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赏析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太阳》,人们可以发现劳伦斯的拉纳尼姆之梦在其文本中的体现及其精髓。小说女主人公朱丽叶远离文明,逃到大自然中,在自然的救赎下重新获得自我意识和女性意识,达到一种自然与人、男人与女人、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这正是劳伦斯的拉纳尼姆之梦的精髓所在。将女性与自然这个两个"他者"联系在一起,并企图通过对"他者"的解构来寻求人类文明的出路,在这一点上,劳伦斯与生态女性主义者的某些观点有着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2.
生态批评是一种新兴起的文学批评理论。它是文学研究与当代生态思潮的结合,是文学研究的绿色化,是对当代全球生态危机的综合回应。在本论文中,作者运用生态批评这一理论视角来分析劳伦斯小说《虹》中的自然描写,其目的是为了揭示这一小说中蕴含的劳伦斯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D·H·劳伦斯小说《虹》中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内涵,认为小说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父权制统治对自然与女性的迫害,呼吁消除文明与自然及男女两性的二元对立,体现了其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指出在探索人类自然、男女两性的关系方面,劳伦斯的思想与20世纪末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相契合,研究劳伦斯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在小说《虹》中对自然的生态书写、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刻反思和对非理性哲学的高度崇尚都体现了作者极富前瞻性的生态思想。作者在小说中不遗余力地讴歌自然,其对"自然"的书写集中体现了他的生态之思:人是大自然的成员,人的物质生存和精神生存都离不开自然,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应寻求与自然和谐互惠的生存方式,尊敬自然,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5.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戴·赫·劳伦斯最后一篇长篇小说,同时也是劳伦斯最倍受争议的一部小说,小说以康妮与梅勒斯的偷情为主线,以自然的树林为依托,极力的鞭笞了工业文明下的生态破坏,赞扬了自然中人类灵与肉的结合。同时,劳伦斯通过塑造代表工业文明之子的查泰来爵士、代表人性的查泰莱夫人:康妮和代表自然之子的守园人梅勒斯,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呼吁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精神生态解读下的劳伦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的两极关系理论,虽然在现实操作上有一定的悖反和局限,但它代表着劳伦斯对于人类精神生态超前的探索.以劳伦斯的最后一篇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为范本,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小说中所有的人物在自然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后.人的自然本性逐渐消失和萎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化.把劳伦斯的男女两性关系放到生态视界中解读,不仅符合劳伦斯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一贯主题,更能接近其自然生态思想和精神生态思想的本真.  相似文献   

7.
生态批评是西方最新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潮流和视角。可以说生态批评是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因为它试图从文化领域来探索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生态危机日益恶化的时代,以生态文学批评独特和全新的视角来解读劳伦斯在小说《菊馨》中所体现出的生态批评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劳伦斯具有争议性的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以揭示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和生态内涵,帮助读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理解这部作品,借此凸显劳伦斯自然观及女性观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在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揭示了工业化社会人类的生态危机——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人性的异化、生命的枯竭;同时也提出了拯救生态危机的策略——要融入自然,与自然一体,恢复人类性的生机与活力。劳伦斯对于生态危机的书写,对于生态危机的拯救策略,涉及到现代西方人的生存危机与拯救这一严肃的问题,体现了劳伦斯对和谐生态理想的追求及对现代西方人的生存与前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男性对女性与自然的压迫,和谐丧失后男性、女性的生活,以及女性的反叛和珍惜女性与自然的男性的出现,反映了小说中所蕴涵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揭示了劳伦斯渴望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批评视域观照劳伦斯的小说创作,不难发现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态前瞻意识的作家。劳伦斯在其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紧紧扣住“肮脏与黝黑”、“魔鬼与奴隶”、“欲望与死亡’’三个方面书写了由于生态危机而导致的生态美缺失,即自然生态的破坏、和谐社会生态的丧失和精神生态的失衡。蕴含着与生态整体主义、生态发展观、人与人和谐相处观及人格完善动力观等当代意义上的生态思想相契合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2.
