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提出一种基于SOC单片机的风机过滤器单元变频调速控制器的设计方案.采用SOC型单片机C8051F3 10作为主控制核心,利用数字化闭环控制技术,实现FFU风机的变频调速控制,对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分别进行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器控制效果良好、性能稳定优越,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制动能源的回馈是电动机工作在发电状态而得到的,回馈给蓄电池能源的大小,是由电动机控制器来控制的。以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LF2407A为核心控制单元,采用矢量算法产生方波交流高压PWM波形,用于驱动电动机运行,实现了稀土永磁无刷式直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当电动机处于发电制动状态时,通过模糊逻辑控制算法,以给定的电流和实际制动电流的偏差、当前转速作为输入,把电动机回馈的三相电压变为恒定的直流电,给蓄电池充电,实现能源回馈,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3.
为缩短主功率电路的设计周期,降低单相交流风机过滤器单元(FFu)变频调速控制器的复杂性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了一种基于三菱智能功率模块(IPM)模块PS21563的FFU变频调速控制器.该控制器具有电路结构简单、系统抗干扰性强和控制性能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并联电容器组的投切控制进行无功补偿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介绍了一种动态无功补偿控制器,该控制器采用先进的DSP芯片TMS320F2812作为控制核心,通过快速检测电网中电压电流,针对配电网的三相不平衡负载,以各相所需的无功功率为控制量投切电容器,实现对系统分相补偿无功功率,系统结构紧凑,抗干扰能力强。基于该控制器的无功补偿装置可有效降低线路损耗,起到维持系统电压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信号量化的非均匀采样数据系统的建模、分析及控制问题.建立了更符合实际、更具一般性的数学模型.基于此模型,构建依赖于采样间隔界的Lyapunov函数,并使用新的分析方法有效地降低由量化误差及变采样等因素带来设计条件的保守性;给出采样间隔界及量化参数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提出动态量化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仿真算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用于同步发电机新型励磁控制方法———PID 线性多变量反馈励磁控制器.该控制器将PID的调节输出和线性多变量反馈励磁控制器的输出进行综合.针对单机无穷大系统运用微分几何精确反馈线性化理论进行线性多变量励磁控制器的设计,设计方法简单.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该励磁控制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稳定机端电压方面比线性多变量励磁控制器和常规PID控制器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大型发电汽轮机机组的一次调频对保持电网频率稳定、防止因突发的负荷变动及发电机跳闸,功率突变造成的频率波动引发连锁反应至关重要,必须完善发电汽轮机机组一次调频功能。针对一种采用OVATION分散控制系统控制的超临界发电汽轮机机组一次调频功能的介绍,阐述了东方600MW发电汽轮机一次调频功能的核心控制策略及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变结构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有限时间切换控制。在控制器设计中利用中继切换控制使系统在给定的当前控制律的作用下运行到某一特定状态(或某一特定区域)后,控制律被切换为有限时间收敛的终端滑模控制器,并使得系统在有限时间内达到平衡状态。有限时间跟踪控制器的设计保证了闭环系统所有信号的有界性和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以及系统在有限时间内精确地跟踪给定的参考信号,仿真结果说明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对一种P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有机结合的船舶航向复合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利用PD控制器的快速性和模糊控制器的鲁棒性进行船舶航向控制,以解决PID控制器在高频干扰下难以保持航向以及普通模糊控制器不能同时兼顾大角度转向控制和小角度航向保持性能要求这两个问题。文中论述了系统结构和控制方法,仿真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在工业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中上位计算机与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工业仪表等设备通过串行方式进行通信的基本设计原理,硬件要求,实现方法,以及利用CB6.0实现该过程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鉴于船舶与岸电在并网时存在较大冲击电流,以及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控制的岸电离网运行时对突发状况响应速度较慢的问题,采用改进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VSG)技术结合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算法,对岸电电源输出电流、环流、子模块电容电压进行分层预测控制,实现船舶与岸电的无缝并网。采用MATLAB/Simulink建立MMC VSG并网仿真模型,模拟船舶与岸电并网及突加负载等工况。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实现VSG离网与并网的无缝切换;与经典控制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动态响应速度提升了5倍。  相似文献   

