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汝昌先生有一本面向普通读者讲论红学的书要付梓问世,出版社希望有人写一篇小序,让读者对周先生的“特点与成就”有所了解。周先生把这一任务交付给我,是谬托知己的意思,我虽然有点诚惶诚恐,也只有恭敬不如从命了。 周先生写曹雪芹的传记时,曾以《孟子·万章下》中的一  相似文献   

2.
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编校,刘学锴先生洋洋60余万言的新撰《李商隐传论》总算摆上了新书架。 这是一部对李商隐的生平、创作及研究全面、深入地加以总结性研究的力作。可以说,它凝聚了著者20多年的心血和汗水,不啻于古人所谓的“十年磨一剑”。  相似文献   

3.
周文骏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文章回顾了周先生的《文献交流引论》一书的出版,通过记书、人与事,概述了该书的主要成就,以及周文骏先生对图书馆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周振甫先生离开人间走了,殒落了一颗编辑的明星!几个月前也在八宝山为另一位编辑家郑效洵先生——这位外国文学翻译家和编辑家,是我编辑工作的引路人——送行,现在周先生又离去了。哲人其萎,好些天我的脑际总浮现出周先生和善又有些腼腆的微笑。我学生时代在上海时,常读开明书店的书刊,就知道周振甫的名字。许多年来又陆续读过他编辑或创作的一些书籍和文章,并且了解周先生的人格和品德。80  相似文献   

5.
作为印艺界知名的色彩管理以及印刷打样专家,周宝根先生是一位对色彩和高品质打印有着不断追求的“狂人”.按照周先生的话说就是:“色彩不是玩出来的.色彩是奇妙的不可思议的.是科学,也是应用”。能入周先生“法眼”的印艺产品必须拥有在色彩表现以及生产应用非常出色的特点,而佳能iPF5000大幅面打印机恰好成为了这几天周先生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6.
自1994年8月1日至11月3日,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周勋初先生作为日本文部省特聘外籍教授,赴日本奈良女子大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讲学。在日期间,周先生不仅向日本学界介绍国内古籍整理研究方面的情况和古代文学研究的最新信息,指导研习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彼邦学子,而且广泛接触了日本汉学界同行,访求流落异域的珍贵汉籍,在当地产生了甚为广泛的影响。1994年10月30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记者对周先生的访问记,报导了周先生在日本的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7.
话说20世纪50年代初,青年出版社和开明书店合并,成立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在原青年出版社的年轻编辑中,有一位刚从中山大学文学院毕业的黄伊,同开明的老编辑周振甫先生一起被分配在二编室.黄伊当时年仅24岁,年少气盛,性格开朗,讲起话来满口广东味:"那个那个";周先生长他18岁,当时已学富五车,当年"开明"出版的钱锺书先生名著<谈艺录>,周先生是责编.  相似文献   

8.
“兰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知道古代有个“兰台”,是从李商隐诗中接触到的,记得在大学里听先生讲解李商隐那首哀……  相似文献   

9.
绍芳  闻瞧 《湖北档案》1998,(6):36-38
《湖北档案》1998年第3期刊登了周耀林先生《综合性档案馆库房改建与档案管理》一文.周先生关心我省各级综合性档案馆的库房和档案管理,笔者表示欢迎,但在奉读之余,总觉得有些难以理解之处,现提出来求教于周先生,并盼能在同行中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10.
著名学者、本刊学术顾问周绍良先生于2005年8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周先生与其父周叔迦先生和国家图书馆先后交往近七十年。周叔迦先生整理馆藏西夏文文献,将之编目,刊于《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4卷第3号上,至今沿用。数年前,周绍良先生将其所藏拓片移藏国家图书馆,补充了本馆缺藏及章钰专藏(《文津流觞》第九期有专文述之,可参阅)。1999年,周先生  相似文献   

11.
“犹记开国全盛时”,解放初的出版界,积聚了大批学术人物。他们本身或已有很高造诣,如叶圣陶先生,张静庐先生,在当时算是老一辈了。或正在某一学术领域崛起中,年龄大致在三十岁上下。后来成为我国敦煌学与佛教界重镇的周绍良先生属于后者。周先生当时供职人民文学出版社,业余正在研究敦煌变文。那时的敦煌研究,因英、法、俄、日等国和我国各馆馆藏均未拍  相似文献   

