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以及职业素养等是学术编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信息时代下,出版行业的改革与发展赋予了这些基本素养以新的内容并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学术编辑应当正确理解这些基本素养的内容与要求。同时,信息时代又对学术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术编辑应当与时俱进,更新其对学术编辑基本素养的理解与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以适应学术书刊出版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科技期刊出版质量的提高,主要是学术水平、编辑质量、印刷质量的提高,而编辑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期刊出版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术期刊编辑面临职业权威性和合法性的双重挑战,而建构职业文化与职业权威是提振学术期刊编辑职业认同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52篇中国社会科学院旗下学术期刊编辑的自我叙事文本为经验材料,试图分析和理解学术期刊编辑如何阐释自身职业的角色定位,形成并坚守共同的职业范式与职业文化。研究发现,学术期刊编辑在角色认知的隐喻话语、职业生涯的危机话语、职业权威的重建话语及职业伦理的反思话语四个维度上建构其自身的职业文化。中国学术期刊编辑一方面受到国际学术出版规范与标准的影响,建构起与西方学术出版同行类似的职业范式,另一方面又嵌入在中国本土的学术出版体制机制、学术文化传统和学术出版实践常规中,体现出中国式学术期刊编辑现代化进程中的本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学术出版编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工作挑战以及发展机遇。若想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术出版编辑,就需要将自身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争取具备更强的工作水平。因此,本文将以新时代作为背景,分析学术出版与学术编辑的现状与发展,讨论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学术出版编辑,并以此提出相关的思考与实践,从理论层面针对学术出版编辑进行相关探究与讨论,旨在对实际工作开展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使越来越多优秀的学术出版编辑能够得到培养并任用。并且,学术出版编辑面临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需要将自身的能力不断提升,从而可以更好地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5.
在简要阐述编辑与出版的内涵、编辑与出版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从编辑到出版的科技学术期刊工作理念和工作重心所发生的变化.认为应对从编辑到出版的变化,要从提高科技学术期刊编辑的公关活动素质、学术策划素质、市场开拓素质以及优化编辑部组织结构上作准备.  相似文献   

6.
期刊编辑防范学术不端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骏 《编辑学报》2018,30(1):86-88
期刊编辑的初审工作是阻止学术不端稿件传播极为重要的环节,培养和加强编辑的防范意识与能力,有利于维护科研诚信和出版秩序.从学术不端行为不会消失、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不是万能、学术不端行为日益隐蔽和期刊编辑囿于日常工作4个角度,分析培养和加强编辑防范意识与能力的必要性,提出了入职培训、定期宣传、积累传承经验和制订问责机制4条策略.  相似文献   

