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形声兼备,视听合一,是电视新闻的独特天赋和个性,是电视新闻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的最大区别,也是电视新闻最突出最吸引人的优势所在。我们知道,报纸作为一种以文字为主要传播形式的新闻媒介,只能给人以文字形象的视觉感受,有形无声;广播运用声音传递新闻,只能诉诸人的听感官,有声无形;而电视新闻以屏幕形象为主,辅以声音、音响及文字等,彩色电视还有颜色,成功地实现了人类视觉和听觉的延伸,具有以视觉形象和声音同时作用于人的视感官  相似文献   

2.
照片新闻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它以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它通过新闻形象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和内容。西方新闻界有句名言,叫做“一图胜千言”。我国报界也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可见,新闻图片相对于报纸来说是何等重要。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他的作品《父与子》中说: “一张照片表现出来的东西,如果用书本来说,可能需要一百页的篇幅。”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穆青在《论新闻摄影》一文中也指出: “新闻照片能使读者了解到新闻内容,又能享受视觉上的美。”因此,新闻照片比文字报道简洁、生动。  相似文献   

3.
人们都爱看电视、电影,因为电视、电影是以视觉形象为主的艺术,展示内容都使用画面,观众通过视觉就能直接感知得到。若报纸新闻报道中也能展示视觉形象,势必大大地提高可读性。视觉形象就是要求对新闻事实多描写,少陈述,把文字转移成视听兼备的、可感、可触的画面。正如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中提倡的:“新闻写作要表  相似文献   

4.
写好视觉新闻,采访到形象的画面或镜头和典型的细节,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讲究文字表达也不可轻视。否则,采访到符合视觉新闻要求的素材也难落实到稿纸上。更难写成视觉新闻。 那么,如何使视觉形象活跃在新闻里呢? 从写作的经验来说,首先应做到的,根据视觉新闻的要求,在写作上避免概念的陈述,多用展示新闻事实的描写笔法。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曾提出:“新闻写作要表  相似文献   

5.
何谓视觉新闻?据《新闻学大辞典》的解释,其含义有二:一是狭义的解释,它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而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把概念的表述诉诸于充实的具体形象,运用生动的画面、典型的细节来写新闻,使报道的内容可闻、可见、可触、可感,让人看到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二是广义的解释,视觉新闻包括电视新闻、纪录电影新闻、图片新闻  相似文献   

6.
各种传播媒介,都有其特殊的信息承载体——语言。报纸是文字语言;广播是声音语言。那么,电视新闻的报道语言是什么呢?有的人认为是“形象语言”;有的人认为是“声音语言”。强调“形象语言”的同志,从电影理论中引经据典,认为“电视与电影都是形象化的工具,所以,电视新闻也应该让形象来说话”,坚持“声音语言”的同志理由恰恰相反:“形象语言不易表达抽象的概念,无法准确地报道事实的真相和本质,新闻信息应该让声音来传递”(引自《第一届全国电视新闻理论讨论会》发言)两种观点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7.
王旭 《新闻爱好者》2011,(12):122-123
《良友》画报是我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内容题材广泛,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城乡建设、文艺、影视、体育等方面,在其创办近20栽的漫长历程中不乏对中国近邻日本的图像展现。20世纪20-40年代是中日关系的多事之秋,《良友》画报通过由编辑者精心选择、刻意重组的图像形式将其建构的日本形象呈现给读者,带领读者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中日关系,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于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形象的描绘及民族意识觉醒之宣传功不可没。本文以图像传播的视觉特点出发,区别于文字传播,换一个视角看日本,再现这20载《良友》画报中所呈现的日本形象,并探讨读者由此获知的可能的对日认识。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是新闻与摄影相结合的产物,是新闻报道的一种独立形式。在我国,新闻摄影与文字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电影新闻一样,是党的宣传工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新闻战线上五大兵种之一。新闻摄影报道不仅具有新闻性,而且还具有形象性、纪实性。它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显示新闻人物的形象,使读者直观地看到人物的活动瞬间,满足“百闻不如一见”、“先睹为快”的愿望,增强报道  相似文献   

9.
视觉新闻是新闻的一种“软化”表现形式,是报纸增强可读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穆青同志倡导记者要“多写视觉新闻”,其意义不仅在于丰富文字新闻的表现形式,还在于强化文字新闻的可视性,从而增强可感效果。视觉新闻是新闻事业不断发展的产物。目前,不少报纸相继开辟“现场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等专栏,这是视觉新闻实践活动的继续和深入。实践证明,视觉新闻以其特有的形象优势愈来愈赢得读者的喜爱。但是,应该看到,视觉新闻除形象特征外,还具有情感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05,(9):20-20
安陆市广播电视台(432600)赵玉兰在《电视新闻评论的时效性》一文中认为: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的重要一员,能否就新闻事实及时的发表评论,是对电视台综合水平的一个检测,是充分发挥喉舌作用的关键。时效性是电视新闻评论的生命线。通常有双重含义:一为时间,即尽可能缩短评论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二为时机.即重视因时因势,增强电视新闻评论的影响力。这两个侧面是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吴赛华 《新闻爱好者》2011,(24):122-123
《良友》画报是我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①,内容题材广泛,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城乡建设、文艺、影视、体育等方面,在其创办近20载的漫长历程中不乏对中国近邻日本的图像展现。20世纪20~40年代是中日关系的多事之秋,《良友》画报通过由编辑者精心选择、刻意重组的图像形式将其建构的日本形象呈现给读者,带领读者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中日关系,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于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形象的描绘及民族意识觉醒之宣传功不可没。本文以图像传播的视觉特点出发,区别于文字传播,换一个视角看日本,再现这20载《良友》画报中所呈现的日本形象,并探讨读者由此获知的可能的对日认识。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是通过具体的活动的视觉形象——画面,以及文字解说、现场声音等声画结合来再现新闻事件的。画面,是电视新闻传播信息的基本要素,是电视新闻有别于报纸、广播新闻的主要表现形式。文字记者“笔下生花”,用笔写出脍炙人口的报道,摄像机好比电视记者的笔,用它来拍摄生动感人的新闻画面,向人们传递信息。摄影界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说法:摄影是用光作画的。  相似文献   

