。本文拟从"仁"的创立与内涵出发,考辨孔子仁学思想的基础与核心,以期使孔子仁学的核心概念和丰富内涵更加明晰化。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孔子形象》,林存光著齐鲁书社2004年3月出版《随笔》2005年第三期上有一篇《孔子的面目》,开头写道:“山东曲阜于孔子诞辰2555周年之际,举行了规模空前的祭孔仪式,来自世界各地的参礼团和海内外华人代表躬逢胜典。大典上,新造的孔子铜像首次亮相。媒体也顺势强调:‘孔子真面目今天复原’,这是人们‘第一次见到儒学祖师爷孔子最真实的长相’(2004年9月28日《新闻晚报》)。”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春秋末期,孔子在世的时候便被奉为“圣人”、“达人”。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在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上占据了统治地位。自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之后,历代封建帝王竞相推崇,孔子的地位到了至高无上的地步,一切均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时至今日,孔子的思想依然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汉书·艺文志》承《七略》而来。向、歆父子整理书籍,充分借鉴了前代成果,即从事物分类以至典籍分类、学术分类,以及孔子以来的图书整理传统。而在汉代,由于孔子本人的被尊崇,使得孔子进行的图书整理事业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图书整理事业被看作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朱熹是继孔子编辑六经之后出现于南宋的又一儒学编辑家。作为编辑家,朱熹将“文道合一”的美学追求贯穿于编辑活动的全过程,其编辑的书籍追求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在内容上,追求选题的“明道”和编校的“至善”;在形式上,追求版面的“和谐”、字体的“神韵”、插图的“直观”和封面的“雅致”,形成了朱熹独具宋儒理学精神的编辑审美观。  相似文献   

14.
儒学是一个外延极广而内涵较为明确的概念。它是以“仁”和“礼”为内在核心的儒家思想[1];宽泛而言,与儒家思想相关的学问和研究都可以称为儒学。儒学从其当前的存在形态来说,主要包括学术儒学、文化儒学以及民间儒学。所谓学术儒学是指“对传统儒学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儒学历史发展、演化的脉络,来梳理儒学理论体系的内部结构,阐发儒家的各种思想”[2];文化儒学探讨的是儒学对现代社会的作用;民间儒学则是儒学在民间的文化表现,如各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班、书院、学堂以及各种儒家启蒙读物等。本文侧重于对2020年学者关于儒学的前两种形态(学术儒学和文化儒学)研究的最新发展做一梳理。  相似文献   

15.
梦回孔子     
100年来,孔子被打倒在地,被千千万万的他的后辈们践踏在脚下。人们在反思中国落后的问题时,反思中国道德的缺陷时,孔子经常被赋予这样那样的“罪名”。今天,世界正进入一个全球性的战国时代,是一个更大规模的战国时代,这个时代呼唤着新的孔子,一个比孔子心怀更开阔的大手笔  相似文献   

16.
黄玉顺先生于2004年正式提出“生活儒学”。所谓“生活儒学”,是作者创构的一种儒学理论,倡导儒学“面向生活”。“生活儒学”作为一种当代儒学形态,意在发掘儒学蕴含的某些能够穿越时空、超越历史与地域的观念,使儒学能够真正有效地切入当今世界的社会生活。而于2017年12月出版的《走向生活儒学》一书是黄玉顺先生1998年至2004年间的学术论文的结集。之所以命名为“走向生活儒学”,是因为这段时间正是作者酝酿“生活儒学”理论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祝丽 《中国图书评论》2011,(10):120-121
中国孔子基金会策划并组织编写的《儒家文化大众读本》丛书,已经由山东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儒风华雨润异域》作为七卷丛书之一,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儒学昔日惠及邻邦、远播海外、引领世风的画卷。《儒风华雨润异域》提领脉络式地回溯了儒学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的历史,向读者说明了一个道理,儒学的复兴是儒家文化内在包容性和普世性的必然要求,儒学的未来命运必须从世界范围内文明交融激荡的角度去审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自汉武帝采纳儒生董仲舒对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从此走入所谓的经学时代(以儒学为国家统治思想),绵延两千余年而不绝。孔子也被累世追封,从汉平帝时加封“褒成宣尼公”,到唐玄宗时加封的“文宣王”,到宋真宗时加封“至圣文宣王”,再到元武宗时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由生时自称的“从大夫之后”,一直被追封到王公的待遇。在明成化、弘治年间更一度上升为大祀。后嘉靖皇帝降格为中祀,定封号为“至圣先师”。清代顺治年间一度加封“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后又改回“至圣先师”。康熙年间,一度拟议升大祀,后因故未实行。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更是被西太后慈禧下诏荣升大祀,达皇家规制,与祭天、祭地、祭太庙、祭社稷一起,恩荣优渥,显赫无比。但是,随着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清王朝被彻底推翻,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也宣告终结。而伴随着帝制的终结,与帝制时代并行两千年的祭孔典礼,一时间也被推向历史的风口浪尖,备受争议。本文将围绕民国初年的祭孔问题做一论述,以为今鉴。  相似文献   

19.
左康华 《东南传播》2011,(3):103-105
儒学是中国乃至世界思想史上时间跨度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学术思想派别.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儒学的成功可视为传播上的成功."学在王官"的背景下,孔子以私学作为承载其传播意图的实现途径,结合了言传身教以及编辑典籍这两种传播方式,切合了当时的传播现实,取得了最佳的传播效果.私学不但使儒学成为了当时社会知识阶层共同的思想背景...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去世以后,在其故里留下了学习礼乐的传统.他的子孙"即宅为庙","世以家学相承,自为师友"(《阙里文献考》卷27《学校》),开始了庙学合一.2000多年来,随着孔子创立的儒学被统治者推为国学,特别是从唐贞观四年(630年)开始,政府诏命州县学府皆设孔子庙,于是孔子也遍祀于学府,孔庙也由祀孔圣地逐渐演变为、国家推崇儒学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