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站在世纪的终到站上,回首20世纪的人类历程,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20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中所取得的成就比以往任何一个世纪都要大,甚至于超过以往各个世纪的总和。当然,要说这种变化与发展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又难以找到一个标准的说法,因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这里,笔者想说的是,20世纪是战争频仍的世纪,也是国际法大发展的世纪,战争在促进国际法的发展,同时又在破坏国际法,国际法在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有时又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一…  相似文献   

2.
高建国 《新高考》2007,(7):75-78
(1)17世纪是近代自然科学创立时期,牛顿力学体系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2)18世纪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准备阶段,为19世纪科学的巨大发展创造了条件。(3)19世纪是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时期,被誉为“科学的世纪”。自然科学开始向综合化、理论化迈进。(4)20世纪是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期。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技革命,  相似文献   

3.
冯洁 《高教探索》2005,3(6):83-85
文章从哲学维度对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素质全面发展问题作了深入探讨,认为21世纪将是一个科技、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世纪,21世纪呼唤人才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素质全面发展是高教发展的应有之义和根本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及江泽民同志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论述,为21世纪高教人才素质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高教人才素质全面发展的出路在于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时代特征及其对企业教育的影响一、21世纪是强调“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的世纪21世纪强调“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21世纪的教育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教育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教育不再是发展的手段,教育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内...  相似文献   

5.
陆芬 《新疆教育》2012,(15):86-86
我们已经走进了生机勃勃的2l世纪,新的世纪文明美好,新的世纪科学高效,新的世纪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新的世纪要求每一位学生学会学习、增长才干、发展兴趣、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钟声真的敲响了 !虽然, 1999、 2000,我们已历经了世纪来临的喧嚣、激荡、欢腾,但此时此刻,我们仍然不能抑制那发自内心的骚动与呐喊:我们是时代的宠儿,我们将成为跨越两个世纪的历史见证人,我们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 20世纪优秀文化教育的神圣任务,我们欣慰,我们自豪 !  21世纪将是教育大发展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冲击、网络信息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使得教育发展已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与客观现实。学生需要全面发展、全体进步,这便对教师的全面发展、全体进步提出了要求。可目前的教育现状却令人堪…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世纪,人类在本世纪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和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一些为科技界公认的重大成就,将在人类历史上永远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20世纪初科学革命两大成就   20世纪的科学是在 19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如热力学与电磁学理论、化学原子论、生物进化论与细胞学说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世纪的三大发现( X射线、放射性、电子)导致了 20世纪前 30年的物理学革命,诞生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成为 20世纪科学发展的先导和基础。   1.相对论   1905年,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天才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8.
英语民谣起源于12、13世纪,兴盛于14、15世纪,复兴于18、19世纪,对英语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面向21世纪培养高质量人才清华大学张凤莲21世纪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至关重要。今天的大学如何培养大学生,使之适应21世纪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的需要是摆在高等教育界面前的重要任务。一、专业设置要宽面向21世纪,首先有一个观念的转变,实质上仍是...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终身教育的世纪,是社会深化化的世纪,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又一新世纪。当今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一大趋势的终身教育也必将成为我国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导思想。通过围绕这一主题,从终身教育的思想、过程、评价标准、与实际生活关系等四方面开论述,进而得出结论:我国的教育改革应该以必须以终身教育为主导思想。面对人与社会的发展,我们只能着眼于人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发展,使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这其中关键在  相似文献   

11.
关于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竺培国许香平一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各国都在考虑如何培养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所需的人才,因为21世纪是个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环境、生态、社会伦理...  相似文献   

12.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造。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是人才辈出,新思想、新发现不断产生的世纪。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民族的希望。因此,物理课堂教学责无旁贷,必须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北生 《天中学刊》2002,17(1):98-100
历史在不断地推进,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发展。21世纪的教育将随新世纪的发展而具有新的特点。新世纪教育的作用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教育是21世纪进步之门的钥匙,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质量;二、教育是21世纪“速度经济”的加速器,关系到经济竞争与发展的动力 和后劲;三、教育是具有21世纪特征的世界货币,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四、教育是21世纪填平“鸿沟”的有力工具,关系到能否落实“共同富裕”的目标;五、教育是21世纪重要的国家安全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发展变化最为迅猛的一个世纪,在过去的百年时间里,世界各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德育,同样受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冲击。为了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德育必须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合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建设者。才能培养出适合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建设者。尽管世纪各国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和社会生活上有所不同,但大家都面临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道德问题成为全球的共同问题,许多德育理论走向融合,德育的策略和方法日趋接近,现代德育发展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关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挑战和国内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以及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深化改革的挑战入手,对如何确立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提出以下七点思考:第一,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必须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第二,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应当确立“向大众化阶段推进”的发展战略。第三,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有效选择,是坚持“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战略。第四,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实施“多样化”、“特色化”战略的同时,必须坚持“系统优化”的战略思想。第五,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必须确立“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战略。第六,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必须确立“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第七,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和“将改革贯穿始终”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6.
教学原则是我国教学理论中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其发展有古代、近现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四个阶段,而对这四个阶段的发展进行系统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20年间。本对这种研究状况进行了审视与评价,从整体上梳理教学原则的发展,为21世纪教学原则研究的深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教育、知识和科技为主导的时代。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急剧变化、信息飞速传递、知识不断更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等教育综合化、国际化、信息化和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改革浪潮汹涌澎湃,民族院校面临严峻挑战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民族院校在21世纪初确立什么样的办学思想与目标,作怎样的奋斗与努力,奠定怎样的基础,是决定民族高等教育在整个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重大问题。在21世纪,国家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进行西部大开发,不断增强国家、民族在世界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18.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21世纪发展辽宁经济的根本指导思想。针对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现实状况,在21世纪,辽宁应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机电一体化与新材料产业、生物工程、环保产业和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19.
从公元前6世纪直到20世纪,西方文论大体上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中世纪神秘主义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17世纪新古典主义——18世纪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的文论——马克思主义、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西方文论呈现出一些规律:1.西方文论的发展受着西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状况的制约。2.西方文论的发展受西方哲学、美学的影响,大体经历了:自然本体论文论——认识论文论——社会本体论文论(精神本体论文论—语言本体论文论),在18世纪形成了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的两大文论思潮的对立,在20世纪形成了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两大对立的文论思潮。3.西方文论的发展还受到文艺的内在构成要素的左右,19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主要是社会和作品的研究,19—20世纪转向作家、艺术家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后又转向接受者、读者的研究。4.西方文论的发展同时还由于人类主体的心理因素的演变而变化发展,大体呈现出由理性到感性,由神学理性到人文理性,由意志到直觉,由显意识到无意识,由全方位到单个心理因素再到多元心理研究。5.西方文论的发展与西方文学的发展一样,形成了广义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相辅相成的思潮。  相似文献   

20.
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会女子高等教育的历史演变王奇生近代中国教会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未,是教会女学步履蹒跚的初创时期,数量少、程度低是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第二阶段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是教会女学狂歌猛进的发展时期,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