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荐书     
《哥伦比亚的倒影》木心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22.00元这是木心先生的第一部简体中文版作品,内中选编《九月初九》、《哥伦比亚的倒影》、《上海赋》等最能表现木心行文风格的散文十三篇,并全文刊印1986年5月9日纽约《中报》副刊《东西风》发起的“木心的散文专题讨论会”文本。  相似文献   

2.
从今年第一期起,本刊开辟了《论坛拾珠》栏目,从不同角度精选建国以来的优秀评论,对其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等进行评介,供读者研究和借鉴。由于版面限制,评论原文不再刊登,只注明出处。读者对本栏目的文章,有什么建议和要求,欢迎及时告诉我们,以便改进。  相似文献   

3.
从今年第一期起,本刊开辟了《论坛拾珠》栏目,从不同角度精选建国以来的优秀评论,对其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等进行评介,供读者研究和借鉴。由于版面限制,评论原文不再刊登,只注明出处。读者对本栏目的文章,有什么建议和要求,欢迎及时告诉我们,以便改进。——编者  相似文献   

4.
一个多月前,我曾写下一篇评论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的粗枝大叶的文章,随着《琼美卡随想录》和《温莎墓园日记》的出版,再一次把我对木心的期待变为悉心捧读的沉思。读过《温莎墓园日记》和散文、俳句集《琼  相似文献   

5.
问:好多人在您的推荐之下,读了木心先生的书,但读过后觉得您对他的评价太高了。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陈丹青:我说出了我自己的评价,读者的评价应该各不相同吧。网上朋友对我的推介词多有批评,倒在意料中。人家还没见书,高调推介,自然是犯忌的。可是鉴于今天市场上的文学处  相似文献   

6.
本刊陆续收到大批读者来信,广大读者在来信中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或鼓励,或批评,或建议,对本刊寄予厚望,我们深为感谢。今后本刊将继续选登读者来信,期望更多的读者来信指导、批评和帮助我们办好刊物。本期发表的几封读者来信,对本刊出现的错别字、病句等错误提出了批评,我们诚恳接受,努力改正,逐步消灭各种错误。有的读者来信批评刊物发行太慢,我们将同邮局联系,努力提高发行时效。有些读者来信建议增设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基础知识、回答读者问题等栏目,建议聘请特约读者,我们将尽量做到。有的读者在来信中提出《作品评析》应当附上所评作品的原文,我们考虑,凡介绍篇幅较短的作品均可附原文,但几千字的长文就难于做到。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将在评析文章中适当摘引一些原文,同时注明出处,以便利读者查阅。  相似文献   

7.
谈谈巴金     
2003年11月25日是巴金先生的百岁华诞.《巴金全集》的责任编辑、现已八十三岁高龄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 王仰晨先生,不顾眼疾严重,亲笔为本刊写了一篇文章,就自己的亲见亲 历,满怀深情地追述了巴金先生为中国现代文学事业以及文学编辑出版 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为了使读者了解《巴金全集》出版过程,本刊同时配发了一篇访谈。 老一辈编辑家的敬业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可以给我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刊对余秋雨、余杰两位先生的独家访谈刊发后,引起一定的反响,日前,余杰先生特地将他答余秋雨先生的公开信传至本刊。因篇幅所限,我们对余杰先生的文章进行了删节,在此向余杰先生和读者表示歉意。  相似文献   

9.
编后寄语     
近年来,随着敦煌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及对中古时期西北丝路古道的研究开发,陇右文化已为世人广泛注目。其实甘陇一带不仅曾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远祖最早的活动区域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为了使广大读者对古代陇右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我们特请西北师范大学胡大浚先生帮助我们组织了陇右古文化专辑——“千古沧桑话陇右”,相信会引起读者的兴趣。 本刊1994年的四期中,我们于三、四两期搞了两个专辑,即第三期的“中国古代妇女专辑”和本期的“陇右古文化专辑”。希望以这样的形式向读者介绍有关中国古代某一文化现象或某一区域古代文化的概貌及今人的研究成果,以求使读者对这些文化现象或某一区域文化有相对集中、系统的了解。这种作法已在1993年中做过尝试,受到读者的欢迎、今后我们将继续以专辑与本刊固有的栏目相结合的方式向读者介绍古代典籍与文化知识及新的研究成果,希望得到学术界的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读者反映说,《中国图书评论》有了新的面貌,这使我们欣喜;读者批评说,《中国图书评论》还有很多不足,这更使我们振奋。赞美也好,批评也好,这说明《中国图书评论》已经引起了读者的关注,这就是一个成功。投石而有回声,证明了石的存在。我们盼到了回声,为此我们感激读者。今年前三期《中国图书评论》在内容与形式同步提高上下了功夫,我们是希望  相似文献   

