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你认为由于计算机、视听仪器设备的高度发展,图书馆中的图书将被替代或遭废弃,那么你便会受到猛烈的回击。在馆长希利眼里,图书仍有其许多的优势。请看他又是怎么说的:“图书并非过时,而且书便于携带,捧在手中总有一种自我陶醉的美感,而且永远会持久下去。”希利是一位耶稣教会的牧师,他曾是乔治顿大学的校长。1989年他开始做纽约市图书馆系统的行政主管和资金赞助人。他认为有些图书确有其长期的保留价值。例如,他曾在牛津大学写博士论文时所用过的书:约翰·多尔论“英罗”冲突的著作。他说,那些由十七世纪的纸张装订的书,尽管印刷时间很久,但今天仍然完好如初。如今,所有的科研图书馆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相似文献   

2.
《法国旅游指南》是由一些章节和地图组成,大多数读者把它看成是一本不可分的完整的图书。但是从今年秋天起,这本书以及其他上百种书将在网上采取新的形式出售。人们可以只购买书中的几个章节,几幅地图,甚至几个自然段,然后将它们拼凑起来做成适合自己需要的图书。读者可以选择从网上下载所需要的内容,或者选好需要的内容后,由公司进行印刷、装订,然后送书到家。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2005,(1X):16-16
“图书漂流”最早起源于西方,方法类似于中世纪的“漂流瓶”。读一本好书,到网站上发表言论,说出心得,并在书上做出标记,把书放出去,如送给朋友、“遗忘”在咖啡馆或超市的长椅上,让别人去分享自己的图书,交流彼此的感受,让世界变成一个大图书馆。  相似文献   

4.
假如你是一位在大学里教授文学的人,你可能有机会或有义务谈论或评价别人写的书,或口头上的,或文字上的,或在朋友的聚会上,或在报章杂志上,或在社交的场合中,或在电视的节目中。然而,你不可能读过所有的书,也不可能记住你读过的所有的书,可能的倒是你只浏览一过,或只读过个别的章节,或读过之后忘了,甚至根本没有读过。在这种情况下,你谈还是不谈,写还是不写?  相似文献   

5.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缘,我得以和吴道弘先生相识.2002年的金秋十月,我与一位长辈去北京出差,这位长辈是从事出版史研究的学者,因有一本新著将要付梓,想请吴道弘先生作序,就带我一同去拜访.我是出道才不久的新人,并不知道吴先生是出版界的老前辈,如果知道这些,是难免会有些紧张和拘谨的.因为事先不知道,所以就大大方方地去了,不但享用了清茶、水果,因为带了照相机,还与吴先生合了影.最意外的收获是,吴先生送给我们每人一本他的新著<书旅集>,这本书是最近才出版的,书页上还弥漫着墨香.在送给我的书的扉页上,吴先生还写了寄语、题了名.  相似文献   

6.
想起一位老人--图苑先贤杜定友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前的那个雨季,他水远地走了。他是个才子,大学三年拿下三个学位,学问渊博宏重,才干头角峥嵘。如果混迹官场,他一定不难出人头地;但是,他从一开始就选定了一个冷板凳,一碗吃不饱饿不死的冷米饭,这就是当时国民既陌生又漠视的图书馆。他被人称为不识时务的呆子。他知道图书馆是为他人做嫁衣,他知道管书的原本是书僮。但他无怨无悔地株守书的家园,至死不渝。他是个书痴,他爱书如命,一生只为书忙。平时日夜操劳,以馆为家;战乱时地放弃国外逍遥讲学的机会,固守岗位,书在哪里人在哪里,与图书生死相随。为保存珍贵图书,他…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专业出版产业高度集中,1999年,在科学技术和医学类专业图书市场上,三家出版集团占有了90%的份额;市场达到了深度细分,如查尔斯河媒体出版社,只专注于计算机图书出版中一个很小的门类——计算机制图图书;销售针对性强,如以出版科技图书闻名的约翰·威利父子公司出版的一本铁道工程的书被大学课程计划采纳,每一年差不多都能卖出200多本,持续了将近20年,这一数字跟每年上这门课的学生数量差不多。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则小故事:B某需托他人办一件事,就买了几件礼物,送到他人家里。没想到,这几件礼物几经周折又转回到B某家中。这是在社会上出现的一种怪现象。可是你不曾想到,在图书出版发行领域竟也出现了这么一个“怪圈”。当前学术著作出版难,但有些是转来抄去编成的书,反倒容易出版,原因在于包销。包销的图书一般都有经济效益。因此,只要这部书内容方面无大问题,出版社就乐于出版,至于图书质量,则就不在考虑之中了。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杂志》编辑部的同志们: 您们好! 我本是一位语文教师,1990年因我院不开大学语文课,而到图书馆编目室工作。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工图书,组织读者目录。当时我的心情糟糕透了,觉得大学毕业做加工图书,排插卡片这种简单劳动活,实在是人才的浪费。想法调离图书馆成了我的最大心愿。一晃两年,馆长送给我的几本图书馆专业书,我一页  相似文献   

