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乐演唱中,演唱者的个性心理与发声心理相辅相成,体现在演唱者对歌曲音乐的情绪表达、情感宣泄、激情发挥和对待作品的热情上。声乐演唱中必须借助个性心理,才能充分展示演唱者的独特优势,极大地提升演唱效果。演唱者在声乐演唱中享受音乐,以独特的个性心理对音乐加工创造,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通过发声传达给听众,与听众共同沐浴在这种情感之下,获得心灵上的升华。由此可见,一部作品的演唱成功与否,与演唱者的气质风格、情感创造和个性心里是离不开的。本文将针对声乐演唱中的个性心理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歌唱个性心理的基本构成。  相似文献   

2.
自如地歌唱     
本文通过演唱者在舞台上歌唱时产生紧张心理的分析,得出歌唱时的紧张心理与心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分析声乐演唱中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理学概念在舞台声乐演唱中的体现,给出如何进行声乐表演的心理调控,即消除这种紧张心理的具体建议和办法,从而更好地进行作品的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3.
李洪 《课外阅读》2011,(9):239-240
声乐艺术作为一门用人声表达情感的音乐形式,是运用呼吸、共鸣、发声器官与在良好的心理状态调控下对声乐作品准确表达等诸多因素共同协调、配合而成的完整的艺术体系。歌唱不单纯是生理机能的运动,而是演唱者生理与心理相配合,协调运动的过程。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挖掘声乐演唱者的潜能,使身心达到高度统一,在演唱过程中发挥出自己最佳的演唱水平。而不良的心理则会对声乐演唱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在声乐演唱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一场完美的声乐演唱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深入作品分析可以帮助演唱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利于演唱者更好流露创作者寄予作品的情感,诠释作品的深意。本文将对作品分析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声乐演唱者使声乐作品有了具体形象的艺术表现,声乐作品给予声乐演唱者发挥艺术潜能的舞台.笔者通过对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二者之间相互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来剖析二者的辩证关系分析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之间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以期为学习声乐专业的学生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声乐演唱是音乐艺术的一种,通过对声音的把控来表达演唱者的情感与作品含义,在声乐表演中声乐演唱技巧至关重要,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应用与情感表述要求十分严格,这就需要演唱者灵活运用各类声乐演唱技巧,从而使得整个声乐表演中演唱者与观众之间可以达到精神与情感上的共鸣。但是现阶段众多演唱者在声乐演唱技巧运用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声乐演唱技巧的作用尚未被完全挖掘出来。本文就声乐演唱技巧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寓意促进声乐演唱技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声乐作品中的钢琴伴奏大多都是帮助歌唱者演唱,为演唱者提前进入歌唱状态,歌曲情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声乐作品的中,钢琴伴奏和声乐演唱者的密切配合为听众带来了美妙的视听感受。钢琴伴奏在中西方不同声乐作品、不同艺术歌曲中的应用虽然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在对待钢琴伴奏的重要性这一点上,无论是作曲家还是钢琴伴奏者或者演唱者都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因此,在艺术表演的舞台上两者应该紧密结合,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8.
声乐演唱不仅仅是声乐演唱技巧的单一展示,还需要情绪来凸显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内核.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会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并依照声乐作品,为观众呈现最佳的演唱效果,在此过程中,演唱者的情绪与作品本身是相通的,二者建立情感交流通道,使情感能够藉此流通,进而为观众创造出无与伦比的声乐演出.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情绪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此外还探讨了在声乐演唱中情绪的太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声乐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其在艺术领域的价值是不可取代的,且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声乐作品的呈现,对演唱者的要求很高,在开展声乐演唱时必须融入足够的情感元素,只有融入足够的情感元素才能感染听众,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因此,演唱者在呈现声乐作品时,应做到人歌合一,充分了解歌曲的精神内涵与情感元素,演唱时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渗透其中,定能呈现高质量的演唱效果。为此,本文就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声乐论著早有"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说法.演唱者在演唱声乐作品时,都在心里有意或无意对演唱技法和歌唱情感进行控制.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对学生进行声乐心理训练,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调整的方法,以保证演唱水平的发挥,对提高教学质量及声乐教学的科学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部出色的声乐乐谱不仅需要其详尽的内容,更需要声乐演唱者的情感演绎.只有声乐演唱者将其自身的心理成分掺杂进去,才会在乐谱当中体现出人类情感的细微变化和色彩差异.  相似文献   