从“美是整生”的生态美学理论视角对劳伦斯的小说《袋鼠》进行探析.《袋鼠》记录了其旅居澳大利亚时期的心路历程,小说对澳大利亚美丽而原始的自然生态、动荡纷争的社会生态和漠然、从众与迷惘的精神生态的真实书写,体现了劳伦斯对生态文明社会的探索与反思;揭示了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应该是自然生态美丽、社会生态和谐、精神生态平衡从而达到整生之美的“生态大和”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这部作品中对自然环境的恶化,男女婚姻的不幸以及人类精神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生态批评理论框架下,借助它的三个维度: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对《恋爱中的女人》进行解读;旨在挖掘小说中的自然、社会、精神生态蕴含即人类只有回归自然,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其内心精神世界的和谐关系;才能摆脱生态失衡。以期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这部作品和劳伦斯深谋远虑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作为20世纪英国出色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传世之诗。诗人一生致力于原始生命之源的觅寻、人的自然本性的回归、非理性的直觉、本能的肯定和对死亡的赞扬,这与深层生态学强调的自然万物有着存在的内在价值的思想不谋而合。与传统诗歌用绿色传达生态思想不同,劳伦斯从独特的视角,运用他钟情的黑色来表征其诗歌中蕴含的丰富的、深厚的、具有前瞻性的自然生态思想。文章从万物本源、自然生命意识和生态死亡三个方面对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进行分析,以期改变和重塑世人对自然黑色的传统看法,引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5.
工业时代初期,出现了英国最优秀的小说作家劳伦斯。在当今时代的世界文学领域中,劳伦斯的作品具有着世界文坛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虽然英年早逝,让世人惋惜,但他所创作的几十部作品中,每一部小说都是艺术,成为现代文学的无价之宝,产生了深远影响。《恋爱中的女人》是劳伦斯一生中的巅峰之作,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他将自己的思想借助文中人物进行转述表达,表面是在描写两对情侣之间的情爱纠葛,但潜在的却强烈的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自己的对生态的观点与思想。因此,对劳伦斯小说《恋爱中的女人》的生态美学进行全方面深入的解读,以期准确把握劳伦斯的自然价值观与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6.
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在20世纪的世界文坛享有盛名,他在小说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工业化的憎恶,并致力于人类心理的探索.在其经典作品<儿子与情人>中,他笔下的月亮、花和动物意象与人物相契合更为其作品增加了韵味与生态内涵.从生态批评角度重读小说,有益于理解劳伦斯的生态意识从而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劳伦斯在诗歌中宣扬生态中心主义的思想,提倡人在自然面前的谦恭,批判了极端理性主义和过度技术化的现代社会。因此,劳伦斯的诗歌蕴含着自觉的、系统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小说中描写了大自然被现代工业文明所破坏、人性异化、生命枯竭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对自然本色的推崇。在劳伦斯的笔下,大自然给人以生命活力,性使人的生命得以复苏。大自然与性,成为人类生命活力的源泉。生命活力之美就是自然之美和性之美,因而对于大自然与性这一自然本色的推崇是劳伦斯小说创作的精华所在。劳伦斯对自然本色的推崇与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性的独特的认知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生态主义的视角,揭示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所体现的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揭露工业革命给自然环境和人类身心带来的污秽,传达了作者劳伦斯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和"回归自然"的主张。本文结合生态批评的理论,主要倡导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力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是结合女性主义批评和生态批评的一种方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斯坦贝克的《菊花》和劳伦斯的《菊花的清香》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解读两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相似心路历程,旨在体现男权社会下女性和自然的困境以及男权统治在女性压迫和自然压迫两者中所起到的类似作用,旨在加深人们对这两部作品的理解,发掘并解读那些蕴含生态意识的经典文学作品对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构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