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所倡导的德治思想,包含了丰富的治国之道,对古代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向前发展.当历史进入了21世纪的特殊时期,儒家德治思想时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治国安邦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的治国方针,是对我国儒家德治思想的批判和继承.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保持政治秩序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儒家伦理道德居统治思想地位的中国历史传统中,国人将治国的希望寄托于当政者的道德行为,对当政者治国的成败主要诉诸道德尺度的评判,形成了以德贵人的德型政治文化。李商隐的咏史诗从一个侧面宣示,传统德型政治文化具有其内在的清醒自觉与必然的无奈无能。  相似文献   

3.
儒家自然法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自然法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固有之法律思想、儒家自然法思想的范畴为“礼”。儒家从其自然法思想出发,提出了“礼治”、“德治”、“人治”的主张,三者构成了儒家治国思想的核心。在儒家的自然法思想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政治法律观中,包含了一些可为当代法制建设借鉴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4.
儒家维护"礼治",提倡"德治";法家强调用法来规范和衡量人们的行为,即"法治"。儒家和法家所代表的政治思想代表了中国治国方略的两个方向,并形成了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两个传统。德治与法治虽然不同,但两者绝非对立,在经过历代儒家和法家学者的补充和发展后,礼法结合成为西汉的治国之道,并被后世王朝所沿用。离开了儒法两者的互补,就无法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社会治国模式的结构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本思想,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的政治学说,是一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它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基础,也是其根本与核心。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化中,儒家民本思想一直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借鉴和学习儒家民本思想的精华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中的道家、儒家、法家为例,简单分析其政治主张以及治国理念。研究了此三家思想的历史发展时期,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三方面提出其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中国传统治国方法中,主要有人治和天治,人治又包括法治和德治等。所谓"以人治国",就是以人为主来治理国家。在中国古代,主张"以人治国"的主要是儒家、法家等,其中儒家思想主张"以德治国",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下面就中国传统治国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1.道家主张"以天治国"中国古代历史上主张"天治"的是道家。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德治思想,主要包括修德配命、敬德保民、为政以德、仁政爱民、民为邦本五方面内容。儒家德治思想为德法并举治国方略提供了思想资源,为加强执政伦理建设提供了启示,有利于推动当代中国道德教育。推进儒家德治思想现代发展,要在德治取向上变重义轻利为义利并重,在德治目的上变君主专制为民主政治,在德治内容上变旧道德为新道德,在德治方法上变人治为善治。  相似文献   

9.
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学具有强烈的人世参政意识,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内含着丰富的政治理论和治世主张。自创始起,懦学与政治的关系就十分密切,自汉代独尊儒术以来,儒学的治国安邦之道直接切入封建政治实践,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对中国历史的演进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择要论述儒家治国安邦的政治学说。一、一统,大同“大一统”是儒家所提倡的一个重要政治主张,一直被历代统治者作为维护国家统一的理论依据。这种国家统一的意识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人诗经·小雅·北山》…  相似文献   

10.
儒家政治智慧是我国儒家政治伦理的精华,它蕴涵了许多宝贵的治国思想,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弘扬。这些治国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改革用人机制和加强我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