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清末以抗外为趋向的爱国风潮,在其发展过程中渐次转向反政府,拒俄运动就是典型的例子。此中因由,乃是由于清廷未能充分借助改良派等社会资源扩大统治基础,强化了对立的革命派。其实,在拒俄运动中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矛盾折冲严重,其中,改良派是清政府可以借助的力量所在。在此问题上,清政府未予以足够重视,其结果直接导致拒俄运动的异化,爱国风潮转趋反清。清廷最后走向灭亡,上述因素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2.
《孽海花》的创作基于1903年拒俄义勇队运动的历史背景。作品契合了当时社会从反帝到反清、从要求改良转向要求革命的时代思潮,显露了明确的民族民主革命倾向。  相似文献   

3.
蓝天蔚     
蓝天蔚(1878—1921),字秀豪,湖北黄陂人。少年时入湖北武备学堂,不久以宫费到日本士官学校学陆军。1903年,他积极投入我国留日学生拒俄运动,开展革命工作。两年后回国,曾在湖北新军中任统带,并兼湖北将弁高等师范学校教员。随后又再度去日本入陆军大学,回国以后任新军第二混成协统领,驻奉天,是革命党人在北方新军中筹划起义的骨干。  相似文献   

4.
“拒俄运动”是“辛亥革命前的留学生运动”和国内知识分子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事件。研究“拒俄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历史作用,可以使我们看出帝国主义特别是老沙皇的侵略怎样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又怎样把广大知识分子直接推上了革命道路,从而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年的拒俄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次运动遍及东北、上海、北京、天津、湖南、湖北、安徽,广东、福建、新疆和海外华侨,而在日本东京的中国留学生则是这次运动的发起者和骨干力量。本文试就东京中国留学生拒俄运动的发展过程及其功绩和影响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四事件资料汇编随着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发展,也随着研究课题的拓宽和加深,一批以历史事件为重心的专题资料,相继陆续出版。例如:杨天石、王学庄合编的《拒俄运动》,是记载1901—1905年中国人民反抗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的斗争资料;朱士嘉编的《美国迫害华工资料》,是记载1905年中国人民反对美国迫害华工的斗争资料;戴执礼编的《四川保路运动史料》,是记载辛亥革命前瘦四川人民破约保路斗争的资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合编的《辛亥革命前十年民变资料》,则是记载清末广大民众起事暴动的资料。从这些专题  相似文献   

7.
林篪 《文教资料》2011,(14):113-115
清末的禁烟运动是指在1906年清廷颁布禁烟上谕以后至1917年英国完全终止鸦片贸易前后约10年的时间。基层民众是指罂粟种植者、烟馆老板、鸦片商和一些烟,以及一些民间改革家和有识之士。这一次的禁烟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运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跌宕起伏的,本文从基层民众对待禁烟运动和他们参与的禁烟运动的表现来看待这场清末的禁烟运动。  相似文献   

8.
1900年秋,俄国利用八国联军侵华之机,借保护中东铁路之名,军事占领东三省。清廷迫切希望尽快收复东三省。1901年1月至3月,中俄关于交收东三省的谈判以破裂告终。影响谈判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俄国坚持独霸东三省的阴谋计划,不肯妥协;二是杨儒在谈判中据理争辩,不辱使命;三是日英等国的干预以及张之洞、刘坤一等督抚的反对。这些在杨儒的存稿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彷徨中的清廷最终决定拒签俄约。俄国迫使清廷签订俄约独占东三省的阴谋终未得逞。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是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与发展的新时期,随着新式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有了新的觉悟,表现为: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推动下,爆发了以上海为中心、波及全国的"拒俄运动"。这标志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由改良主义转变为资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10.
1903年,沙俄霸占我国东三省拒不撤兵反而又提出七项无理要求的消息传出后,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上海、北京等十几个省市的爱国志士召开了拒俄大会,声讨沙俄罪行,并通电清政府:若接受沙俄的无理要求,则“内失国权,外召大衅,我全国人民万难承认,”〔1〕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拒俄爱国运动,同时海外的爱国志士积极行动。在这场规模宏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中,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是这次运动的发起者和骨干力量。一创建爱国团体,开展爱国活动1903年4月29日下午,留日学生的同乡会发起召开了全体留学生大会,并倡议组织“拒俄义…  相似文献   

