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大话是: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一件认真事情做.”这是徐志摩在一九二六年《晨报·诗刊》创刊时说的话.徐志摩一生在诗艺探索上是个有心人,在创作中不断地创格、创新,追求诗美.在新月诗派形成之初,他与闻一多等人为在中国建立一种“创格的新诗”孜孜不倦,不遗余力.徐志摩和闻一多对新诗有许多一致的见解.闻一多认为作诗是出于诗人的“至性至情”;徐志摩也认为诗是诗人“个性的表现”,感情的升华,来不得一点儿虚假.闻一多提倡诗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徐志摩则认为“新格式与新音节”是创造诗的形式美的要点,并认为诗“与音乐与美术是同等性质的”.当闻一多的格律说在诗坛上开始出现形式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下篇探索黄遵宪等超前的“诗界革命”理论和创作的文化背景 ,岭东诗派和诗人宋湘等是其精神文化土壤 .在“诗界革命”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嘉应现象”,岭东诗人与“诗界革命”有着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是北宋杰出的大诗人 ,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 ,其诗之艺术风格显示出前无古人的“开创性” ,其表现形式有三 :一是创新奇崛、峭拔瘦硬的总体艺术风格。它对矫正当时流行的晚唐体、西体等浮靡诗风 ,有扭转风气的作用 ;二是在诗歌技法上 ,注重布局 ,讲求章法 ,即将散文章法引入诗中 ,惯用“逆起法” ,在意念、意象安排上讲求逻辑严密、腾挪跌宕 ,从而使诗更富有表现力 ,推动了宋诗的发展 ;三是在语言上化腐为新、点铁成金。这是其诗追求艺术美的一种标志 ,也是其诗创新风格的又一重要表现 ,并非“剽窃古人”。因而 ,黄庭坚是诗歌史上一位具有开创精神的诗人 ,其独创的表现手法、语言技巧对“江西诗派”乃至宋诗的发展都起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1928年在出国欧游的归途中写下的,全诗通过对康河宁静景色的描写以及对泛舟寻梦的想象,抒发了诗人对康河和康桥的深切眷恋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对“爱、自由、美”的执着追求。作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在本诗中遵循了闻一多提出的“三美”理论,即“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本文将取其一美即“绘画美”作具体分析,探究出其“绘画美”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是北宋杰出的大诗人,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其诗之艺术风格显示出前无古人的“开创性”,其表现形式有三:一是创新奇崛,峭拔瘦百的总体艺术风格,它对矫正当时流行的晚唐体,西Kui全等浮磨诗风,有扭转风气的作用;二是在诗歌技法上,注重布局,讲求章法,即将散文章法引入诗中,惯用“逆起法”,在意念,意象安排上讲求逻辑严密,腾挪跌Dang,从而使诗更富有表现力,推动了宋诗的发展;三是在语言上化腐为新,点铁成金,这是其诗追求艺术美的一种标志,也是其诗创新风格的又一重要表现,并非“剽窃古人”。因而,黄庭坚是诗歌史上一位具有开创精神的诗人,其独创的表现手法,语言技巧对“江西诗派”乃至宋诗的发展都起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格律诗理论是新月诗派对于中国现代诗学的杰出贡献。闻一多于1926年5月13日《晨报副刊·诗镌))7号发表的《诗的格律》一文是集新月诗派关于新诗格律的主张之大成的一篇纲领性诗论。这篇诗论提出应当建立新的格律诗的任务,而格律化新诗之美学原则就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三者的结合。加上饶孟侃、徐志摩、朱湘、陈梦家等人先后的阐述与补充,“三美”理论更加细密和具体,成为中国新诗坛上关于诗歌形式问题的完整而富有说服力的美学理论。艺术以束缚为生,而死于自由。新月诗派把“三美”作为艺术信条,并付诸创作…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为中国山水诗派的宗师,有“元嘉之雄”、“六朝之冠”等美誉.实际其辞赋,也极有特色,惜不为评家青睐,对其赋作,负面评价多,正面评价少,此并非客观公道.以其《山居赋》而言,开拓了刘宋赋文的新领域,让后人更了解六朝园林之文化历史,与当代文人的艺术生活、精神世界,价值不应轻估.本文除重评《山居赋》之文学价值外,另针对其创作意蕴与写景胜处探析.创作意蕴含:体现求美之心态、表明创作之理念、隐寓博学之自豪、流露赏爱之生活、宣扬崇信之佛法、展示新变之成果等.写景胜处,则略分:摹写细致、疏密相间、就景抒情、动静相衬、景入理势等,均加以论证后作结  相似文献   

8.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对中国写景艺术有突出贡献。王维风景诗的审美特征有三方面:一曰自然美;二曰绘画美;三曰音乐美。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以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和“七月诗丛”为园地,形成了一个阵容整齐、创作风格鲜明、具有时代感和使命感的诗人群——“七月诗派”。绿原、阿垅、鲁藜、牛汉、冀汸、曾卓、罗洛、芦甸、孙钢、鲁煤、彭燕郊等,都是这一诗派的代表诗人。在这一批驰骋在四十年代诗坛的青年诗人看来,“诗不可能是自我表现,不可能是唯美的追求,更不可能是消遣、娱乐、以至追求名利的工具;对于他们……诗就是射向敌人的子弹,诗就是捧向人民的鲜花。”“七月诗派”的青年诗人们,把艺术个性和时代的性格统一起来,各自以他们独创性的作品“反射出时代和人民的精神光泽”,从而把四十年代的中国新诗推上了一个坚实的高峰。绿原、牛汉是“七月诗派”中两位才华出  相似文献   

