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特殊教育》2023,(17):8-13
为回应自闭症儿童在普通学校“进入难”“参与少”“支持弱”的现实困境,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借鉴已有的融合教育质量理论框架,立足北京市融合教育实践,提出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可进入、能参与、强支持”框架及优质融合教育一体化实践模式,推动布局建设区域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训练基地,创新区域和学校融合教育管理机制,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找到了生动答案。  相似文献   

2.
办好孤独症儿童教育,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法保障孤独症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举措,是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法定职责。要坚持育人为本,实现从机械僵化的康复、个训为主的医学模式向素养导向的素质教育模式转型,探索建立孤独症儿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德智体美劳整体教育,促进孤独症儿童全面发展。要强化学习支持、辅助技术支持、心理支持等专业支持,促进孤独症儿童教育质量提升,助力孤独症儿童充分平等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最早开展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国家之一,但也曾面临教学孤岛、信息孤岛和循证孤岛等质量提升阻碍。立足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趋势,美国融合教育项目“学校综合转型框架”遵循生态系统理论与社会—文化的认识视角,以公平与质量为价值导向,以合作与支持为实践面向,以循证与改进为发展转向,总结出包含行政领导、多层支持体系、整合教育框架、家庭与社区参与及包容政策与实践等五大领域和十个特征的融合教育发展框架体系,通过“基于优势的循证决策”和“基于支持的循证实施”的双向路径运行发展,逐步消解美国融合教育发展过程中滋生的“三重孤岛”。“学校综合转型框架”超越实用主义的融合教育范式,站在更高层面描绘融合教育学校整体变革的可能与可为,能够为我国融合教育发展提供在地政策引领、校园文化增能、三方合力育人以及循证理念支撑等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孤独症严重影响患病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其检出率不断增长,成为目前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分析了2013年以来我国的孤独症研究情况,结果表明,孤独症相关研究数量呈稳定增长态势,“儿童”“影响因素”“康复”“融合教育”“干预”“睡眠障碍”“共同注意”是研究的热点;基于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建议今后进一步规范“Autism”中文译名的统一使用,加强孤独症神经生理机制研究以推动孤独症儿童干预康复实践发展,持续促进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5.
融合教育中孤独症学生面临的众多挑战严重影响其学业发展,其学业质量普遍不高。学科教学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和基本途径,普通学校应将孤独症儿童学业水平的提升作为重要任务,为其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做好准备。文章对国内外近十年来融合教育中孤独症儿童学科教学的实证研究进行系统梳理,讨论各个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并提出融合教育中孤独症儿童的学科教学应:从“基于缺陷”走向“立足优势”,从“千篇一律”走向“因学制宜”,从“外界支架”走向“独立自主”,从“教室角落”走向“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是全国最早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教育的学校。由于孤独症儿童情感、交往紊乱,在精神上存在较严重的障碍,大部分不能到普通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如何使孤独症儿童的障碍得到矫正补偿,使他们能够尽快、尽早地融入社会,已成为长期困扰孤独症儿童家长的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我校率先进行了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康复训练。经过近20年的实践,我校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在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教育领域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套系统而有效的训练模式,并将该训练模式通过师资培训推广到全国。同时,我们以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为突破口,促进了培智学校早教课程改革的研究,探索了培智学校开展早期教育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7.
魏轶兵 《文教资料》2012,(23):165-166
随着近年来我国随班就读事业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提高这类儿童的教育质量已将成为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对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重点和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特殊教育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孤独症儿童的个别化教育需求仍旧难以满足,本文以江阴市特殊教育中心校为例,探索基于现实条件的孤独症儿童培智学校教育的过渡模式,建议学校教师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训支持类和班级支持类分组,优化有限资源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融合教育的日益关注,各地普通幼儿园逐渐开始重视特殊教育需要儿童随班就读的质量。江苏省苏州市民治路幼儿园和苏州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于2014年合作开启融合教育工作,探索出一条促进孤独症儿童高质量融合教育发展之路,即"影子老师"模式和"1∶3小组课程"模式两种主要支持策略。在这两种策略支持下,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能够独立自主完成任务并增加与同伴的互动频率,为其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0.
融合教育保障了残疾学生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权利,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融合教育改革与发展受政策推动、引导和调整,政策反映了社会中潜在的意识形态和假设。运用“工具—要素—时间”三维分析框架对我国融合教育政策变迁历程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融合教育政策经历了解决残疾儿童入普通学校难的问题、扩大融合教育规模、兼顾规模与质量、向高质量融合教育发展迈进四个阶段。伴随政府职能转变以及融合教育发展,融合教育政策中的工具选择及其组合更为科学有效,融合教育政策中的支持要素也更加适应残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实现高质量融合教育发展目标,未来的融合教育政策应做好顶层设计以推进融合教育法治化建设,合理组合多种政策工具以解决融合教育发展困境,完善融合教育政策内容以优化融合教育支持要素。  相似文献   

