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近日逛回风桂花街市场,发现一个名为"宏荣名著"的居住区。"名著"不是更常出现在语文教育中吗?何以成了居住区的名字?上网一搜"名著小区",大苑海淀名著、成都城南名著、沈阳府城名著、石家庄万合名著、佛山时代名著、昆明生活名著、徐州金尚名著等立即映入眼帘,甚至威海有个住宅区直接就叫"名著小区"。  相似文献   

2.
杨联 《考试周刊》2012,(19):33-34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能使青少年终生受益。新课标对名著阅读规定了量化标准,各地中考也将名著阅读列入了考查范围。可见.名著阅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农村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落后的家庭经济条件使农村中学生无法拥有足够的课外名著读物;传统的教学观念、单一的名著阅读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名著阅读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激发农村初中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一定要做一个善于点燃学生名著阅读热情的点火者。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学生语文名著阅读能力,文章从借助影视,引导名著阅读;借助表演,延伸名著阅读;借助"写",感悟名著阅读;借助生活,指导名著阅读四个方面论述了初中生语文名著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一、高中生名著阅读现状分析上网一搜就会发现,近十年来,人们不断地在调查中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但结果几乎一致:大部分学生没有读名著。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真正喜欢阅读名著的人较少,他们往往是阅读积累丰富的学生,其中不乏语文尖子生。也有些学生想读点名著,但不知道读什么好。尽管不读名著的孩子一样能长大,但是可以肯定,读名著的孩子和不读名著的孩子长大了会有所不同,读名著是一种需要,读名著是一种提升,读名著是一种超越。要想解决大多数中学生不读名著的问题,首先要知道中学生不读名著根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推介王余光教授主讲的通选课"中国名著导读",这门课扼要讲解了中国古典名著出现的历史背景,名著的分类和基本书目,并且深入揭示了名著的持久魅力,阐发了名著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同时张扬了对名著的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6.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是启迪学生智慧,增长学生见识,提升学生文采,丰富学生阅历的有效途径。初中语文教学离不开名著阅读,信息化时代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名著,是每个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不足,提出在网络环境下,探索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名著阅读水平,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各地每年在语文中考中也强化了对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的考查,但是,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在名著阅读的低迷状况下,为了引导初中生更好地阅读名著,名著导读课成了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本文以《水浒传》导读课为例,从“课前改变教学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回归名著阅读”、“课后落实阅读的任务,加强辐射探究”三个方面探究初中名著导读课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名著阅读,只有打牢名著阅读的根基,让学生爱上读书,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其他语文能力。统编语文教材特别重视名著阅读,每册安排了两本经典名著的阅读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名著导读,把名著阅读落到实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升阅读水平与综合素养。文章主要分析了兴趣激发在名著导读这一环节的作用以及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名著阅读的要求,统编版教材也增加了名著阅读的内容,这些新内容都促使语文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加强名著阅读。本文分别从问题的提出、研究的背景、阅读名著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当今初中生不喜欢读名著阅读的原因,探索了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提出了以“考题设计”激发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策略,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课外文学名著阅读试题存在着分值偏低、内容浅易、题型单调、考查篇目确定得不尽合理等诸多问题,多数名著阅读试题还不能很好地引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导致许多学生的名著阅读成了虚假的阅读。当务之急是要改进名著阅读的考查策略:合理确定名著考查的篇目和范围.准确制定名著考查的目标和要求.加大名著考查内容的深度难度,创新名著试题的形式。提高名著试题的分值,借此引领学生真正走进名著深入阅读.达成名著阅读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1.
名著阅读导读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打破与名著的隔阂。我通过《三国演义》导读课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会读名著的方法。初中阶段的名著阅读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本节课教会了学生多角度解读曹操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新课标对初中学生名著阅读也有明确的要求:7-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新教材也出现了名著导读设计,各地区中考也加入了名著阅读的考查内容。表面看来,名著阅读轰轰烈烈,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却非常清醒地意识到当下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追本溯源,笔者认为除了一些不可控因素外,中考名著阅读考题这根指挥棒的设计导向也出现了偏差。  相似文献   

13.
邹峰 《文学教育(上)》2008,(24):111-113
当今,名著阅读堪忧。但比起早几年来,已有了很大的进步。随着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强调(七至九年级的阶段目标:课外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紧紧跟进的新教材新设的名著导读的导引,再加上近年来中考风云又起,名著阅读以较大的比分权重闯人中考,起到了推波助澜之效,中学语文教师开始意识到名著阅读对中考的重要,继而慢慢明白名著作为经典滋养下 名著意识已经深深地根  相似文献   

14.
名著是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是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广泛的阅读名著。本文从名著阅读的现状,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以及让学生热爱读名著所采取的措施等方面提出了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名著课堂同步阅读"指的是每学期指定阅读1-2部名著,每周五节语文课至少一节课或每节语文课至少5分钟师生课堂同步阅读指定的名著。这种方法有效地落实了新课标中关于名著阅读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于不同篇幅的名著,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有效引领下的"名著课堂同步阅读"在方法上注重实效和激趣,有效地提高了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6.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十分注重名著阅读。阅读名著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基于此,文章对借助有效策略,激发名著阅读兴趣;基于学生本位,优化名著阅读指导;注重前后延伸,确保名著阅读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名著阅读题的特别之处:赋分高,体现了命题人对名著阅读的高度重视;考查全,涉及九部名著,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探究,真正实现了对学生名著阅读的真实考查。这道名著阅读题将会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和中考阅读试题命制带来如下启示:  相似文献   

18.
当今,名著阅读堪忧。但比起早几年来,已有了很大的进步。随着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强调(七至九年级的阶段目标:课外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1]),紧紧跟进的新教材新设的名著导读的导引,再加上近年来中考风云又起,名著阅读以较大的比分权重闯入中考,起到了推波助澜之效,中学语文教师开始意识到名著阅读对中考的重要,继而慢慢明白名著作为经典滋养下一代的重要性。名著意识已经深深地根植在语文教师的心中。  相似文献   

19.
目前,依据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和2022年版《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经典名著阅读得到广泛重视,学生名著阅读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强化。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共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但是,从目前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整体形式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就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就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引领学生名著阅读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以地市级为单位统一命题的试卷,名著阅读题正走向多元,有的考查名著细读,有的注重名著精读,有的涉及对名著阅读的感受和评价,有的暴露了命题人对名著阅读行为的主观介入,有的尝试名著阅读的综合运用,多元特色显著,可谓喜忧参半.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一纲多本"的教材体系、命题者华而不实的命题行为、名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尴尬地位,以及名著阅读受文学史思维影响等四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