10.
为出版业服务的机构,除已介绍过的外,还要增加一种——图书展览公司。它用展览图书的方式,为出版社做宣传推广工作,也为出版社推销图书。图书展览公司在美国有19家。 图书展览公司,大部分是营利性的,也有非营利性的(也向出版社收取少量费用)。所展览的书,有的没有限制,各种各样的书都展览;有的很专门,只限于某几类书(科技书、学术专著、职业教育图书,等等)。有一个称为死亡学研究教育中心的学术团体办的图  相似文献   

11.
动态集装箱     
亚马逊开始对美国版图书施加压力英国出版公司召开亚马逊高层会议,要求阻止美国版权图书通过英国网站向英国读者销售。在过去的一年中,英国出版公司经常发现,美国版图书与相同作品的英国版同时出现在亚马逊英国网站上,这是违犯版权地域权的。一位英国出版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表示,亚马逊并不是蓄意这样做的,但在阻止这种现象出现方面的工作无疑还做得不够。  相似文献   

12.
一次,某图书馆的一位管理员向馆长反映说。“有些图书因为太难读懂,从来没有人问津。”这位馆长想了一个办法,把那些难读懂的书都集中在一块,并且把它们放在一个引人注目的架子上,上面放了一  相似文献   

13.
米勒对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差价2美元的说法遭到了一些读者的反驳。另一位读者说,即便米勒的说法是正确的,他仍然不能解决电子书和纸质书的不同。从读者的角度来说,看完一本纸质书,你可以转卖、赠送,或者借给朋友,也就是  相似文献   

14.
斯大林第一次接见周碧泉时,送他一支钢笔;第二次接见他时则送他两个烟斗,并说:"一个送给你,奖励你在远东的情报工作干得好。另一个请你转交毛泽东,并代我向他问好。"周恩来亲自为他颁发红军纪念章周碧泉原名周绪亨,1910年出生在平江县思村乡蒋山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从小就帮父母上山砍柴做家务活,仅读了几个月的夜书。8岁时就到地主家放羊。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我回老家探亲,听家里人谈起一件事:村里有位青年,结婚后生了个女儿,他就做了绝育手术。某通讯员将此事写成新闻报道时,却虚构了个情节:“当小胡决定,只生一个女儿就绝育时,年过花甲的老父亲坚决反对,说:‘你疯了!人生一世就是为传宗接代,难道你想当个‘绝户头’吗?小胡  相似文献   

16.
出版心灵鸡汤系列读物的“心灵鸡汤”出版社2009年4月将成立图书俱乐部。只要购买3本书,并在18个月内以全额零售价购买8本以上的书,就可以成为俱乐部会员。该俱乐部主要是一个礼品俱乐部,每月85%的心灵鸡汤图书将作为礼品赠送。公司成立俱乐部是为了让会员能够每月通过他们的在线账户,直接把书作为礼品送给他们的朋友或家人。  相似文献   

17.
潘国彦 《中国编辑》2007,(1):76-78,81
书评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好的书评可以引领读者深入堂奥,领略书的精义,了解书内书外的故事,引起更多读者的注意;不好的书评可能误导读者。一些作者往往请名家写书评,以推广图书。作者如何利用名家书评促销,有一个流行的段子。其中有一个版本是这样写的:外国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写了一本书,他想一举成名,于是把书寄给总统请他评介。出于礼貌,总统写了几句赞誉的话。作者马上在报上宣扬说,请看这本总统赞扬的书,于是这本书马上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尝到甜头之后,这个作者赶写了第二本书,又寄给总统请他评说。总统推说对这本书不感兴趣。作者马上登报说,这是一本总统不感兴趣的书。读者对此又产生了一看究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北京某高校曾有一位研究生,在把用外文写成的论文送给外籍导师审阅时,面带难色地告诉他,论文里有几处印刷错误。不料,这位导师竟然哈哈一笑说:“很好,没印刷错误算不上论文。”“洋”导师的话乍一听很怪诞,实际上他无非是想说任何书都难免印刷错误。他的话当然有点夸张,因为牛津大学图书馆就曾宣布过:他们的确收藏着一本,尽管是全城唯一的一本没有印刷错误的《圣经》。然而不管怎么说,随便翻开一本外文书,找几个印刷错误总不是困难的事,《圣经》也不例外。英国的收藏家们至少可以拿出16个版本加以佐证。比如一个被戏称为“淫荡圣经”的版本把那句“不要勾引朋友  相似文献   

19.
米勒对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差价2美元的说法遭到了一些读者的反驳。另一位读者说,即便米勒的说法是正确的,他仍然不能解决电子书和纸质书的不同。从读者的角度来说,看完一本纸质书,你可以转卖、赠送,或者借给朋友,也就是说,一书可能被多人阅读。而电子书却没有这些可能。所以,拿100位纸质书读者和100位电子书读者相比,后者是一人一书,前者可能是多人一书,  相似文献   

20.
一、收集信息收集信息可通过下列途径:①国际书展;②与图书出版信息有关的网站(如国外的amazon、yahoo、bookwire、rightcenter和国内的copyrightchina等);③在国内销售或展示的外版书;④版权代理公司或有关的中介公司、人员等,了解外方及其出版状况并加以整理,分门别类(如外方的出版方向、类别等)。在实际操作上,我们可以采取从某类别的图书入手来了解相应出版公司的方法,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有关网站的信息优势。目前已有专为图书版权贸易而设的网站,如国际版权在线rightcenter,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