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的演奏或演唱,正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树。毫无艺术可言。因此,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三大要素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本文从感受音乐入手,结合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丹 《教育导刊》2003,(10):16-18
节奏是音乐的声音在强弱轮流交替中平稳而又有起伏地向前流动,它是音乐的三大要素(节奏、旋律、和声)之一,也有人说它是音乐的“灵魂”。音乐家舒曼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音乐家之所以能在笔端流淌出一串串悦耳的音符,一首首动听的歌曲,主要在于他有超常的节奏感,而  相似文献   

4.
刘乐 《儿童音乐》2016,(10):74-75
节奏作为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更是音乐的精髓所在,在组成音乐的重要核心要素之一,如果音乐没有了节奏,那么音乐就不再能够称之为音乐.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段的音乐课教学中,不仅仅是要进行唱的教学,节奏训练也应该在小学低年级段音乐课的教学中占有现代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所谓音乐中的节奏是指音乐中的声音所产生的长短、强弱、快慢的一种规律和现象。节奏在音乐的三大要素(节奏、旋律、和声)中产生的最早,《尚书·舜典》中就有“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记载。在节奏被发现和运用之后,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才出现了旋律,可见它曾经在音乐的最初阶段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节奏也存在于其它动态艺术中,在舞蹈中节奏叫具备舞律,它与舞情和构图构成了舞蹈的三大要素。舞蹈的节奏不单指演员按一定音乐节拍所表演的动作,而且指根据舞情对动作的力度强弱、速度快慢、幅度大小等方面所做的处理。诗歌中的节奏是指…  相似文献   

6.
音乐的构成要素最主要有两点:一是音高、二是节奏,可以说离开了节奏音乐就不复存在。节奏如此重要但在当今的音乐教材、音乐杂志、音乐书籍等出版物中关于节奏定义的说法众说纷纭,有的还存在着错误。给音乐的理论教学带来诸多不便,笔者意在唤起同仁再此领域深入研究,给节奏一个准确统一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音乐的三大要素是节奏、旋律与和声。它们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音乐。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是主题和激情;和声是音乐的色彩,它是渲染和修饰;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它是基础和动机。音乐,它乘着旋律的翅膀穿越倾听着的心灵,它用精巧的和声编织梦幻,它更以驿动的节奏展示自己的生命和存在。所以我们说,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就像没有韵脚就没有诗歌。音乐是岁月在歌唱,节奏是四季在轮回。节奏是音乐的起点和终结,是音乐之所以有机行进,有规律和韵律,有动感和趋势的根本原因。如果说音乐是河流,节奏则是堤岸。它限制音乐,使之不因自由而泛滥;它引导音…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有这样的表述: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之一,音乐是从人类最原始的有节奏的劳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人们形象地打比方说:"如果旋律是生命的血液,节奏则是心脏的跳动和脉  相似文献   

9.
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泉源,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让学生在一种比较轻松、愉快,饱含趣味性的活动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在乐于学的高昂情绪中学好节奏,打好节奏基础,增强节奏感,增强音乐记忆力,提高歌唱能力,为终身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段,具有独立表现某种情绪的功能。没有节奏,音乐就不能表露出活力;有了节奏,音乐才具有生命力。节奏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并学会表达音乐。从节奏人手,使学生能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会更加有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1.从感性上认识节奏。音乐来源于生活,而节奏也存在于生活之中。节奏是将长短和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充满节奏,如:下雨的哗啦声、动物的叫声、走路的笃笃声、拍球的咚咚声等。在教学中,我告诉学生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叫做节奏,并让学生自己寻找节奏。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例举出各种各样的节奏:火车的隆隆声、打枪的啪啪声、闹钟的滴答声等。我将这些声音用拍手和敲击物  相似文献   

11.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有这样的表述: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节奏,是个音乐术语,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它与旋律一样,同是构成音乐的最基本要素。可以说,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没有节奏美,也就没有音乐美。课堂教学也要讲节奏。从开课到断课,不能老是平铺直叙、无峰无谷;不能总是一个音节、一种速度。课堂教学要有张有弛,有展有收,有密有疏。这样,才能形成一种音乐式的节奏美。  相似文献   

14.
高师音乐教学,时节奏与节奏的训练普遍不够重视,因而,在音乐教学和音乐实践中,常常出现节奏方面的问题。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以期引起重视,深入研究,加强节奏训练,提高节奏教学水平。一、节奏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它的最基本的表现要素是旋律和节奏。广义地说,一切运动在时间上的规范组织都叫节奏。音乐  相似文献   

15.
<正>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组成音乐核心的要素之一,也是构建旋律的重要基础,在音乐中节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所以,音乐教学中必须从节奏这一关键点入手。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节奏的训练,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积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从狭义上讲.节奏是艺术上的一个概念,是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从广义上讲,节奏又是大干世界里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现象。本文则试图培养学生从会认、会读、会听、会写节奏型的能力开始,将节奏教学提升到音乐艺术的高度,让枯燥无味的节奏教学趣味化、生活化、艺术化。从而达到认知节奏、感知节奏、把握节奏、创造节奏的目...  相似文献   

17.
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存在,而旋律却不可脱离节奏而存在。”可见,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和本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注重从培养节奏意识入手,强化节奏训练,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一、通过语言节奏,让学生感受音乐“语言是音乐之根”。音乐节奏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人类语言和生活节奏。在教学中应注重把语言节奏练习作为培养学生音乐的启蒙,让小学生从实际生活的语言出发,感受和掌握节奏,使之逐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例如,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问好:“同学们好!…  相似文献   

18.
在构成音乐的诸要素中,节奏、旋律、和声是最重要的三个基本要素。节奏是音乐的骨骼,通过节奏才能将音乐组织起来。《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对“节奏”的解释是:“乐音时值的有组织的顺序,是时值各要素——节拍、重音、休止等相互关系的结合。强弱、快慢、松紧是节奏的决定因素。其作用是把乐音组织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体现某种乐思。”《辞海》艺术分册对“节奏”的定义是:“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节奏,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的规律。节奏为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根据以上对音乐节奏的解释,我们认为:节奏是在运动中产生的一种次序,即是在音乐流动的延续时间内,音值长短和节拍强弱的次序性结合。基于这一概念,本文拟就音乐节奏的表现特性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学生在节奏学习中,常常出现不能正确把握时值的比例关系、识别节奏的速度不够、在演唱(奏)作品时速度不稳定等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在节奏视唱、节奏听觉、节奏创编等方面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学好节奏。  相似文献   

20.
谈起节奏,人们都知道它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它可以脱离旋律存在,而旋律却离不开节奏。如果一首乐曲,改变了节奏,那么它将面目全非。因此,人们常把节奏说成是“音乐的骨骼”“音乐的生命”。节奏在音乐中有如此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音乐教学中,众多的音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