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2013~2014赛季CBA冠亚军球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和逻辑推理法,对北京金隅、新疆广汇汽车两支队伍在总决赛中6场比赛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针对性的比较与分析,特别是2支球队的外援、内援相关技术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客观的解析2支球队技战术优劣势,为CBA篮球联赛发展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6——2007赛季CBA总决赛技术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2007赛季CBA总决赛两支球队五场比赛的技术情况、录像资料和有关的赛事报道进行分析、推理,并归纳出两队胜败的原因,从而揭示各自存在的不足,同时也为CBA其他球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2004~2005赛季CBA总决赛技术统计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2004 ̄2005赛季CBA总决赛两支球队五场比赛的技术情况、录像资料和有关的赛事报道进行分析、推理,并归纳出两队胜败的原因,从而揭示各自存在的不足,同时也为CBA其他球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马布里作为北京金隅队的核心球员带领球队获得2011-2012、2013-2014赛季两届CBA总冠军,引起了国内外的一致关注.通过文献检索、数据查阅、录像观看等方法,归纳总结了马布里从NBA弃儿到CBA宠儿的主要原因:CBA比赛环境的日臻完善;马布里比赛场上精彩的技战术表现、对球队的无限忠诚、百折不挠的打球精神、有血有肉的“真情汉子”、全方位的文化融入、日常行为的严以律己.研究表明,CBA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更有利于运动员行为约束和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5—2006赛季CBA参赛队攻防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秩和比(Runk Sum Ration)综合评价法和相关分析法,对2005-2006赛季CBA常规赛15支球队攻防能力进行量化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CBA参赛队进攻能力分布于3个等级,防守能力分布于4个等级,攻防综合能力分布于5个等级;(2)CBA参赛队在进攻能力等级相同下,防守能力与常规赛名次正相关;在防守能力等级相同下,进攻能力与常规赛名次不相关。(3)CBA参赛队的攻防能力决定一个队的整体实力与联赛名次;(4)CBA攻防综合能力南区球队强于北区球队;(5)CBA参赛队攻守平衡型球队成绩最好,守强于攻型球队成绩次之,攻强于守型球队成绩最差。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对2015~2016赛季CBA总决赛四川队的夺冠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四川队的内线优势明显,内外线结合出色,且国内球员发挥出色,球队整体进攻与防守能力较强;球员的心理抗压能力较强,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CBA20112012赛季总决赛北京队对广东队5场比赛进行统计研究,并对双方教练指导、技战术运用能力、外援影响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北京队阵容安排合理、2分和罚篮命中率高、球队得分点多、外援作用明显,教练员指挥得当,这些都是北京队获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CBA与EL赛制进行比较研究,从竞赛的方法、竞赛的赛期与队伍数量变化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L的赛期比较稳定,而CBA赛期波动性较大;EL的参赛球队数量较多并且数量固定,而CBA参赛球队的数量较少,并且采取升降级制度使得参赛球队数量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建议:加快CBA联盟经济实体化进程,稳定CBA联赛赛期,增加参赛球队数量,至少每个省市一支球队;取消升降级制度,建立合理科学的后备人才选拔制度,完善联赛准入制度,保持俱乐部间竞技水平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1-2012赛季CBA总决赛北京队与广东队5场比赛进行统计研究,并对双方技术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交战双方各技术指标的特点,从中发现他们的优势及不足,期望可以给球队建设和参赛战绩以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CBA2011-2012赛季常规赛17支球队各项技术统计数据与得分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CBA 2011-2012赛季常规赛各队得分能力的众多指标中,2分命中率和失误次数是影响比赛得分多少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旨在为CBA各球队提高得分能力和比赛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方法,对CBA2016~17赛季总决赛广东队与新疆队的技战术运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队在平均身高、体重上占有先天性优势;广东队总体得分能力不足,其外线得分、罚球能力与新疆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广东队在整体配合、串联队友得分上要优于新疆队,但失误、犯规次数多;新疆队篮板球能力不及广东队等;并提出相关建议,旨为我国CBA各球队技战术的运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研究对象:对2003-2004年CBA12支球队中平均出场时间超过20分钟的前锋运动员进行相关技术统计。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结果与分析:1.前锋运动员的技术结构特征统计CBA12支球队平均上场时间大于20分钟的前锋运动员的得分、篮板、盖帽、抢断、助攻、2分%、3分%、罚球%  相似文献   

