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地球的可爱和渺小以及地球上资源的特点,说明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完成以下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2.抓住重点语段,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理解能力,朗读感悟能力,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被育目标:使学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爱护人类资源的重要性,受到环保教育。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憎得课文题目“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2.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地球、人类的关系。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文章的段落”。如何在本文中落实这一重点训练项目,让学生对段落之间联系的了解与认识,无疑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段落之间的联系。 (一)从课后问题切入,理清脉络,初知段落  相似文献   

3.
许慧  周波鸿 《山东教育》2000,(28):29-29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便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 ?  一、初读课文,激发兴趣 开课伊始,初读课文,教师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示通读课文。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个地球是怎样的 ?我们该怎样对待地球 ?学生在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之后,教师板书课题《只有一个地球》并在“只有一个”下加着重号,教师设问:“为什么说只有一个 ?”“我们人类能否在其他星球上居住生活 ?”让学生初步感知地球与人类关系是何等密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  相似文献   

4.
邵军 《教育文汇》2011,(6):41-4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揭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文章主旨。这一课的教学,以前我听过几次,一般是先让学生通读课文,使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并相机提出多个问题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小珊迪》为例,说说怎样从抓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初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即直奔中心。教师提问:“本文哪一句话能揭示中心?”学生不难找到,课文的最后一句话:“饱受饥寒的小珊迪那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着人们的心。”二、紧扣中心句理清脉络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中的重点词语“饱受饥寒”和“美好的品质”,而后发问:1.文章是怎样表现小  相似文献   

6.
古文教学历来注意字、词、句的分析,但是一篇古文往往因此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为使学生对课文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我把结构图表法运用到古文教学中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结构图表法”,顾名思义,就是以每篇古文的结构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把文章的内容浓缩为简明直观的结构图表,以便于学生把握脉络,抓住重点,既简化了过程,又提高了效率。例如:《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图表法”的好处是:1.直观性强,学生容易接受。“结构图表法”改变了语文教学信息的传导方式,由语言讲述变成直观图表展示。一篇课文的几项重点内容浓缩在一张图表…  相似文献   

7.
教材简析:《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分四部分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课题既清晰地点明了课文内容,又揭示了课文中心。文章条理清晰、层层深入,说服力强,体现了本组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训练重点。教学要求:1.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词、句、段训练和边读、边想、边勾画的阅读方法的训练。3.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4.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  相似文献   

8.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品质。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说明事物所采用的正确方法,并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说话和写作中。一、理清文章脉络,掌担课文内容我们生活在太阳下,似乎对太阳很熟悉,其实我们对太阳知之甚少。在学习本课前,可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太阳的认识,然后再用课文中关于太阳的传说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1.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提问…  相似文献   

9.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对比等方法,说明宇宙中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又是人类惟一的家园,从而告诫人们要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是品读文章,知道作者用举实例的方法说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难点是正确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德育点是在自由研读中明白由于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人类的生存将面临危机;创新点是在巩固与创新应用的环节中,让学生介绍收集到的资料,以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心;课文在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方面。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及设计思路1.《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后第二题是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人物情感的纽带,所以我决定抓住重点句“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为切入口,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体会课文既写了地球“可爱”的一面,又写了它“易破碎”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中心句,顾名思义,就是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从中心句入手教课文有两大好处,一是直奔课文的重点,二是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小学阶段能运用此法的课文不少,如《海底世界》、《詹天佑》、《海滨小城》、《草船借箭》、《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如何扣住中心句进行教学呢?一般说来,可以设计如下三个操作程序。一是指导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并帮助他们理解句意。二是指导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内容。三是指导学生掌握课文中哪些词句跟中心句的关系密切,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中心的。教师也可以根据以上…  相似文献   

12.
谢玉芝 《广西教育》2010,(28):39-39
好的板书是一份优秀的微型教案,它能帮助学生直观地认清文章的脉络,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整体感知和概括的能力。优秀的板书应具备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3.
《只有一个地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本课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读懂课文认识环保的重要性,自觉担负起环保的责任与义务。根据这一教学要求,教学中若采用变序教学,先晓理,后动情,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第一次变序抓重点句展开教学教师通过直接切入课文第九小节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能够较全面概括出地球特点的语句展开教学,此句辐射课文第1、2两段:第1段(第1自然段)主要  相似文献   

14.
正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有重点词句。这些重点词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思想、传达作者写作主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赏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处理好小学语文三类课文的关系,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精读课文时,要重点指导学生朗读、默读、品读和细读课文,抓住重点段句,从而把握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中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教学略读课文时,让学生借鉴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教学选读课文时,尽量把课文放在与之对应的单元里学习。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时,则根据单元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著作或文章。  相似文献   

16.
陈颖 《云南教育》2002,(10):35-35,36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分四部分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证环境的重要性,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课题点明了课文内容,揭示课文中心。课文条理清晰,运用了比较、列举数据、打比方、假设等多种说明方法,层层深入,具有很强的说明力,体现了本组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训练重点。一、指导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1.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全文。2.读后讨论,整体了解课文内容。①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在宇宙中,地球虽美丽壮观,但很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不能指望…  相似文献   

17.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 ,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育学生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目标 :①联系课文中语言环境理解“渺小”、“恩赐”、“慷慨”、“枯竭”、“再生”、“遨游”等重点词语 ,并会用“渺小”、“贡献”造句。掌握本课的说明方法 ,理清文章层次、段落间的关系 ,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②培养朗读能力 ,能写出读后的收获。③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要从我做起保护地球。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地球上人类的活动范围很小 ,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等几方面知识的。教学难点 :理…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在花山》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训练重点是“详写与略写”。怎样围绕这一训练重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呢?把握整体,理清文章脉络学生齐读标题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从标题中能知道什么?(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主要人物是毛主席。)教师进一步追问:写人的文章要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这篇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时的哪几件事?学生通读全文,回答问题后,教师作如下归纳:l.毛主席夜以继日地操劳。2.毛主席让警卫员请乡亲们回来碾米。3.毛主席让警卫员给碾米的乡亲送茶。4.毛主席和乡亲们说茶,替乡…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确定句子教学的重点,抓住重点句子重点教。能表达课文中心思想的句子。课文中有的句子高度概括、深刻表达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可以叫做“中心句”,这些句子语言简练、储蓄、余味无穷,学生不易理解,需要教师认真讲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在一些课文中,有的句子言简意深,学生不容易理解,妨碍其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正确理解。因此,教师应当认真讲解。过渡句子。在一些课文中,有的句子承上启下,把上下小节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教师讲解这类句子,可使学生掌握文章的脉络,正确划分段落层次,学习布局谋篇的方法。常见的修辞…  相似文献   

20.
品词品句是小学阅读教学中感悟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品味、揣摩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理解其内涵,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品词品句,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本文仅谈一谈通过联系和比较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一、通过联系,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课文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注重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品词品句。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具体的语言环境品词品句。任何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活的、有机的整体,品词品句时必须摒弃那种把课文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