11.
我喜欢读刘扬体先生的评论文章———真切、中肯、睿智。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 ,总让人欣然理会 ,总让人有阅读的快感。面对作家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刘扬体先生这部洋洋洒洒近50万字的评论专辑《苦涩的辉煌》 ,作为读者 ,我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受。中国的电视剧从20世纪的80年代进入了一个青春奋发的状态 ,我们能有一部记录点评这20年电视剧发展过程、充满理性思辨魅力的文学评著 ,应该说是我们电视剧发展史上的一件幸事。我所熟知的扬体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思想博大、为人正直、热情宽厚的学者。与他交流总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听他对你…  相似文献   

12.
回答读者心中的问题──浅谈评论写作的改进济人评论,作为直接对读者讲话的一种新闻体裁,必须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论证,回答读者心中的问题。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评论作品能不能在新闻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上显示其影响力的关键。现在有些评论,就事论事,就工作谈工...  相似文献   

13.
报纸与书评     
1990年4月29日至5月3日,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在云南召开了“全国首届书评研讨会”。这次会议共入选论文53篇,其中46篇得以在会上宣读。本刊从今年第5期起,陆续摘要刊登这些论文,以使读者对“全国首届书评研讨会”的成果有所了解,促进我国图书评论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朱祖希 《北京档案》2006,(8):12-14,37
编者按:大凡研究北京的人,几乎都知道侯仁之先生,他被人们称为"北京通".然而,据我们所知,侯仁之先生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不仅仅是北京.为了对侯仁之先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刊特地邀请他的学生朱祖希先生撰写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5.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评论作者的态度”,仅指评论作者对评论对象所持的态度.在从事编辑工作时,偶尔会收到读者来信,对某篇具体的评论作品的文风提出批评意见,其尖酸刻薄有时竟使人震惊和不安.读者对评论文章表示激烈的意见,大多由评论作者的态度不当引发.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现在的评论,尤其是一些大评论的阅读率下降,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事实.形成这一事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评论作者的态度存在偏差是其主因之一,读者对此提出批评意见是好事,虽然意见未必准确,但起码说明了读者对评论还是有所期待;如果评论发表之后,读者毫无反应,或许倒是评论的悲哀.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网络平台生成了海量评论数据,分析读者评论有助于图书馆深入了解读者需求,创新服务模式。选取第三方平台有关浙江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在线评论数据,利用高频词分析、语义网络分析以及LDA主题模型方法分析文本内容,了解读者对浙江地区公共图书馆的体验感受,运用情感分析功能探究读者对图书馆的感知形象。提出图书馆在创新阅读空间、完善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融合社交媒体等方面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刊去年第2期曾发表解放日报摄影记者俞新宝作品多帧,陈念云这篇文章,对俞的作品作了比较系统的评论。  相似文献   

18.
序文四篇     
浪得浮名,便引来不少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为书索序。不相识的,大多婉拒,因为对人不了解,只看文章,有可能弄出一篇评论,却难写出一篇序(即便做评论,也有必要尽多知道作者其人)。相识的,或缘于友情,或碍于面子,大都应承。(有人指出,一个作家如果到了一再为他人作序的份上,他自己也就气数将尽。我或许已经濒临此境?)虽属应酬文字,也不敢率尔操觚。我写序,只写我对所识之人、所读之文的若干印象,尽量不评论作品;作品的优劣,让读者去判断。这或许不是作序的正道,但我只能如此。选出几篇,读者看看,如觉还有点儿意思,我就…  相似文献   

19.
对于普利策新闻奖评论类奖项的历史沿革、评奖标准、作品特色等的研究 ,国内学术界尚涉及不多。本文从文本角度出发 ,对普利策新闻奖评论类奖项作品做了历史性的介绍和内容分析 ,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认识普利策新闻奖  相似文献   

20.
本刊自1981年初创刊以来,至1990年底,已经整整10周年了。为了了解读者对本刑的意见,以提高本刊的质量,我们在1990年第2期内,附上了“《历史档案》读者意见表”。在其后的五六个月中,我们陆续收到了许多读者寄回的意见表。由于收到的意见表数量很多,意见各异,难以一一回信作答,谨在此做一综述,作为我们对读者意见的一个总的答复。限于篇幅,我们只能涉及读者提出的主要意见和要求。对于向我们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而本文未能提及的读者,首先,我们希望能得到他们的谅解,其次,我们将对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给以足够的重视。从收到的意见来看,读者对本刊既有赞扬,也有批评,总的来说,赞扬多于批评。陕西读者刘长昆说:“我是你刊的新订户,虽则刚刚读了1990年第1、2期,但已经感觉到这是一个好刊物,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许多在别的刊物上看不到的关于近代历史的实际资料。”甘肃读者刘世兴说:“贵刊创办以来,为读史研史提供了大量原始史料,贡献非小。”香港读者高国豪说:“贵刊所载之文章颇有份量,引用大量的档案作例证,而且所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