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鲁迅理发     
高深 《学习之友》2011,(6):45-45
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经常是几个月才理一次发。有一次,先生走进一家理发店.理发的师傅看见他长发垂耳,衣着寒酸,心中看他不起,便马马虎虎地一理了事。理完之后,先生不动声色,随手抓了一把铜圆.数也不数.直接塞给那师傅,然后飘然而去。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有一次到武汉大学演讲,在演讲前,他从身边带米的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下面的听众都愣住了,不知道他到底要做些什么。陶行知先生不慌不忙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公鸡只叫不吃。接着他用力掰开大公鸡的嘴,把米硬往它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最后,陶行知先生理了理大公鸡的翎毛,  相似文献   

3.
情似根     
年轻记者问我一个问题:哪个更重——事业?还是情?包括乡情、友情、亲情、爱情。我说:这是两码事,都重,并不矛盾。我举两个例子:一次,去见季羡林先生。他说他写过一篇小文章.是怀念老舍先生的。里面有一个小故事。有一回他们偶然在“四联理发店”相遇.点点头,打了招呼,各自坐在椅子上让师傅替他们理  相似文献   

4.
吴冠中印象     
我和吴冠中先生毗邻而居。多年来,他的家和生活,一直平凡而宁静,没有多大改变。一次,我见吴先生刚刚理了发,就问:还是街边师傅的手艺?他倒特别得意地予以承认。  相似文献   

5.
齐威王痛改前非公元前379年,齐国公子因齐即位,自称为王,他就是齐威王。齐威王,刚临政那几年,不问国事,饮酒作乐,国家日渐衰败,人民生活困难。有一天,一位姓邹名忌的人前来叩门,自称懂得弹琴,知道威王爱好音乐,特来拜见。威王召他进来,取琴给他。邹忌只是抚摸着琴弦,并不弹奏。威王问:“先生为何只是抚摸而不弹,是琴不好么?”邹忌放开琴,严肃地说:“小臣懂得琴理,至于弹琴,那是乐工们的事。”于是邹忌大谈了一通琴理。威王听得不耐烦,打断他的话,说:“先生既懂得琴理,必定善于演奏,愿先生试弹一曲听听。”邹忌…  相似文献   

6.
著名专栏作家哈理斯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那位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没发一言。“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他们继续前行时,哈理斯问道。“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朋友说。“那么你为什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哈理斯问他。朋友答道:“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每人心中都有把“快乐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快乐的钥匙交在孩子手里。男…  相似文献   

7.
兔子弟弟不喜欢扫地,要是地上脏了,他就叫兔子姐姐打扫。他还得意地说:“扫地么?那是我姐姐的事儿。”有一回,兔子姐姐要出趟远门。兔子姐姐知道兔子弟弟不爱扫地,走以前吩咐他:“可别忘了扫地。”“你放心吧,我忘不了。”兔子弟弟说。兔子姐姐走了。兔子弟弟觉得自己的头发该理一理了,他想:“头发这么长了,我得叫螃蟹先生来剪一剪。”  相似文献   

8.
神舟4号已返回,载人的神舟5号将发射,此时,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一位自学成才的中学数、理教师,杰出的俄罗斯科学家,世界航天之父——  相似文献   

9.
查旧稿,我于1984年5月8日在北京晚报发表了一篇短文:《美盲要比文盲多》。当然,这样无足轻重的短文引不起任何涟漪。倒是后来与杨振宁先生谈及此文,他极感兴趣,一定希望我复印寄他看看。科学家关心美育,令我兴奋。数年前认识李政道先生,他正从事艺术与科学的比较研究,我两次参加他主持的对这方面研讨的会议,他认为科学与艺术同属感情创造或创造性感情的事业。  相似文献   

10.
“持续度”是一个很冷门的名词,甚至连见多识广的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也不知道.数学家匹克奥弗先生有一次在该校的夏季讨论班上讲课,望着班上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们微微一笑.接着,博士在黑板上写下一列数:  相似文献   