12.
张舜徽先生治学广博,在文史哲领域均有创见,尤以文献学研究见长,其学术思想对图书馆学产生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治书之学、目录之学、阅读指导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台湾武侠小说评论家叶洪生先生与淡江大学林保淳教授对武侠小说这一文类的研究已持续多年,颇有创见。近10年联手撰写《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以下简称《发展史》),以翔实的资料与简明的阐述将台湾武侠小说自上世纪下半叶50年来的发展脉络一一厘清,以正台湾武侠小说研究之谬误。书中将此50年武侠小说划作发轫、兴盛、退潮、衰微四期,  相似文献   

14.
周振甫先生是出版界的前辈,也是我们的良师和益友。我有幸和周先生同在中华书局古典文学编辑室工作,朝夕相处,受益尤多。不久前,我们编辑室开始了业务职称的评定工作。周先生的业务自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谦虚得也不能再谦虚,如同周先生本人一样:朴实无华。不过,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轮到大家议论,就象开了闸门的洪水,争先恐后,一发而不可收。用了几乎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依然话犹未尽。这不是一般的评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的诗向来被认为玄妙难解,如同谜语一般,千百年来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引发着历代读者的美好猜想。叶嘉莹先生在解读李商隐诗时,除了导引读者进入诗文情境中,认识李商隐充满悲剧的一生,及其诗歌独特的表现方法外,还特别提出如何欣赏诗歌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艾晶  李晨 《中国博物馆》2012,(2):112-116
为了加强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学科建设,促进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3月,本刊编辑部委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艾晶和编辑李晨,拜访了我国博物馆陈列艺术著名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周士琦先生。周先生1951年毕业于原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1955年就从事博物馆陈列设计工作,曾参与中国革命史陈列、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展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科学技术成果展等大型展览设计,1984年担任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92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励,1998、1999、2009、2011年先后担任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的评委,2009年被国家发改委特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的艺术顾问。作者是周先生的门生,此次拜访,向周先生了解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学科的发展情况,同时就当前博物馆陈列行业的一些热点问题,与周先生进行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17.
前记:去年 4月 7日,南阳作家周熠先生在《河南日报》的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一篇《新春读“红楼”》的文章,认为“曹雪芹及其补续者高鹗在《红楼梦》中,对于地方语,甚至是南阳方言和土语的运用,也极其成功”。周先生称:“阅读中不完全摘录,这样的方言和词汇就达百条。”周先生猜想,一是曹雪芹可能到中原采风;二是南乡文化历史的昌盛,可能对北京文化有所侵润;三是他身边的乳娘、仆童等可能是南阳人。  读了周先生的文章,感到十分亲切,极有兴趣。当时就给他的女公子、我的同事周岩森打电话。“留点版面”,我也要就《红楼梦》的方…  相似文献   

18.
科举考试是封建文人出处之大节,李商隐研究专著论文甚多,成果斐然。然而其参加科举考试之始末的情况却含混不清。笔者曾专门考证探讨这一问题,并撰写《李商隐参加科举考试始末考》,在《文献》1998年第2期上发表。但文中没有较系统地交待前人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对一些论据未能深入展开论析,不能给人以清晰的印象。近日重读李商隐诗文,又发现一些极其重  相似文献   

19.
黄伊编《周振甫文集》的时候,同我打过一次交道。周振甫先生是我们很尊敬、很熟悉的编辑家和作家,在“五七”干校时我们还一同放过牛。1996年,黄伊和一些老朋友商议,要帮周先生出文集。黄伊就忙开了,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是晚唐的著名诗人,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相当的地位。但关于李商隐参加进士考试的起始年代及全过程,迄今也未能有比较详尽的令人信服的考证和分析。而这一问题又牵扯到李商隐自太和初年至开成二年的行踪出处,对于研究李商隐的生平事迹、思想性格以及评价其人品均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一、《上崔华州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上崔华州书》(见《樊南文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