11.
融合教育是新时期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普通学校作为融合教育的主阵地,在现阶段还存在着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在新时代教育政策体系下,普通学校应该建立提高融合教育质量的有效支持策略,通过树立融合教育理念、建立专业支持体系、培养专业师资队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构建全方位教育体系,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才能切实提高融合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我校有三位孤独症学生,他们在语言、行为、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严重障碍,常常在课堂中发出怪叫声,有时在毫无知觉中还会做出自残行为,因此必须家长陪同到校上课.如何借助同伴的力量,在良好的班集体中培养孤独症儿童的交流、沟通能力,已成为学校在随班就读工作中一个新问题.学校组织教师分析了影响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班级融合的因素,探讨促进孤独症儿童班级融合的对策,并通过实践努力提高孤独症学生在普通班级中的融合度.  相似文献   

13.
《2004年苏格兰学习的额外支持教育法案》以维护儿童的权利和福祉为价值导向,构建了“学习的额外支持”的法律框架,促进了苏格兰融合教育的发展。20年来,“学习的额外支持”的立法不断优化,通过多种形式维护了儿童的权利和福祉,并形成了“学习的额外支持”的多方协作模式和多部门监控机制,苏格兰中小学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得到了普遍而又灵活的支持,对我国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浙江工业大学徐云教授牵头完成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成果《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发现、干预与教育》一书,重点介绍了孤独症儿童在教学中的学习特征、教师应该注意的教学原则以及为孤独症儿童创设教学环境的方法,以支持孤独症儿童进行有效学习。北京市的普通学校及自闭症儿童教育基地依据本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多次尝试和深入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校长融合领导力在推动学校工作、改善残疾学生和其他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表现、促进普通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之间的合作、留用优秀特殊教育教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于2015年发布《教育领导力专业标准》,强调校长在领导融合教育方面的具体要求;之后又于2018年发布《支持融合学校让每个孩子都成功:州校长领导力指南》,提出一系列促进校长融合领导力发展的具体措施。由此可见,构建校长融合领导力是美国推动融合教育从理念走向实践的重要举措。本文梳理了美国构建校长融合领导力的国家行动,分析参与试点的各州基于不同指导战略采取的响应模式,剖析促进校长融合领导力发展的实践路径及成效,期望为我国融合教育在普通学校中的落实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赵蕴楠 《时代教育》2014,(12):60-61
随着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干预理论的发展,孤独症融合教育越来越受到肯定。为了完善孤独症儿童幼儿园的融合教育,应势而生了陪读模式,这种陪读模式尚处在起步阶段,本文根据一年来的实践,对陪读模式的意义、陪读教师的职责和工作以及陪读模式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神经发育性疾病,传统视角的研究和实践关注孤独症儿童的生理缺陷和治疗矫正,忽视了其为“人”、为“童”的本质特征。基于儿童本位视角重构孤独症儿童发展,需要兼顾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解读孤独症的起源、评估和诊断工具、症状,欣赏孤独症儿童的天性、潜能和价值。扬弃传统救助模式,重塑发展性取向的教育援助,是促进孤独症儿童健康发展的时代转向。  相似文献   

18.
研究发现,学前教育阶段对孤独症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神经元代偿功能在此阶段通过各种有益刺激能够发挥其有效作用。然而,目前针对学前阶段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适宜性策略研究仍较为少见,融合教育成效整体偏低。因此,为了更有效、持续地推进学前融合教育,基于一所幼儿园内8名不同程度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康复案例,总结了学前阶段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适宜性策略:适宜性环境创设,“幼儿园—家庭—康复机构”同步干预,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这些策略为孤独症儿童顺利进入小学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促进孤独症儿童的优势发展,提升他们的弱势能力,减少行为差异,增强社会适应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可鉴性。  相似文献   

19.
<正>孤独症儿童的教育问题近年来备受重视,孤独症儿童有其核心特征和独特的认知方式,影响他们对外在环境的感觉、体验与互动,对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是孤独症儿童获得有效教育支持的第一资源,培养具有孤独症教育专业知识与核心技能的专门人才,形成衔接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孤独症教师教育体系,对充实学校孤独症儿童的教学力量、提升教育服务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5G+智慧教育”是信息技术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技术赋能教育发展的新应用模式。通过相关政策文件与文献梳理,发现河南省城乡教师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是阻碍城乡教师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5G+智慧教育”的理论内涵,结合城乡教师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围绕理论资源构建、实践案例分析、交互功能构建、学习工具支持四个核心要素构建了“5G+智慧教育”城乡教师融合学习空间理论框架,并验证其有效性,为技术赋能城乡教师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5G+智慧教育”赋能河南省城乡教师融合发展的有效应用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