11.
声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是赋予声乐作品以生命力的创造行为。不仅是忠实的再现原作,更要求通过演唱者的现场创造性表演进行二度创作。但是现场声乐表演受许多客观因素影响,在实际演唱中如何控制现场,从而发挥演唱者的真实水平,则取决于声乐表演者的心理调控能力,可以说表演者的心理素质在表演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论文以表演者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心理调控能力为切入点,试从表演者的心理调控能力的重要性,和它在声乐演唱中的实际作用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论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伴奏者不仅要有很好的专业技巧,还要有良好的领悟能力,要准确把握声乐作品的内容,为演唱者的演唱烘托气氛,帮助演唱者更好地处理和表现声乐作品的内涵。演唱者与伴奏者要进行情感上、心灵上的沟通,从而配合默契,以使声乐作品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3.
文化素质的修养在声乐作品演唱中起基本的作用是演唱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丰富的文化修养和一定的理解能力,是演唱者情感表现的灵魂。因此一位声乐演唱者想要很好的驾驭一部声乐作品,一定的文化修养是必须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声乐演唱与发声是一种心理思维的过程,声乐演唱时的发声需要依靠大脑的支配,也就是说声乐演唱时的发声是演唱者达到对演唱发声的实际反映,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思维揭示了声乐演唱发声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本文通过三个方面对声乐演唱的思维特征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何忠琴 《文教资料》2010,(16):80-81
合唱指演唱者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当众多演唱者的声音和谐统一后,就会变得美妙无比,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时应注意节奏统一,以独特的表现力和热情,感染每一位听众,打动并震撼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正>声乐作为一门艺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美的享受,人们用自己的歌声抒发对生活的情感体验,通过歌声来感受声乐作品的创作途径和作品价值,但是看似很简单的一种艺术表现技巧,却也有不少人为之犯难,苦恼自己长久找不到声乐的科学演唱方法,今天我就对自己所学过程中的经验简单谈一下,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歌唱时的站立姿势一首歌的演唱不仅要求演唱者有演唱功底,对演唱者的站立姿势也有相应的要求。在进行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者的站立姿  相似文献   

17.
声乐艺术是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相结合的艺术。作为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语言需要借助字音来表达。在演唱歌曲时,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语言在演唱中的基础性作用。一首作品的成功演绎,发声技巧和咬字吐字的完美结合是极为重要的,而在演唱中国声乐作品时,演唱者若不能正确掌握咬字吐字的关键技巧,就会导致其无法以最佳的状态演绎作品的内涵。因此,在中国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了解汉字字音的构成,熟练地掌握咬字吐字的技巧,不仅可以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还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本文从中国声乐作品入手,以咬字吐字为切入点论述在中国声乐作品的演唱时常出现的咬字吐字问题及具体表现,对咬字吐字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做出分析和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浅析歌唱心理在歌唱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心理是研究演唱者心理现象、心理特征的一门新科学,了解歌唱心理有助于深刻认识歌唱与发声的内在规律,从而最大程度提高和完善声乐表演艺术。掌握歌唱心理和心理状态,对于声乐学习、演唱发挥起着积极的作用,也是学习声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从创作角度上讲,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演唱行为属于一种二度创作,演唱者不仅要正确理解原作品的思想、观点、情感内涵等,还要根据自身的理解,对作品进行重新定义,而"定义"的过程就需要演唱者具有一定的技巧。为此,本文就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为研究论点,简明扼要地提出了做好声乐演唱二度创作的几项技巧,实效性较强。  相似文献   

20.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艺术性与技术性的高度统一。现如今的声乐艺术教育不仅注重在声乐技能的训练上,现在还更加重视心理学与演唱的相互结合。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者的心理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演唱者的舞台实践结果。为了能够使演唱者对技法和情感的充分发挥,演唱者必须学会控制和调整歌唱状态,通过正确、全面地调动和支配自身的各种器官,把它作为一种"乐器"来完成全身的整体的歌唱,达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协调一致,才会对歌唱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从心理学在声乐中的合理运用角度出发,从心理活动对歌唱的影响、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心理素质在歌唱中的调节三大方面展开,进行系统,科学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