11.
1911年底,沙俄曾照会清政府,企图维系和扩大其在外蒙古的利益,该照会集中反映了沙俄在外蒙古问题上的一贯政策。然而,我国史学界对这一重要史料具体日期的认定尚存分歧,有多种说法并行,因而有必要对其予以辨析。相关史料证实:该照会的准确日期为1911年12月31日。  相似文献   

12.
日俄战争后,日俄分别加强对南、北满洲的渗透。清政府为了应对危急局势,采取了在满洲引进欧美资本以牵制日俄的政策。但一方面由于清政府实力太弱,无力与日俄周旋,另一方面又由于当时英法俄日四国在远东已形成了合作局面,而美国为了维护其在菲律宾的利益,不愿公开与诸强对立,从而使清政府的政策遭到了失败。  相似文献   

13.
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败逃至上海的俄巡洋舰阿思乐号上的水兵砍毙了中国人周生有,这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人们要求俄国驻上海总领事交出凶手.依中国法律惩办。由此,引发了中国与俄国关于周生有案的交涉。最终,清政府向俄国妥协,凶手由俄国人依照俄海军律惩处。本文主要探讨清政府在此次对俄交涉中的方针及态度。  相似文献   

14.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统治在赫哲族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抵制沙俄的不断进攻,安抚国内的赫哲族,保证其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戍守祖国的东北边疆,清政府在赫哲族聚居的军事重镇三姓城①采取了一系列的安边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佛教清国开教实质上是对中国的侵略行为。日本政府曾欲迫使清政府给予日教在华合法传教权,但遭到中国社会的广泛抵制,终末得逞。中国社会抵制日教的斗争,是清末蓬勃发展的反帝爱国运动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浴火危城》再现了1910年东北三省肺鼠疫肆虐,6万多条生命被瞬间吞噬的惨象.该剧立足于一种人性的现实,再现了在“如水泻地,似火燎原”的鼠疫面前,俄日政府、清政府、广大老百姓与医务工作者所体现出的丑恶与美丽同行、恐惧与坚韧并存的人性本相.剧作不仅揭示疫病发生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也试图为人类构建一个抵御疫病的精神家园,希望人类能在与瘟疫的不断较量中坚定地前行.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的中国和俄国都经历了一次伟大的革命,而革命后建立的两个政府却迟迟没有建交。其原因一是两国革命的性质不同,一个是社会主义革命,被资本主义国家孤立,一个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投入资本主义国家的怀抱;二是中国由于协约国成员的身份,只得追从西方列强;三是北洋政府在外交上一反忍辱退让的常态,对苏态度强硬;还有如西方列强对中苏关系的严重干涉以及苏俄对中国革命的支持等。尽管1924年中苏签订条约建立了外交关系,然而由于北洋政府对西方列强的依附,最后还是被英美日拉入了反苏俄同盟。  相似文献   

18.
1884年春清政府应法国政府要求解除驻法公使曾纪泽的职务,并排斥于中法和议之外,批准《李福协定》,标志着清政府对法妥协,在越南问题上由干预向“脱身”的政策性转变。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 ,清政府实行禁教政策。战后 ,传教士通过不平等条约 ,猎取了一系列权利 ,但仍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两次鸦片战争间的中外和平时期 ,清政府实行限教政策。  相似文献   

20.
清末妇女运动中的政府作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分析晚近妇女运动中兴女学与不缠足两大中心任务的兴起和发展入手,详细剖析了政府官方所起的作用,窥视清末妇女运动在发轫期所带有的一种特殊历史时代的烙印,为妇女运动的政府运作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