10.
王迅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1):23-25,43
徐志摩的诗是一个富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具有“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等多重审美特征。全文仅仅就徐志摩诗歌与中国传统思想的深刻联系、诗美表现以及诗人创作的心理特征谈谈徐志摩诗歌的诗美特征之一———空灵美。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初,中国当代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这就是新边塞诗的崛起。一大批生活在大西北的中青年诗人,立足于现实的土壤,感应着时代的脉膊,发扬了古代边塞诗的雄风和当代前辈诗人的优良传统,共同张揭出“新边塞诗”的猎猎大旗,创建了具有独特诗美的“新边塞诗派”。数十位诗人,数十本诗集,散见于全国报刊上的数以千计的诗篇,显示了这个诗派雄厚的实力;其代表诗人杨牧、周涛的诗《我是青年》和诗集《复活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今诗坛,诗群四起,新人迭出,诗的含义和审美标准都发生了嬗变。本文真实地勾画出自“朦胧诗”以来,诗歌创作浪浪相催的奇异景观,冷静地审视了新时期诗坛的全貌。作者认为:“新潮诗”(或“新诗潮”)是一个具有宽泛的涵盖性和丰富的包容性的概念,它是众多的诗歌创作流派在新时期的同步崛起。十年来,正是“朦胧诗派”、“现实主义诗派”和“新生代”诗歌的相互推动,才众流汇聚,形成了新时期诗歌的巨大潮势。文章的第一部分,对“朦胧诗”作出了历史评价;第二部分,评述了“复出”、“归来”诗人,“新边塞诗人”,“乡土派”诗人的创作,指出他们用新的技巧、新的风格写出的“现实主义”诗篇,理应在“新潮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三部分,介绍了“新生代”的诗歌创作,剖析了在其活跃而无序的创作中呈现出来的多种流向。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这首诗的鉴赏也像该诗一样,历来写得优美动人。但赏析者往往更多注意的是诗歌本身所体现出来的诗情画意的文学之美,对“九月初三夜”月亮的陈述却与实际情形有所出入。就此细节,本文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试论杜甫的纪游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至盛唐,蔚为大观。山水诗派,边塞诗派,争奇斗艳,各臻妙境。大诗人李太白,更用他那如椽巨笔,给诗坛带来一股勃勃生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有那个时代的艺术好尚和美学趣味,盛唐时期的诗歌也不例外。究其要点而言之:就是追求诗情画意,讲究优美意境。“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诗人们着力追求的是一种清新自然的美。反映在山水、纪游方面的诗更如是此。翻开殷璠的《河岳英灵集》,我们可以看到,入选之作大都是符合这一审美趣味的。  相似文献   

15.
晁公遡诗歌在关注现实的同时,注重追求一种宁静闲适、清新淡然的生活情调和雄浑豪健下纤巧细腻之美。另外,晁诗长于将宋调的特质杂糅在唐音之中表现出来,诗中取象多沾溉晚唐诗风,以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出对"唐音"的回归,表现有二:一是其古体诗模拟晚唐诗人描写乱离之感;二是其律绝写景记游刻画生动、传神,且诗中往往多清丽之句,有清淡闲...  相似文献   

16.
本文多方面论析了七月诗派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创作特点,以及诗人们沉重的忧患意识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诗美,他们用笔为时代描绘出民族解放的轨迹,画出了苦难抗争的民族灵魂,勇敢地抨击时政的黑暗,呼唤“新世界”的光明与自由。文章通过对诗人们创作主题和艺术选择的揭示,表现了七月诗人们不懈的艺术追求和艺术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17.
陈衍的《石遗室诗话》论“同光体”,从诗歌发展史的视角观照宋诗,提倡“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研究诗歌的个性化、“至”的境界等诸多理论问题,对思考中国近代诗歌及诗歌理论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然而,“同光体”诗派在晚清“众多的诗派诗人中,影响最大,也最为人们所诟病”,究其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使然,因此,对《石遗室诗话》中的同光体诗论进行一番去蔽还真的探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笔耕不辍,产量颇丰。他的诗不管是叙事、写景或抒情,往往带有沉郁、忧伤的情调。而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一改往日文风,明快、豪放之情跃然纸上,乃为杜诗中绝无仅有,以至被后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相似文献   

19.
游友基的《九叶诗派研究》是迄今最完整地研究九叶诗派的学术专著,也是在诗歌研究领域达到难得的理论深度的著作之一。九叶诗派是个人数众多的诗人群体。这个群体除了九位代表者外,还包容了哪些诗人?究竟如何为其划出确定的边界?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研究》就从这个难题入手,在逐一分析《诗创造》、《中国新诗》诗人群,“创造诗丛”、“森林诗丛”诗人群,西南联大校园诗人群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对九叶诗派的具体构成作了清理,从而较以往研究者更清晰也更有说服力地界定了九叶诗派诗人群。九叶诗派从她诞生之日起就处身矛盾的夹缝而显得…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南宋中叶以后的诗坛上曾产生过一个所谓“四灵”派。他们的代表人物是生活在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他们的字或号中均有一个“灵”字,因此得名。他们反对以黄庭坚等人为代表的“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主张,而宗法晚唐诗人贾岛、姚合,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