13.
李瑞环同志去年在新闻研讨班上谈到新闻改革时指出:“要加强和改进经济宣传。”要改进经济宣传可做的文章很多,如何把经济新闻写活,增强其可读性和感染力,以获得好的宣传效果,这确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我以为应当着力使笔下的经济新闻能给读者以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和动态感。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让人们通过视觉形象得到新闻信息,揭示新闻事件本质,不仅要有足够的信息含量,而且要有较强的感染力,一种能够激荡起读者心灵震颤的力量,就是电视新闻片的视觉冲击力。视觉冲击力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始终追求的目标。用摄影教科书上的定义来讲:视觉冲击力的定义是指不需受众想象,直接呈现在受众眼前,并能在受众脑子里留下印象的直观形象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5.
温斌 《今传媒》2016,(10):112-113
新闻摄影记者必须拥有职业的敏感性、独特的新闻摄影视觉和娴熟的摄影技能,这是新闻摄影记者必备的能力。凭借职业的敏感、灵敏的新闻嗅觉,能及时发现新闻,正确分辨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抓住新闻点;独特的新闻摄影视觉,能使摄影作品新颖、独到、有思想、有深度、与众不同,吸引读者眼球,引起读者从视知觉层面产生强烈地期待感和阅读探究的欲望,还能触发读者对新闻图片形有尽而意无穷的丰富联想;娴熟的摄影技巧,使其能迅速发现并凝固住新闻事实生动典型的瞬间。用简洁表现复杂,以形象揭示内涵,凭形象说话,运用艺术手法使新闻图片主体形象生动、鲜明、突出,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的震撼力与感染力,达到“以图揽胜”、“一图胜千言”的效果,引起读者发自内心的共鸣。  相似文献   

16.
李厉 《新闻界》2006,(3):135-135
新闻摄影是利用新闻照片和文字向读者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与单一的文字报道相比,新闻照片更加直观和一目了然,因而在传递信息时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一幅好的新闻照片,除了它的主题首先必须具有新闻价值外,画面瞬间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非常重要的。纵观美国普利策新闻摄影获奖照片,无论是英国记者迈克·韦尔斯的《乌干达干旱的恶果》,大卫·利森和谢丽尔·迪亚兹·梅耶尔的《告别战友》,还是2005年《旧金山纪事报》记者迪恩·费茨莫里斯拍摄的伊拉克男孩把笔绑在被炸致残的胳膊上书写的照片,都可以看到,在体现新闻事实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照片新闻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它以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它通过新闻形象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和内容。西方新闻界有句名言,叫做一图胜千言。我国报界也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可见,新闻图片相对于报纸来说是何等重要。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他的作品《父与子》中说:一张照片表现出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信息时代,电视新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研究电视新闻的表现规律、画面的表现力,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在发挥“画”这一优势中,长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所谓视觉形象的表现力,就是通过画面的形式、艺术化、信息含量等表现手段,使人经过视觉辨别产生联想,引起共鸣。使新闻事实、新闻本质得到形象化的表现。提供形象新闻氛围,将受众带入情境、情感、情节的联想和体验之中。使受众从眼见为实、其情可感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接受记者对新闻事实的价值判别。难忘的情景,引起难忘的记忆,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正是利用人们易于接受形象记忆的特点而显现其所长的。  相似文献   

19.
在电视媒体发达的今天,平面印刷媒体和新闻通讯社对图片新闻和视觉新闻越来越重视。其实,在中国新闻界最早提倡写“视觉新闻”的是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者穆青先生。他在《学会写视觉新闻》中写道:“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这样,我们的新闻就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电视发达的时代。”穆青的人物通讯中有大量形象生动的语言,这些文字很好地运用了视觉的因素,读来栩栩如生,就像是一组组的电视镜头,因此,我们不妨称…  相似文献   

20.
一速写画是报纸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报纸新闻的“轻骑”之一。它的特点是简便、准确、迅速而及时,富有强烈的战斗性,为读者所喜闻乐见。速写画以生动活泼、简练而明快的视觉艺术形象反映新闻事实。好的速写画能活跃版面,使报纸主题更鲜明、突出、更富有艺术感染力,是增强宣传效果的有力形式。作为报纸美术编辑,几年来,我用速写画为报纸服务,开辟《美术报道》专栏,在报纸宣传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以前,读者在许多报纸版面上,经常可以看到用速写报道的新闻故事。但近年来,读者虽然偶尔还能从报纸上看到一点点速写报道,却已经是凤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