13.
CBA之声     
《当代体育》2008,(2):56-56
“CBA16支球队,只有广东和新疆客场战绩超过50%大部分球队的客场战线都惨不忍睹,这种大面积的“主场龙客场虫”现象,与流传已久的“客场损失主场补”的CBA潜规则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CBA甲A与NBA队员身高体重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97-’98赛季NBA29支球队的411名队员、CBA甲A12支球队的140名队员的身高、体重、身高-体重指数指标作比较研究,以期找出CBA队员在身体形态上的差距,并对选材与体能的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运用ABC分析法对1995-18赛季CBA比赛进行分析,探析CBA竞争格局的演变特征和演变规律。参照CBA各球队竞争实力变化特点,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将CBA的发展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追溯各阶段竞争格局的特点,以此归结CBA竞争格局的演变特征,认为:CBA在经历传统强队的滑坡与新兴球队的兴起后,竞争格局发展趋向更加难以预测;竞争格局在经历北强南弱、南强北弱后,正向更加均衡的态势发展;东、西部区域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hina Basketball Association),简称(CBA),是中国最高级的篮球联赛。在引进外援的20多年过程中,在最开始阶段,篮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球队赢球,正因如此,也决定了外援的存在,从最初的目的上来看,俱乐部只是单纯的想赢球和提高观赏性。但是外援的引进对于我们联赛跟球队的发展,对于中国篮球的发展,对球员的发展,其中的利与弊值得我们思考。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CBA引进外援对CBA联赛和球队发展的利与弊,通过研究发现:引进外援加快了CBA国际化进程,为CBA联赛注入了新理念,提高了球队整体实力,提升了联赛整体竞技水平,增强了队员的竞争意识,提高了CBA联赛的观赏性。引进外援对CBA联赛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外援薪资过高,俱乐部经济负担过重;大幅度减少了本土球员锻炼机会,影响国内后备人才的培养,语言文化存在差异,不利于球队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外援负面事件频发,对管理体制造成威胁;外援控制了比赛胜负。通过完善现有体制,增强行政管理;加强宣传,提高影响力;制定政策依据,加强管理监督;制定政策依据,加强管理监督,极大的发挥CBA外援的优势,破解存在的诟病。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6~2017赛季CBA总决赛新疆队与广东队四场比赛的数据进行统计,分别对双方攻防能力以及外援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新疆队在投篮命中率、抢断、盖帽等技术指标上占据绝对优势,外援作用显著,外援与球队的融合性很好;广东队篮板球方面处于上风,本土球员在总决赛中表现较为突出,整体性更强.  相似文献   

18.
2003-2004年赛季CBA篮球联赛与NBA联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 2 0 0 3— 2 0 0 4年赛季CBA篮球联赛和NBA联赛的分析和对比 ,找出现今我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的差距 ,又通过对 2 0 0 3— 2 0 0 4年赛季CBA联赛和NBA联赛的两支冠军队伍的对比 ,来分析冠军球队制胜的因素 ,并以此指出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CBA十年来第二支获得“三连冠”头衔的球队、超过600万人民币的奖金、一个平均年龄不到 22岁的主力阵容、CBA中惟一开始赚钱的球队……这些让所有CBA教练羡慕得流口水的荣誉,如今只属于广东。十年的时间,广东终于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王朝。八一已经尽力了,但一支仅仅依靠精神力量作战的球队不可能总是在实力面前凯旋,2002年世界杯上的韩国队已经说明了问题。但是八一输得不难看,甚至可以说是虽败犹荣。在强大的广东面  相似文献   

20.
《当代体育》2009,(4):75-75
本赛季外援的发挥一直左右着球队的战绩,有球队因为更换外援而实力大增,也有球队因为外援出逃而成绩下滑,下面一一列举本赛季CBA各队外援离开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