11.
1986年,77岁的林庚先生决意退出他耕耘了半个多世纪的大学讲坛.在林庚先生退休之前,北大中文系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堂“告别课”.当时,系里正筹划着请一些老教授为学生们讲课.于是钱理群出面将吴组缃、王瑶、季镇淮、游国恩等名家请出,其中自然也包括林庚.尽管从1933年在清华大学给朱自清先生当助教开始,林庚已经执教了半个世纪,但他的讲课题目还是几经更换才最终定下,讲课内容也是斟酌再三,仅教案就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  相似文献   

12.
棒小伙     
一位先生和一位太太同坐在一辆公共汽车上谈着话。先生:“太太,你有孩子吗?”太太:“有的,先生,我有一个男孩。”先生:“他是一个好孩子吗?”太太:“一个非常好的男孩。”先生:“太太,你的儿子抽烟吗?”太太:“不,先生,他不抽烟。”先生:“他去酒吧吗?”太太:“不,先生,没有我他从来不出去。”先生:“他回家晚吗?”太太:“不,先生,每天他吃了晚饭就睡。”先生:“太太,你的儿子真是个非常好的年轻人,他多大了?”太太:“先生,他六个月。”VeryNiceYoungManAgentlemanandaladyweretalkinginanomnibus:Gentleman:“Haveyougotanychildren,Madam?”Madam:“Yes,Sir.Ihaveoneboy.”Gentleman:“Isheagoodboy?”Madam:“Averygoodboy.”Gentleman:“Doesyoursonsmoke,Madam?”Madam:“No,Sir,hedoesnt.”Gentleman:“Doeshegotothebar?”Madam:“No,Sir,hedoesnotgooutwithoutm...  相似文献   

13.
读了<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3期肖平理先生的<〈边城〉中的虎耳草>一文,有如骨哽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14.
(一)剃头匠(1)开始人们只是觉得剃头匠古板:永远理那种过时的发型,永远用那套老锈的工具,永远把摊子摆在街尾的一棵大树下,永远比同行少收五角钱。自从他定期为癫仔理发后,人们又觉得他古怪:龌里八龊臭烘烘的一个癫仔,他怎么愿意每个月帮他理一次发呢?他不怕把其他客人吓跑吗?(  相似文献   

15.
卓民先生逝世已有10多年了,他是我父亲的同窗好友。少年时父亲曾以卓民先生手不释卷的好学精神勉励我勤奋读书。他说,卓民先生每逢假期都定下阅读计划、读书之多令他惊佩.30年代初,卓民先生在武昌华中大学主校政,那时我刚进中学,适值长城抗战,局势日紧,北平谣言纷传,一夕数惊,我们举家南下暂避,整整一个暑假就寄居在华中大学校舍中。这时我第一次见到了卓民先生,当时他曾利用余暇授我们几个孩子《大学》和《中庸》。暑假后,北方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邋遢先生,他不爱洗手,细菌丁丁和点点经常上他的当。因为他们好几次来到邋遢先生手上,还没安心地定居下来,就被早餐的南瓜饼带到肚子里去了。  相似文献   

17.
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文学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大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得数。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0月,著名翻译家沙博理先生做客《鲁豫有约》,他把在中国的故事讲给世界听。沙博理是一位中国籍的美国人。66年前,刚过30岁的沙博理带着身上仅有的200美元和对中国这个古老神秘国度的向往,只身来到了上海。从此,他跟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9.
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读物.他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同他联系。到了六年级.为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跟汉修先生联系得更加密切了。在信中,雷伊说出了他父母离异的实情、自己转学后的不适应以及他内心的孤独。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艉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好文笔——一篇描写他和爸爸坐卡车出游的文章使他获得了小作家征文的荣誉入围奖。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成为一名作家的决心。  相似文献   

20.
简·安杰里奇以前常常开丈夫马克的玩笑,说他快秃顶了.然而她手腕的一个失误,真的让他变成了秃顶.为了节省开支.安杰里奇先生早就开始自己理发了.妻子主动帮他打理够不着的后脑勺的头发.于是,她拿起了电动剃刀,可"用力过猛了点儿",理下了"一大撮头发".她的补救方法是:索性给他剃了个光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