12.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在额定风速以下时,可以进行最大风能捕获,最大效率的利用风能;在额定风速以上,输出功率平稳,且传动系统具有良好的柔性。为了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电气控制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试验平台主控制系统,对主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结构以及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进行船舶电站仿真系统中多种发电方式联合运行的研究及管理、操作、训练,实现多个学员的同时教学和实操,克服集中型仿真系统缺点,对船舶电站多种发电方式联合运行仿真采用分布式结构,由下位机完成各自的柴油发电机组、轴带发电机组、透平发电机组的仿真,并由上位机实现电力管理,通过CAN总线通信实现多种发电方式联合运行.对CAN总线运行过程中偶尔出现通信失败的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改进CAN总线通信接口硬件/软件的设计,提高CAN总线性能,使其更好地运用于该仿真系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提高仿真设备的实时性、可靠性,改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提高船舶轴带发电机效率,建立基于前馈解耦控制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整流器的轴带发电机整流系统.采用一种基于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的三相SVPWM整流器.电压外环与电流内环组成的解耦模块能实现对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使幅值和频率均变化的交流电通过整流变换为稳定的直流电压.给出电流内环和电压外环的比例积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PI)调节器的设计参数.在MATLAB/Simulink上建立仿真模型,验证控制模型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整流器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和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种群遗传神经网络的船舶发电机故障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及时发现船舶发电系统的早期故障,通过多种群遗传算法与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多种群遗传神经网络算法的船舶发电机故障诊断方法.利用该算法对实例进行故障诊断,结果证明该算法能有效克服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和易出现局部极小值的缺点.该算法有全局搜索能力强、优化速度快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大型永磁直驱风力机(W 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WECS)的实际应用困难,提出1种新的永磁半直驱WECS.该系统在大风力机与永磁同步发电机(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之间增加小增速比的齿轮箱;采用PWM AC-DC变流方案及SVPWM控制技术;控制策略目标为实现最大风能捕捉和高功率因数并网.系统并网控制仿真表明,永磁半直驱WECS控制策略可行.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已研制完成的船舶电站多种发电方式联合运行仿真系统的总体组成,主要阐述仿真系统分布式结构的设计以及实现,简要说明分布式船舶电站多种发电方式联合运行仿真系统的特色和成果。系统采用了分布式结构,由下位机完成各自的柴油发电机组、轴带发电机组、透平发电机组的仿真,并由上位机实现电力管理,通过通信实现多种发电方式联合运行仿真。构成嵌入式物理一数学仿真,提高仿真设备实时、可靠性,改善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给船舶电力系统的设计、调试和各种故障试验提供一种有效且经济的手段,在全电力推进船舶电力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应用MATLAB/SIMULINK搭建船舶电力系统动态数字仿真平台,仿真主推进电机输入电缆3相短路故障,记录推进电机的电流、电压和转速等动态曲线及发电机的励磁电流、励磁电压、电流、电压和转速等动态曲线.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字仿真平台可以对船舶电力系统故障进行有效动态及稳态仿真模拟,可对船舶电力系统的故障动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矢量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双馈发电机励磁控制的矢量控制策略,结合交流励磁发电机在d-q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给出了交流励磁发电机励磁的矢量控制图,并对发电机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所得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分别选取风电和传统煤电典型项目,使用LCOE方法比较新能源与传统能源项目的长期投资平均成本,结果表明,即使不考虑新能源发电的鼓励性政策补贴和传统能源发电的环境外部性,风电项目仍比火电项目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否定了对新能源成本过高的固有认识。阻碍我国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发展的根本因素不是发电成本,而是来自电网消纳和输送能力的制约,目前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大部分用电负荷较小,大规模风力发电面临当地电网难以消纳的问题。因此,应加大对智能电网建设的投入,加强风电配套设施建设与维护,并在有条件的电力需求中心附近发展风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