7.
笔者所在的出版社是一家外语教育专业出版社,以出版教材为主。本文以笔者主导策划实施并取得了良好出版业绩的《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一书为案例,介绍了如何在专业的出版社打造畅销书的经验。阐述编辑应必备的选题意识、策划能力、宣传推广等素质,以及如何在运作中处理好图书选题与出版主业的关系,做到扬长避短。旨在为专业出版社出版零售类市场畅销书提供一些经验探讨。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出版时代,编辑具备高素质能力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面临着比传统出版工作更大的提升挑战。笔者通过对数字出版时代编辑的数字技术素养、多元文化素养和媒体策划素养等素质结构新特征的分析,提出现代编辑的能力提升机制。即树立创新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目标、掌握内容管理技能以及搭建沟通与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9.
张秀梅  冯蕊  程煜华  雷婷  汪颖 《编辑学报》2014,26(3):284-286
通过对数字出版国内外现状和能力素质模型的研究,提出一套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编创人员能力素质模型,从管理素质、编辑素质、专业素质、信息素养4个方面概括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编创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以及相应的提升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杨涵  张小强 《编辑学报》2023,(3):258-262
从编辑实践角度出发,探讨人工智能应用对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影响并分析了学术期刊编辑的转型路径。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有:优化学术出版工作流程并提高加工质量、强化编辑把关能力和效果、AI生成内容给编辑从事全媒体传播活动提供了机遇、提升学术出版资源配置和编辑价值创造力。但人工智能也带来如何与人工智能技术协调、面对人工智能生产内容、人工智能生成的新媒体形态等挑战。期刊编辑需要锻造数据分析和价值发现能力、提高智能环境下的把关能力、形成与技术协同的全媒体编辑能力和以人文价值驾驭新技术的新能力应对上述挑战。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带动了图书出版领域的变革,也对图书出版编辑的工作能力、工作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出版编辑应当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准确把握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定位自身的工作职能,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转变工作理念,有效应对新媒体时代对编辑出版工作形成的挑战。对此,本文从新媒体时代对图书出版编辑的挑战出发,针对新媒体时代下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针对如何提升图书出版编辑的工作能力与工作素质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图书出版编辑不断完善、精进,能够更高效地开展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文章深入探究了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开展的基本原则和编辑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旨在提高学术出版物的质量和影响力。文章首先讨论了编辑工作的四大原则:信息的真实与准确、学术道德与伦理、多样性与包容性、原创性与创新性。接着,论文详细分析了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深厚的学术造诣、高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纯熟的审稿技巧、出色的时间管理与应急处理能力。此外,文章还探讨了提升编辑素质的多种途径,包括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提升编辑技能及工作效率、保持严谨态度和耐心等。最后,文章强调了编辑在维护和提升学术期刊质量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在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时代,人们对高品质学术图书和文化产品有强烈需求,但学术图书出版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盆地、多平原、少高原、缺高峰”等问题.而打造学术出版精品,建设学术出版“高峰”,需要学术图书编辑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过硬的政治素质;完善的知识结构,深厚的学术素养;高超的信息技术,开阔的融合思维;超前的策划意识,出色的沟通能力;扎实的编校功底,独特的审美眼光;突出的管理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等六个维度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论学术期刊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期刊的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和灵魂,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是期刊得以发展和扩大的关键环节.主要从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出版质量、编辑素质四个方面阐述了学术期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学术期刊的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和灵魂,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是期刊得以发展和扩大的关键环节.主要从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出版质量、编辑素质四个方面阐述了学术期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大型学术专著交稿后的整理工作是策划编辑必备的职业素质,也是保证出书质量的重要步骤。大型书稿因字数多、分卷多、作者多,出版后的影响范围广,与之相关的稿件整理工作有着特殊性。基于《中华眼科学》(第3版)的编辑工作,总结了整理大型学术专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大百科全书的陆续出版,编辑和出版大型综合性、专业性学术全集和百科工具书,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如何适应这类书的编辑特点,掌握编辑规律,提高编辑水平,《百科全书稿件的编辑判断》的作者,积个人多年从事百科全书编辑之经验作了讲述。  相似文献   

18.
正学术品牌图书出版的创建与发展,不仅需要出版社拥有一批专业知识丰富、水平高、有远见卓识、与时俱进的编辑队伍,还需要在出版社、编辑周围聚拢着一支由学术领域有学识的专家、教授组成的优秀作者队伍,并不断充实、优化队伍结构,从而建立起品牌图书出版的长效机制。那么,如何构架并维系学术品牌图书的作者队伍呢?笔者现将多年的经验与粗浅认识总结于此,以期与广大编辑同仁交流沟通,共同提高。一、作者队伍的构建与优化  相似文献   

19.
陈懋 《编辑学刊》2024,(1):91-96
运作大型学术翻译出版项目,既需要根据大型出版项目具有多卷本、出版规模宏大、涉及人员多、花费多、耗时长等特点,在选题策划、专家把关、编辑加工等方面进行妥善运作,又需要根据翻译类的学术出版物特点,将整个翻译项目纳入完整的流程进行系统性研究、全程管理和细节优化。  相似文献   

20.
贾晓巍 《出版广角》2016,(11):35-37
数字信息媒体技术的迭代发展,引发了出版业又一次革命性变革.传统专业出版社如何转型,传统学术编辑如何转变为"互联网+"编辑,成为每个学术编辑思考的问题.在转型中,学术编辑需要面对读者需求的改变、编辑角色的改变、媒体元素的改变和编辑知识结构的改变,而学术编辑的价值追求不变、责任不变、读者群不变、作者群体不变.笔者认为,在"互联网+"编辑转型的大潮中,学术编辑的职业内涵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其作用并没有因出版媒介和传播方式的转变而弱化,实际上更重要了,对学术编辑自身的素质要求也更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